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癌的生存预后如何?——谈谈口腔癌五年生存率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口腔癌患者或其家属询问,“患有口腔癌还能活多久?”。对于这一问题,作为医生,我们首先深深感受到的是患者或其家属对于这一不甚了解的疾病带来的恐惧,以及由此对医生所能给出的期待。但这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为了缓解患者或家属的焦虑,本人常常会很无奈而又故作轻松地回复,“如果我是孙大圣,我一定会帮你查一下阎王爷的生死簿。”
实际上,这是一个与口腔癌治疗效果有关的问题。口腔癌由于部位的特殊性,其治疗效果不同于其他实体肿瘤。通常,对于口腔癌需要采取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包括彻底切除原发灶和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以及针对手术切除造成的口腔软硬组织缺损进行修复重建,以保障患者术后能行使咀嚼、吞咽和发音等口腔功能。因此口腔癌的疗效其实包括了“生存”和“生活质量”两个方面。这两者也是相互影响的,其中生存是前提和基础。那么,口腔癌患者的存活情况如何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得解释一下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这一概念。
五年生存率,是医学界为了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而统计的癌症病人存活率指标。对于口腔癌而言,五年生存率系指口腔癌经过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患者的比例。选择五年作为期限,并不是因为口腔癌经过治疗后患者只能存活五年,而是因为口腔癌经过治疗后,有一部分可能出现转移和复发,这部分转移和复发病例大多发生在治疗后三年之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治疗后五年之内,约占10%。所以,口腔癌治疗后五年内不复发,再次复发的机会就极大的降低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口腔癌治疗的效果。
最新的数据显示,口腔癌的总体五年生存率为65%,早期患者为84%(Cancer Facts & Figures 2019.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这一五年生存率较1970年代中期(53%)有了显著进步,但其在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统计的15类主要癌症中位列倒数第五位,预后仅好于软巢癌、肺和支气管癌、肝和胆管癌、胰腺癌(CA Cancer J Clin. 2019 Jan;69(1):7-34)。下图显示的是口腔癌不同阶段的五年生存率。

国内目前还缺乏权威的、较完整全面的口腔癌五年生存率的统计数据。我们通过对自己经治的口腔癌患者随访分析,统计的口腔癌五年生存率为65.5%。这一生存率与国外先进水平一致。
口腔癌五年生存率指标可以提供有关癌症患者平均存活情况的信息,但它也与患者就诊时的临床分期,肿瘤的生物学性状以及与此相关的病理特征,治疗方式与水平,以及致病原因(如HPV感染所致的口腔癌生存预后相对较好)等因素有关。因此,对这一指标的解释不应过度。首先,五年生存率不能反映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最新进展,因为五年生存率是基于过去至少是几年以上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为基础的。其次,它并不能说明许多影响个体生存的因素,例如获得治疗的机会,其他疾病以及生物学或生活行为上的差异。第三,存活率的提高并不总是表明抗癌治疗的进步。例如,当筛查检测出并不一定会发展成具有危害性的非常早期的癌症(过度诊断)时,平均存活率就会增加。
目前所取得的口腔癌五年生存率的数据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医学工作者努力和患者及其家庭的配合下,人类对付口腔癌这一疾病,取得了较明显的进步。通过合适的治疗,口腔癌患者的生存机会能大大地提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目前针对口腔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结合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其中规范的手术是关键。口腔癌术后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必要的辅助治疗,如化疗和/或放疗,生物治疗等。这些多学科综合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口腔癌的生存率。因此,术后五年内,定期随访和复查尤为重要。通过随访观察,可望及时发现转移和复发,从而能及早给予相应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王志勇
2019年12月26日星期四
本文是王志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