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颞下颌关节病患者需要做核磁检查吗?
磁共振成像(MRI)的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常简称为核磁。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MRI开始应用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评价和诊断,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已经成为颞下颌关节影像检查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上世纪90年代美国口腔颌面放射学会发表了一份关于颞下颌关节各种影像成像应用的权威性建议报告,报告指出MRI不仅能显示包括颞下颌关节软、硬组织在内的大多数病损,而且也适宜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和累及颞下颌关节区的肿瘤性病变。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日益发展,通过好大夫平台找到我诊治颞下颌关节病的患者日益增多,很多患者都是在当地医院或辗转几家医院看过颞下颌关节病,我现在会要求来找我看颞下颌关节病的患者进行一次核磁检查,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明确盘-髁位置关系
在找到我就诊的众多患者中,大部分患者都会跟我说自己是“关节移位”或者“关节脱位”,还有很多说是已经在别的医院确诊了颞下颌关节盘移位,但当我询问是否做过核磁检查时,回答都是“没有”。我认为,如果没有MRI检查就判定一名患者的关节盘存在问题我认为这是不严谨的,俗话说“隔着皮儿看不见瓤儿”,我们只是通过临床经验推断患者是否存在关节盘移位的可能。在临床中,我发现有的患者只有一侧或者张口歪向一侧的症状,但核磁结果显示却是双侧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此时,有患者会提出疑问:“我不是经常说手法不能保证关节盘复位,不必过度纠结关节盘位置关系吗?”的确如此,但是在我就诊过程中,我还发现有很多患者在拍完核磁后结果显示髁突-关节盘位置关系正常,当患者得知自己关节结构正常,并没有所谓的“脱位或移位”,这样心理压力一下子就减轻了很多,待我跟他详细解释清楚病情后,很多奇怪的症状也就随之消失了,有部分患者仅仅需要处理一些肌源性的问题,这不是更好吗?因此,我认为明确了关节盘位置关系能够更好的确定治疗方向,甚至是是否需要治疗。
2. 排出占位性病变
占位性病变是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专用名词,通常泛指肿瘤(良性的、恶性的)等,是指被检查的部位里有一个“多出来的东西,这个“多出来的东西”可使周围组织受压、移位。 这正是我撰写这篇科普文章的初衷,因为最近临床上遇到了这样两个病例:
(1)一位男性患者,右耳区域疼痛三个月,我看过核磁片子后,结合患者的体征认为不是颞下颌关节的问题,此时,这名患者的核磁就为我提供了诊断的方向,我建议他去看一下其他科室,比如耳鼻喉科或者神经科,结果查出了外耳道胆脂瘤,之后进行切除从而恢复了健康。
2,一位女性患者,症状是近半年不明原因的出现张口受限,按照我的要求做了核磁检查,核磁结果提示右上颌窦异常信号,我便让患者到口腔颌面外科再去看看,后来她又做了CT 检查,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上颌窦出现异常的信号,并且告知我已经准备住院手术了。如果按照症状表现的张口受限去治疗,可能只是改善了张口范围,但延误了患者的上颌窦的病情,后果将不堪设想。
通过这两名患者的就诊经历,我更加认识到做核磁检查的必要性。因此,我建议找我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最好做一下核磁检查,一方面明确颞下颌关节盘的位置关系,为我们的治疗方向提供指导依据;另一方面排除一下占位病变(肿瘤)的可能,我想后者尽早发现也许更为重要。
本文是李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