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
ENKTL是EBV相关淋巴瘤,90%以上患者的肿瘤组织中EB病毒阳性。该病在亚洲和南美洲较常见,欧美极少见。在中国的NHL患者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占所有NHL中的9%。鼻腔是最常见原发部位,是该型淋巴瘤的原型,其次为鼻咽、扁桃体和口咽等上呼吸消化道器官,也可发生于皮肤、胃肠道、睾丸等结外器官。NK/T细胞淋巴瘤80%~90%来源于NK细胞,10%~30%来源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但目前并未发现不同细胞来源疾病在临床病理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故命名为NK/T细胞淋巴瘤,由于绝大部分原发于结外,因此2001、2008和2017年修订版WHO淋巴瘤分类中,均釆用ENKTL命名。
(1)临床特点:ENKTL初诊时年轻男性多见,B症状常见,一般状态良好,肿瘤常局限于鼻腔或直接侵犯邻近结构或组织,而较少有远处淋巴结受侵或结外器官转移,早期占大多数(70%~90%),Ⅲ~Ⅳ期少见,约10%~30%。IPI评分多为低危组(0~1分)。上呼吸消化道是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占80%~90%,主要为鼻腔,其次为鼻咽和扁桃体等部位,上呼吸消化道外原发仅占全部患者的10%~25%,以皮肤软组织和胃肠道最常见。
(2)病理诊断:ENKTL病理学特征为弥漫性淋巴瘤细胞浸润,呈血管中心性、血管破坏性生长,导致组织缺血坏死以及黏膜溃疡。坏死很常见,是导致漏诊的主要原因。诊断所需IHC标记物包括CD3、CD56、CD2、CD4、CD5、CD7、CD8、CD45RO、CD20、PAX5、TIA-1、granzymeB、Ki-67及EBV-EBER等。典型的ENKL免疫表型为CD2+、CD3+、CD56+、TIA-1+、granzymeB+和EBV-EBER+。EBV-EBER阴性时诊断要谨慎,如果CD56+、CD3+、细胞毒标志物均表达可以诊断ENKTL,如果CD3-、CD56-,则诊断PTCL-NOS。60%~90%的ENKTL无TCR基因重排。本病还需注意与未分化癌相鉴别,应增加CK、EMA等上皮标记物检测。PD-1、PD-L1、CD30和p53的表达与治疗和预后相关。
(3)分期:可以釆用Lugano分期系统对ENKTL患者进行分期,分为Ⅰ、Ⅱ和Ⅳ期,Ⅲ期病变归入Ⅳ期。
(4)治疗
①ⅠE期无任何不良预后因素患者(年龄<60岁,ECOG0~1分,LDH正常,Ⅰ期,无原发肿瘤侵犯):建议单纯放射治疗,放疗釆用扩大受累野,根治剂量50Gy。
②ⅠE期伴有任何不良预后因素及ⅡE患者:建议放化综合治疗;放疗釆用扩大受累部位照射,根治剂量50Gy,化疗推荐含L-ASP、培门冬酶(TOG-ASP)或者吉西他滨方案。
③晚期(Ⅲ~Ⅳ)患者,倾向于使用含有L-ASP、PEG-ASP或者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如SMILE方案或GDP等新方案化疗。含L-ASP或PEG-ASP方案的近期疗效优于其他方案,但Ⅲ~Ⅳ期患者预后差,即使釆用新方案化疗,中位生存期仅为8~12个月,5年总生存率仍然低于30%,优先考虑临床研究。晚期化疗达CR和PR的患者,加入放疗可能改善预后。
ENKTL不同的原发部位CTV和照射剂量是放疗成败的关键,与肿瘤局部区域控制率和预后密切相关。早期患者应用大野照射和50Gy根治剂量的局部区域控制率达到90%以上,5年生存率70%~80%;如果使用小野低剂量(<50Gy)照射,局部复发率高达50%,5年生存率仅40%~50%。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证明,放疗患者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呈线性相关,低于50Gy会导致局部区域治疗失败风险明显增高,死亡风险也相应增加。
5.预后因素
目前NCCN指南推荐釆用的预后模型为KPI、PINK和PINK-E模型,其中KPI包括B症状、LDH升高、区域淋巴结侵犯、Ⅲ~Ⅳ期,PINK包括年龄>60岁、远处淋巴结侵犯、Ⅲ~Ⅳ期、鼻外原发;如果PINK模型因素加上血浆EBV-DNA水平则形成PINK-E模型。
基于中国大样本数据的预后模型中,包括年龄(>60岁和≤60岁)、ECOG评分(≥2分和0~1分)、LDH升高、AnnArbor分期(Ⅰ期、Ⅱ期、Ⅲ~Ⅳ期)和原发肿瘤侵犯(Primarytumorinvasion,PTI);PTI定义为任何分期情况下,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组织。
生物预后因素包括循环血EBV-DNA和Ki-67等。血浆EBV-DNA和肿瘤负荷有关,LDH增高、分期晚、B症状和IPI评分高的患者EBV-DNA浓度高。
本文是邹昭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