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顺民 三甲
王顺民 主任医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心胸外科

右室双出口外科治疗的优化

2296人已读

【概述】 右心室双出口( double-outlet right ventricle , DORV ),简称右室双出口,是一种先天性右心系统发育异常的心脏病,文献统计在1000个新生儿中,DORV的发生率约0.09%,在先天性心脏病中DORV约占1-1.5%,东方国家的发病率远高于欧美等西方国家,上海儿童医学中心6600例心导管资料发现,DORV约占2.5%。

1972年Lev等首先提出DORV的概念,经典的DORV的定义是:(1)主动脉和肺动脉都起始于形态右心室;(2)两组半月瓣之间有多少不等的圆锥结构,半月瓣和房室瓣纤维连续中断,被肌性圆锥结构分隔开来;(3)室间隔缺损(VSD)为左心室的唯一出口。

但DORV命名上仍有争议,从外科治疗的角度上半月瓣和房室瓣的纤维连续性并不重要,因为这种连续性的有无不影响手术方法的选择,而且手术中往往不太容易正确判定此纤维连续性,此外文献报道发现有室隔完整的DORV病例,所以 “50%规则” 得到多数作者采用,即一个大动脉全部和另一大动脉开口的50%以上起源于形态右心室者称为DORV。根据这一概念,DORV包括一系列畸形,从VSD伴主动脉骑跨伴或不伴肺动脉狭窄,到Taussig-Bing畸形以及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合并VSD。最常见的三种类型是,DORV合并主动脉瓣下VSD,无肺动脉狭窄(艾森门格型),有肺动脉瓣狭窄(四联症型),以及DORV合并肺动脉瓣下室缺(Taussig-Bing型)。

1957年Kirklin等首先报道了右心室双出口心室内修补获得成功。1965年Pacifico等为房室关系不一致伴肺动脉瓣狭窄病人采用心外带瓣管道治疗。以后关于DORV手术治疗的报告逐渐增多,Kirklin等(1986)和Aoki等(1994)均分别报告了DORV两心室修补10年以上的治疗结果,国内徐志伟等报道了采用大动脉转位术治疗DORV合并肺动脉瓣下VSD成功的治疗经验,虽然取得较好结果,但有些复杂畸形病人的手术死亡率仍较高,远期随访有些病人需再次手术。因此,外科矫治方法仍需不断优化。

【VSD型和TOF型DORV手术方法的优化】

1. 病理解剖

VSD型和TOF型DORV是最常见的DORV类型,如果是主动脉下VSD,通常缺损位于室隔的后下方,与肺动脉瓣口的位置比较,VSD直接在主动脉瓣下或在主动脉圆锥下方,有的VSD位于膜部周围或在三尖瓣隔瓣与前瓣交界区域,如果VSD是双动脉下,则缺损位置偏上,一般在室上嵴的上方,并且紧挨在两个半月瓣的下方,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通常可在同一水平,如果存在双圆锥结构,圆锥结构可将两个半月瓣和两个房室瓣分别隔开,有接近50%的病例两个大血管的位置关系是侧侧位(Side by side),另外房室连接一致,主动脉在肺动脉的右侧或右前方较为多见。

2. 适应症和手术方法

单纯右室双出口、主动脉下或双动脉下VSD,如果无肺动脉狭窄(VSD型),患儿因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多在2岁内发生严重肺血管病变,因此主张在出生后6个月前手术根治。如果伴有肺动脉狭窄(TOF型),临床表现类似法洛四联症,目前也主张小于1岁内手术,以改善缺氧症状。

心室内隧道修补(intraventricular tunnel repair ,IVR)是治疗VSD型和TOF型DORV的主要方法,IVR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建立心内隧道使功能左室血流通过VSD通畅地进入主动脉,另外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使功能右室血流无梗阻地进入肺动脉,使体循环和肺循环恢复正常生理循环途径,同时矫治合并的心脏畸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19年250例手术治疗的DORV病例中,解剖根治手术168例(67.2%,168/250), 其中IVR手术有120例,约占解剖根治手术总和的71.4%(120/168)。

