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嘉明
主任医师
杭州市中医院
消化内科
浅谈大肠息肉的诊治
1209人已读
凡是大肠黏膜上任何向肠腔突起的赘生物,无论其大小、形状和组织学类型如何,临床均统称为“息肉”或“多发性息肉”,也称“息肉病”大多数属于良性肿瘤,早期发现大多能够治愈。据统计,大肠癌中有大约95%是由息肉经过多年逐渐发展恶变而来的。
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份肠道息肉的病人出现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等异常,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
电子结肠镜是对结直肠息肉最主要的检查方法。结肠镜从肛门置入,可以检查全部大肠以及终末端的小肠(末端回肠)。在结肠镜下,可以清晰的观察肠道的黏膜面,对隆起的肠息肉非常敏感,小到几个毫米的肠息肉都能够发现。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生不仅可以发现肠息肉,而且能够对肠息肉的类型进行初步判断并早期识别大肠癌。对于肠息肉,最重要的是鉴别具有癌变倾向的腺瘤性肠息肉和不会癌变的非腺瘤性肠息肉。在结肠镜下,可以通过活检而确诊肠息肉的病理性质。结肠镜检查不仅仅可以诊断肠道息肉,而且是治疗肠道息肉的重要手段。
结肠镜治疗是切除大肠息肉的最常用方法。内镜息肉切除的方法很多,应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有蒂或无蒂等,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提高,结肠镜内镜切除的手段越来越多,适应征越来越扩大,部分早期大肠癌也可以经内镜手术切除而避免外科手术治疗。
本文是姚嘉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