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英豪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什么是MDS?

发表者:卢英豪 人已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髓系疾病,其特点为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故也有人称其为白血病前期。

一、病因

MDS 根据有无明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MDS 是指在诊断阶段无法确定相关原因的一大类MDS。继发性MDS一般认为指放化疗治疗相关MDS(t-MDS),占10%~15%。近年来报道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遗传易感性疾病与MDS 也有密切关系,这些疾病有一定的概率进展成为MDS。

二、发病机制

MDS起源于突变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扩增,可能存在一些获得性细胞遗传学异常、体细胞突变和表观遗传学调节因子异常;另外,许多微环境的改变也导致了MDS造血功能的异常。

三、临床表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血细胞异常的程度,通常以贫血为最主要的临床征象,患者常有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本人或家人诉说面色苍白。如血小板明显减少,低于20×109/L时可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但较急性白血病少见,程度也较轻。出血常表现为皮肤出血点及淤斑、鼻出血、牙龈渗血、育龄期妇女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尽,内脏出血较少见。患者即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感染,尤其是严重的感染并不常见。此外,肝、脾、淋巴结大多无明显肿大,即使肿大,程度也轻。当其发展至向急性白血病转化阶段,则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可逐渐或突然显示,如以发热为特征的各种感染、出血倾向,或原有的出血明显加重,包括内脏出血,如咯血、呕血、黑便、尿血,甚至突发颅内出血而造成偏瘫、意识不清直至昏迷。很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包括复发多软骨炎,血管炎和血清阴性的多发性关节炎。这两种疾病几乎同时被诊断,表明病理生理学上具有相关性。

四、实验室检查

MDS诊断依赖于多种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综合使用,其中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测技术是MDS诊断的核心。目前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子遗传学检测也越来越重要。

五、诊断

(一) 诊断标准:MDS诊断需满足两个必要条件和一个确定标准。

1.必要条件:

①持续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红细胞(HGB<110 g/L)、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1.5×109/L]、血小板(PLT<100×109/L);

② 排除其他可以导致血细胞减少和发育异常的造血及非造血系统疾患。

2.确定标准:

①发育异常:骨髓涂片中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中发育异常细胞的比例≥10%;

②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占有核红细胞比例≥15%;

③原始细胞:骨髓涂片中达5%~19%;

④MDS常见染色体异常。

(二) 鉴别诊断

常见需要与 MDS鉴别的因素或疾病包括:

①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

② 接受细胞毒性药物、细胞因子治疗等;

③ 慢性病性贫血(感染、非感染性炎症或肿瘤)、慢性肝病、 HIV感染;

④ 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其他甲状腺疾病;

⑤ 重金属中毒、过度饮酒;

⑥其他可累及造血干细胞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白血病、PNH、其他先天性或遗传性血液病。

六、分型

近年来,MDS的诊断分型和诊断理念经历了重大的变革。1982年FAB分型完全依靠形态学标准诊断MDS,2001年WHO在分型标准中纳入染色体的指标,2007年维也纳会议首次提出多指标诊断MDS的思想,2008年WHO对既往分型做了修订,MDS的诊断理念发生了有单一指标向多指标综合诊断的质的改变,分型也更加合理。2016 年,WHO对MDS的细胞形态学重现性特征细化,并综合染色体、分子生物学变化及临床预后,对 MDS 分类进行了修订。

七、治疗

MDS治疗宜个体化,强调分层治疗,同时结合患者年龄、体能状况、治疗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治疗方案。MDS患者可按预后分组系统分为两组:相对低危组和相对高危组,对于相对低危组的治疗目标是减轻血细胞减少,常用药物为免疫抑制剂、红细胞刺激因子、来那度胺;而对于相对高危组的治疗目标为延长生存期,包括去甲基化药物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本文是卢英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