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误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皮肤病,常好发于胸腹、腰部、面部。中医称带状疱疹为“缠腰火丹”“缠腰龙”“蛇丹”“蜘蛛疮”“蛇串疮”等,该病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临床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可谓是其病位在表,病因在里,病变在皮,症结在脏腑。该病在诊治中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在此,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简单介绍有关带状疱疹诊治中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未能及早处理。
带状疱疹在将要发疹的部位,往往会有强烈的神经痛,这时候需要患者及尽早的就诊处理。但是,绝大部分患者习惯上并没有将其作为急症给予重视,并进行认真的早期处理,导致病情加重,疼痛加剧,轻者留有后遗症,重者会发生意外。据统计,约有一半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在皮疹消退后,留下了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由此可见,带状疱疹应被视为急症,诊治应愈早愈好。
误区二:常与其它疾病混淆。
由于带状疤疹的早期常见表现为疼痛,而水疱大多为发病第三天出现,在无皮疹情况下,易误诊为内外科疾病,如一些偏头痛、心绞痛、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结石等常表现为疼痛。即使在神经痛的同时或稍后即发皮疹,也容易受诊治条件的限制而与其他皮肤病相混淆。
误区三:忽略辨证施治,且往往治标不治本!
临床常见误区为烤电、火针、火疗、热疗、激素。
烤电为治疗带状疱疹最常见的误区。烤电有热病热治之嫌,而带状疱疹治疗应以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热利湿、辛凉解表为主。
火针、火疗、温灸三种治法亦为热病热治之意,可加重病情。
有些医生会应用激素辅助治疗带状疱疹。众所周知,激素治疗此病容易掩盖病情或变生它证,但长期使用激素副作用很多。很多患者应用激素后容易造成骨质疏松、水肿、肥胖,故临床应尽量避免使用。
以上治疗诸法在发病早期或可使皮疹消失,但热毒之邪入里,皮疹虽去,患处遗留疼痛。
事实上,在诊治带状疤疹时,虽然容易产生一些误区,但是只要掌握其特征及治疗原则,还是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是周淑维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