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型瘢痕疙瘩的治疗和中国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推荐指南
瘢痕疙瘩是整形外科、皮肤科和烧创伤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因其治疗后的高复发率和对治疗的抵抗性,瘢痕疙瘩成为外科和皮肤科领域临床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该疾病认识的进展,新的治疗理念创新和新治疗手段的应用为解决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由于目前国内外缺乏针对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指南,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会专家组基于国内外文献报道和国内主要瘢痕治疗中心的临床治疗经验,共同撰写了中国瘢痕疙瘩治疗推荐指南,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瘢痕疙瘩治疗水平提供专家的指导性意见。
小型瘢痕疙瘩的治疗
1.耳部小型瘢痕疙瘩治疗:原则上仍然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耳部瘢痕疙瘩的手术应该以病灶“内核”切除为主,并采用瘢痕组织瓣修复创面和重建耳垂或其他耳部轮廓。原则上,耳部瘢痕疙瘩手术治疗应兼顾耳形态重建,在权衡形态重建和能否全部切除病理组织时,可适当以前者为主,后续可通过药物注射疗法来消除部分残留的病变组织。因此,原则上耳部瘢痕疙瘩术后若仍有部分病理组织残留,
建议采用 5 氟尿嘧啶(5- fluorouracil, 5- FU)联合糖皮质激素注射来治疗残余病理组织和预防复发。若有复发可重复治疗,也可以辅助放射治疗。对于完全切除病变组织且耳轮廓复原良好的患者,也可给予放射治疗作为预防复发的首要措施,此后仍有复发者可以结合 5- FU注射治疗预防复发。
2.含有感染灶的小型瘢痕疙瘩的治疗:是否存在感染灶是决定小型瘢痕疙瘩治疗方案的另一重要因素。在瘢痕疙瘩形成过程中,常因胶原大量沉积导致部分毛囊或表皮被埋入瘢痕疙瘩内,引起反复感染和化脓灶形成,此类瘢痕疙瘩通过手术切除可去除病因,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减少治疗后的复发率。
3 其他部位和非感染小型瘢痕疙瘩治疗:除上述两类瘢痕疙瘩外,专家组的共识是小型瘢痕疙瘩应该采用非手术治疗为主的治疗原则,主要原因包括:
⑴属于发展早期的瘢痕疙瘩,此阶段通常以炎症反应和血管增生为主要的病理变化,而胶原沉积和组织增生相对滞后,故对药物治疗敏感性较好。
⑵由于瘢痕疙瘩体积较小,药物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小、便于控制和长期治疗。关于小型瘢痕疙瘩的非手术治疗,本推荐指南建议以药物注射为主,以激光、硅胶制剂和压迫治疗等为辅。
5- FU联合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是瘢痕疙瘩治疗的最新进展之一,被写入 2014 年版的国际瘢痕治疗指南。现有的大量文献报道表明,5- FU联合糖皮质激素注射方法,其疗效远高于单纯的激素注射治疗,复发率也远低于单纯的激素注射治疗 。国内也有学者报道了低浓度 5- FU 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作为常规的注射治疗应用至今,经大量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证实,该方法安全、有效,可较好地控制瘢痕疙瘩药物注射后的复发率并提升治愈率。Meta 分析显示,联合药物注射较单纯糖皮质激素注射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采用 5- FU联合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国内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提示这一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原则上,小型瘢痕疙瘩应先采用联合药物注射至完全平软后,再辅以硅胶制剂、其他外用药和压迫治疗等预防复发。如果瘢痕充血明显,也可以先采用去红激光治疗或抗血管药物(如平阳霉素等)注射来减少充血程度后,再联合硅胶制剂和外用药辅助治疗以预防复发。出现复发者,可重复药物注射 + 辅助治疗,若仍无效时,可考虑药物注射平软后给予放射治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