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罗永 三甲
罗永 医师
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 皮肤科

药疹

2771人已读

谈到“药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

首先让我们通过图文来一起熟悉一位“药疹”患者的病史。12月2日科室里住进来一位张娭毑,81岁,因“腹泻、肉眼血尿”,到当地诊所就诊,予以“颠茄磺苄啶片”,血尿是没有了,但接下来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颈部、手腕、大腿内侧、臀部、腰背部等全身多处皮肤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瘙痒明显,继而红斑中央形成水疱或大疱,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药物过敏”,予以“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肤痒颗粒”,皮疹不见减少,反而增多,渗液明显,瘙痒难忍,入睡困难。抱着到大医院治疗的希望,随即前往我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药疹(固定型)”收入住院治疗。

mmexport1575809754252.jpg

mmexport1575809758968.jpg

mmexport1575809763466.jpg

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药疹”的相关知识:

A、药疹:又称为药物性皮炎,是指通过口服、注射液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常引起的药物,有抗生素、解毒镇痛类、磺胺类、安眠药及各种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B、诊断依据:发病前有用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发病多用药后5—20天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短者甚至在用药后瞬间或数分钟发生;突然发病,自觉灼热、瘙痒,重者伴有发热、纳差、倦怠等全身症状;皮肤形态呈多形性,颜色鲜艳,分布为全身,对称性,可泛发或仅限局部。

C、治疗原则:停用可疑致敏药物,避免用与该药结构近似的药物,注意交叉过敏或多原过敏,多饮食或静脉输液,以促进致敏药物从体内排出可予以抗组胺药、维生素C钙剂等治疗,必要时口服泼尼松片,控制症状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皮损禁忌热水烫洗或抓。预防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经过我科中西结合精心治疗,张娭毑住院6天后,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全身多处皮疹大部分已结痂,无明显瘙痒症状,夜间入睡可,对治疗效果表示十分认可。

皮肤科医生提醒大家:

1)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2)应用青霉素、头孢类及抗毒血清制剂时,用药前要做过敏试验。

3)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遇到全身发疹、瘙痒,要考虑药疹,及时到医院诊断、及时处理。

4)服药期间,多饮水,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罗永
罗永 医师
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