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脏动脉瘤的腔内介入治疗——微创、有效、时间短、恢复快!
内脏动脉瘤是指发生于供应腹腔脏器(如肝、肾、脾、肠道等)供血动脉的动脉瘤。按照动脉瘤发生的部位,分为腹腔干动脉瘤、肝总动脉瘤、肾动脉瘤、脾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胃十二指肠动脉瘤、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瘤等等。其中最常见的内脏动脉瘤为脾动脉瘤、其次为肾动脉瘤、腹腔干动脉瘤等。
内脏动脉瘤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往往在例行体检或因其他腹部疾病行超声或CT等检查时才偶然发现。内脏动脉瘤最大的危害是一旦动脉瘤破裂,会出现腹腔内大出血,严重者甚至发生出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其次,随着动脉瘤逐渐增大,瘤体内会逐渐有附壁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会导致相应动脉供血区的脏器缺血坏死。比如肠系膜动脉瘤内血栓脱落可导致肠管缺血坏死、肾动脉瘤内血栓脱落会造成肾梗死或导致肾功能不全等。此外,较大动脉瘤还可压迫周围脏器引发相应症状如腹痛、腹胀等。
临床上内脏动脉瘤的外科干预指征为动脉瘤最大直径超过2cm,或动脉瘤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或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在腔内治疗技术发展之前,内脏动脉瘤的治疗只能通过开放手术治疗,通过开腹切除动脉瘤及血管重建的方法解决。但这种手术需要全麻、开腹,创伤极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而近几年来随着腔内介入技术的逐渐发展,目前介入下动脉瘤栓塞已经成为内脏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
以下是我们团队近期完成的一例罕见的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瘤的腔内治疗。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就诊,行CT检查明确了患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瘤,最大直径约3.5cm。我们在完善术前检查后,使用可控弹簧栓行动脉瘤栓塞术,手术过程十分顺利,经过治疗后,动脉瘤腔填塞完全,造影提示动脉瘤栓塞成功,术后患者腹部不适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第2天就顺利出院。
本文是倪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