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牙”这件事,不是每个人都合适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的口腔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精致中青年愿意每年进行一次“洗牙”,以维护口腔健康。
然而,即使经常去洗牙,有些人牙龈出血的症状仍旧无法解决,或是牙齿变得越来越敏感,甚至感觉牙齿逐渐松动。
同是“洗牙”,为什么每个人的反应会差异很大呢?每年一次“洗牙”真的足够维护我们的口腔健康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洗牙”这件小事。
首先,我们来谈谈“洗牙”一词。
在口腔医生的专业术语中其实并没有“洗牙”这个词汇,之所以有了这个俗称,是因为当代牙周基础治疗多使用超声器械进行,其在清理牙石的过程中伴有喷水,所以称为“洗”牙。事实上,目前大家所说的“洗牙”,通常是指超声龈上洁治(又称基础洁牙)。
什么是“洗”牙呢?
每个人的口腔中都存在一定的清洁“死角”,即使专业的口腔医生也无法做到通过日常刷牙100%清除牙面细菌,这些堆积在牙面的细菌随着时间的累积会逐渐矿化,形成坚硬如顽石的结构,也就是“牙结石”。牙结石一旦形成将无法通过日常的刷牙、使用牙线或漱口水等方式进行清洁,因此需要定期求助牙科医生,借助专业的器械进行清除,最便捷、高效、常用的方法是超声龈上洁治,即“洗牙”。
由此可见,“洗牙”通常是健康人群的预防性治疗,或为正畸、修复、种植等治疗提供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其治疗花费时间较短,3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且不伴有明显的牙龈出血和疼痛,仅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牙齿轻度敏感不适。因此,洗牙没有明显的禁忌症,也不需要进行麻醉。
由于“洗牙”可在操作者直视下完成,操作技术相对简单,因此经过培训的“洁牙师”即可顺利完成。
事实上,超声牙周基础治疗除了龈上洁治(即“洗牙”)以外,还包括龈下刮治(有时又被称为“深部洗牙”)和根面平整术。龈下刮治是指清除龈缘以下牙齿表面的牙结石。
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深部洗牙”呢?
口腔健康者,牙结石仅存在于牙冠表面,此时通过定期的“洗牙”清除龈上牙结石即可维护口腔的清洁和健康。若是龈上牙结石未及时清理,它们将继续堆积并往牙根方向侵袭,导致牙龈的肿胀、充血、增生,即牙龈炎。此时单纯龈上洁治已经无法达到治疗目的,必须通过龈下刮治来清除牙龈深部的牙结石,才能去除细菌,消除炎症。
如果牙龈炎继续发展,细菌持续破坏牙周组织将导致牙周炎,此时出现牙槽骨吸收、牙根暴露,暴露的牙根表面会被细菌所侵蚀。此时的牙周基础治疗除了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外,还应包括根面平整,将因细菌破坏而导致凹凸不平的根面整平,从而帮助炎症牙周组织恢复健康。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会引起轻微疼痛,通常在牙龈表面麻醉下进行,绝大多数患者均表示耐受;对于极少数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可考虑局部注射麻醉后进行治疗。该治疗花费时间较长,初次治疗可能需要1小时以上。
由于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均在非直视条件下进行操作,治疗难度较大,对操作者的经验技术要求也很高,因此需要由专业的牙周医生进行。然而,即使最有经验的牙周医生,也很难确保单次治疗即可彻底清除龈下牙菌斑和结石,因此可能需要1-2次复诊,再次补充龈下刮治以保证最大程度清理牙结石。若经上述超声牙周基础治疗,患者牙龈、牙周炎症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如局麻下手用器械刮治、牙周翻瓣术等)以控制炎症的继续进展。
作者简介:
杨芸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硕士毕业,牙周专委会会员,口腔全科医师
新浪微博:@口腔医生杨芸
好大夫主页:https://yangyun2019.haodf.com/
(本文转载自“成都三益匠心口腔门诊部”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