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5岁左右还发音不准,家长们得注意了
“大脑斧”、“小凶许”、“小兔几”孩子用小奶音念出来,会感觉很可爱,但是到了五岁左右还是这样发音,家长们这时候就该引起重视了。
虽然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历程都不可复制,但都会经历从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到咿呀学语,到模仿大人说话,再到流利表达这一过程。
刚学说话的时候,孩子肯定是有很多发音不清楚的。这是因为他们的口腔、听力、语言发育都还在进行中。
正常情况下,小朋友在五岁左右基本就完成了语言发育过程,如果还有发音不准(方言除外啦)难以纠正的问题,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说什么:“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
发音是需要很多器官参与的,发音的问题往往是口腔、声带、唇、听力等各种生理性问题导致的表象。
其中,舌头与牙齿是一对好搭档,通过完美的配合,形成正确的发音。如果光是舌头卖力行动,牙齿没有配合储藏声音,是很难发出理想音的。
如果存在牙齿不齐的问题,发音也会随着牙齿的高低或牙齿排列的整齐疏密,正确度也所偏差。特别是一些需要用牙齿辅助的发音。
唇齿音
利用上齿与下唇相接这样的阻碍发音,如“f”
像“f”这样的唇齿音,如果上门牙太暴伴随下唇后缩,又或者是长着过大下颌的“地包天”,都会由于舌头与腭的大小正常比例被破坏,影响到正确的发音,甚至出现漏风、喷口水的现象。
齿音(舌尖前音)
舌尖音的一种。发音时,舌尖接触到上门牙。
“s”的音属于舌尖前音,必须将舌头伸向上下门牙之间才能正确的发音。如果上下门牙前后距离太大,导致上下牙无法正常闭合,或者是有牙缝的人,在发“s”这个声音时,会发出像是漏风似的声音。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承担储存声音工作的牙齿,任务艰巨。为了完成发音任务,它应该整齐地排列在适当的位置。
一定不要刻意模仿孩子的错误发音!模仿的时候大人觉得好玩,孩子却信以为真。错误的发音习惯就在这一点一滴的小细节中培养起来了,所以,爸爸妈妈们听到孩子们的“萌言萌语”笑笑就好啦,及时纠正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方式。
2-4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所以如果能在这个期间进行纠正,效果更好。若是遇到孩子口齿不清,怀疑是受牙齿问题影响,建议家长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或者早期干预。
本文是鲁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