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沁沁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什么是心绞痛

发表者:汪沁沁 人已读

心绞痛(Anginapectoris)是一组由于心肌缺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症候群。心肌缺血可由于心肌氧的需求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能力引起,或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造成,或两者同时存在。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急症,在静息状态或轻度运动时也能发生,而且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缓解慢。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高危因素,(1)年龄、性别: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快,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与男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

(2)血脂异常。

(3)高血压。

(4)吸烟。

(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6)肥胖。

(7)家族史。

(8)饮食习惯为进食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

(9)其他包括长期口服避孕药、A型性格者等。

2、常见病因,(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管腔固定性狭窄(常在75%以上)。

(2)冠状动脉痉挛,如变异型心绞痛。

(3)冠状动脉其他病变,如炎症、栓塞或先天畸形。

(4)非冠状动脉病变,如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严重贫血、甲亢、阵发性心动过速。

(5)低血压、血液黏滞度增高或血流缓慢。

(6)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或)冠状动脉痉挛。

3、诱因,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战、发热、剧烈运动等因素。

(二)发病机制,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后果,是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心肌需氧量增加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通常都存在着固定的冠状动脉狭窄,或暂时的冠状动脉收缩引起暂时的心肌供氧受限。劳累、情绪激动、进食后从事运动、寒战、发热等因素刺激心肌需氧量增加可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引起病情稳定的固定型狭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作。


本文是汪沁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