【TGA型DORV手术方法的优化】

1. 病理解剖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童医学中心的资料统计,250例右室双出口病例中,VSD位于肺动脉下25例(13.7%,15/109),其中伴漏斗部和肺动脉狭窄5例,Taussig-Bing畸形20例。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右室双出口、肺动脉下VSD约占右室双出口病例的8%,少数病例伴有肺动脉狭窄,典型的Taussig-Bing畸形应该包括心房正位,心室右袢,主动脉下和肺动脉下圆锥均将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与房室瓣分开。两个半月瓣并列在相同高度。大血管位置为侧侧位。主动脉完全起于右室,而肺动脉瓣骑跨于室间隔,VSD为肺动脉下,无肺动脉狭窄。

2. 适应症和手术方法

右室双出口、肺动脉下VSD病例,大都没有肺动脉狭窄,易在早年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严重肺血管病变,多数患儿在出生数月内死亡,因此一旦确诊,新生儿期应该手术,手术年龄不应该超过6月,或在初次心导管检查时行球旋房间隔造口术,以改善血液混合。如果合并漏斗部和肺动脉狭窄,也应该在新生儿阶段建立体肺分流,1岁内进行选择性矫治术。

选择大动脉换位联合心内隧道修补手术(ASO手术)、Kawashima手术、Damus—Kaye—Stansel手术、Rastelli手术、心房内血流转换术(Senning或Mustard)均可用来选择治疗单纯右室双出口、肺动脉下VSD,其中ASO手术和Kawashima手术应用最广,而ASO手术被认为是近年来国际上用来治疗Taussig-Bing畸形最先进的方法。

【房室连接不一致DORV根治手术的优化】

1. 病理解剖

DORV房室连接不一致包括SLL、IDD、SLD和IDL等,其中SLL最为多见,病理解剖主要表现为心房内脏正位,形态学右心室左袢,与左心房连接,而形态学左心室与右心房连接,主动脉左袢,大动脉的位置关系多见为侧侧位或主动脉左前斜位。两个大血管均完全发自形态学右心室,一般有双圆锥结构,两组房室瓣和两组半月瓣分布被圆锥结构完全分开,不存在任何纤维延续。VSD多见主动脉下或远离大动脉开口,但由于主动脉下圆锥较长, VSD与肺动脉开口距离更近。大部分病人伴有肺动脉狭窄和右位心,其它并发畸形还包括:心脾综合症、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肺静脉异位引流、心室发育不平衡和房室瓣骑跨等。SLL-DORV的传导束走向与SLL-TGA相类似,房室结一般在二尖瓣和右心耳口之间,传导束沿肺动脉瓣环上缘心内膜下走向VSD的左侧,因此膜部VSD在靠近前上和前下缘有传导束通过,并靠近左室面,IDD型的传导束起自后房室结,在VSD的后下缘行走。

2. 适应症和手术方法

DORV房室连接不一致大多合并漏斗部和肺动脉狭窄的病例,如果在新生儿阶段出现严重低氧,可首先建立体肺分流,2岁后进行选择性矫治术。如果无肺动脉狭窄,因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容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肺血管病变,手术年龄不应该超过6月,如果早期手术条件不成熟,可以先做肺动脉环缩术,2岁后进行选择性矫治术。

单纯右室双出口、房室连接不一致,如果心室发育平衡、室间隔缺损非限制性,可以考虑两个心室的修补手术包括“双调转”(Double-Switch)手术(心房内血流转换术加大动脉换位术、心房内血流转换术加Rastelli手术)和VSD修补联合形态学左室-肺动脉心外管道连接术等。如果没有条件作两个心室的修补手术,可以根据年龄一期先作体肺分流(<3月)或改良Glenn手术(6月-24月),24月以后再考虑作Fontan手术。


王顺民
王顺民 主任医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心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