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诊治肺栓塞?
为什么要反复多次提到肺栓塞?
是因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在临床上非常具有隐秘性。可能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烦躁不安等,甚至可以出现晕厥、咯血以及大脑缺氧、猝死等,而这些症状的发生与很多疾病之间具有着重复、干扰,不特定的特点,因此很难以让临床医生意识到是肺栓塞发生了。
肺栓塞的突然性可表现为患者几乎是在在没有任何的预防和防备的情况下发病。比如,当你长时间久坐、身体不活动时,极易引起静脉血液回流变慢,此时如果突然站立,血栓即可立即脱落而随血液流动,就像发射的鱼雷冲向军舰一样致命般的冲向肺部血管,堵住肺部的血流,形成肺栓塞,此情况下发生猝死的几率非常高。
肺栓塞来势凶险,病死率高达20%-40%。但是,肺栓塞还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我们学会认识、识别一些危险因素,就可预防其发生。
其实,在我们身边一些熟悉的身影都是容易引发肺栓塞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主要是一些从事久坐、久站职业的人、孕妇和服用避孕药人群,原因是口服避孕药中含有雌激素,孕激素,长期使用激素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也会增加4-8倍。孕期的女性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生产时极易出现羊水栓塞的危险。、肥胖、血脂异常人群,或需久卧和制动的人员例如创伤,骨折以及近期手术后的病人。由于老话儿常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因此通常骨折或手术后的病人多因卧床而明显减少活动量,长时间卧床不活动,下肢静脉血栓出现的风险骤然上升。栓子脱落患者就会发生肺栓塞。老年人,肥胖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患有肾病综合症的儿童,先天性凝血功能异常的人往往也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一些人群则是我们大家不太注意的患病人群,如:既往有心脏疾病的人。自来医学上就有着“心肺不分家”的说法,心脏疾病是导致肺栓塞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患有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常年的房颤造成右心房血液湍流,易形成血栓附着在右心房,栓子如果脱落直接阻塞肺动脉就是致死性大块肺栓塞。
另外,易发生肺栓塞的是恶性肿瘤病人。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本身体内促凝和抗凝平衡易被扰乱,加上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某些化疗药物的作用以及患者饮食、饮水不及时,卧床等因素的加重,极易诱发血液呈高凝状态促发血栓的形成。
肺栓塞的发生有时可以没有严重症状,某些患者的首发表现是猝死!
由于肺栓塞在诊断过程中及其容易与其他一些疾病相互混淆,肺栓塞的诊断也就具有了相当的难度。
因此如果长途旅行后出现了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一定要警惕急性肺栓塞发生的可能性!!!
如果发生了急性肺栓塞,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惊慌,先卧床躺倒,避免活动,抬高下肢。很多人可能手头儿有阿司匹林,可以马上嚼服300mg。而后及时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
发生了急性肺栓塞,需要在医院进行抢救性治疗。
如果是大块肺栓塞,需要进行溶栓治疗以保证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稳定,必要时要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呼吸机治疗)。
本文是杜捷夫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