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磊 三甲
王磊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帕金森病的“适度治疗”应设定什么合理目标?

1034人已读

原创: 冯涛(天坛医院) 帕金森病专科医师(微信公众号)2019-10月15日

冯涛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

运动障碍性疾病科主任

帕金森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治疗又可能产生副作用。因此,帕金森病治疗的目标并非单纯追求近期疗效。

PD适度治疗的基础是什么?

帕金森病治疗的目标分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适度治疗应兼顾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如果仅仅追求近期疗效的最大化,可能需要增加药物剂量、吃多种药物,这样可能导致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反应增多,远期疗效没有保障。这就是常说的“治疗过度”。

如果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特别是为了防治剂末现象和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过度推迟用药,或者服药剂量过低,导致近期疗效不理想。这属于“治疗不足”。治疗不足的结果是浪费了有望改善症状的获益期。

不论是“治疗过度”还是“治疗不足”,都应该避免。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我们追求的应该是“适度治疗”。

PD适度治疗的前提是什么?

适度治疗的前提是保持基本的运动能力。

基本的运动功能是站立平稳,保持平衡。这个目标对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不是难题,但对于中晚期帕金森病,则需要加强治疗才能达到。

如果不能在服药后的开期保持平衡,或者经常不能保持平衡,说明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有必要及时增强抗帕金森病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脑起搏器治疗。

适度治疗意味着不必追求完全正常的过度疗效

有一些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在服药后获得显著改善,一些患者甚至感觉恢复到未患病或者接近没有患病的状态。这一方面说明药物对症,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体中的多巴胺受体对药物存在敏感性。

虽然早期或者在蜜月期可望获得接近正常的理想状态,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体内多巴胺递质等的缺失在加重,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也在下降?如果此时还追求完全改善或者接近完全的改善,很可能需要大量服药的“过度治疗”。这样得不偿失。

帕金森病的治疗不必追求完全正常的生活状态,对于进展期的帕金森病患者,治疗的目标应该客观、合理。

有效改善剂末现象和异动症才能实现适度治疗

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常出现剂末现象和异动症。有效控制剂末现象和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才算适度治疗。

剂末现象或者运动波动,导致帕金森病患者在开期和关期之间反复波动,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当每日觉醒期中有3小时以上的关期,说明存在严重剂末现象。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手舞足蹈、身体扭转等异常运动过多现象时,意味着异动症的发生。轻微的异动症主要影响外观和形象,严重的异动症影响患者基本生活。当每日觉醒期中有1小时影响生活的异动症,就是严重异动症。

出现严重剂末现象、异动症时,提示需要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次数和种类,如果调整药物依然不能有效减轻剂末现象和异动症的程度,减少持续的时间,应该考虑植入脑起搏器治疗。

PD不同阶段的适度治疗目标?

帕金森病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症状有显著差别,因此不同阶段的PD应有不同的适度治疗目标。

根据临床观察,适度治疗的目标如下:

早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应将UPDRS运动评分控制在10分内。

中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应将UPDRS运动评分控制在20分内。

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应争取将H-Y分期控制在2期。

上述目标是比较适度的治疗目标。设定合理的治疗目标,才能持久获益。

本文为基于文献的分析和解读,仅用于学术交流和讨论,不能代替在医院诊治的具体方案。各类药物使用时请严格遵守国家批准的药物说明书和有关规定。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王磊
王磊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