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线前伤口护理(详细版)
第一、二部分为原理,可直接采用的建议在第三部分。
一、伤口愈合的机制--缝合到拆线期间发生了什么?
西医一般将伤口的愈合分为四个时期:
1】止血期:进入伤口的血液成分凝固,形成血凝块,暂时填充/封闭伤口。
2】炎症期:免疫系统调动炎症细胞及其他相关细胞进入伤口,清除局部的血凝块、坏死组织、病原体,并开始修复/重建工作。期间伤口可能发红或有疼痛。
3】增殖期:血凝块被新生成的胶原蛋白等组织骨架取代,在此基础上,血管、相关细胞长入伤口间隙;同时,伤口两侧的表皮向中央生长爬行,覆盖伤口。后期伤口已经具有了一定强度,可以安排拆线。
4】成熟期/重塑期:增殖期形成的瘢痕组织(胶原蛋白、血管、相关细胞)根据局部的活动刺激调整其成分及比例。外观上表现为瘢痕缩小变平、发红减轻甚至消退、瘙痒等不适减轻或消失。
二、伤口愈合的条件
1】身体机能正常:包括凝血功能、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等。正常的身体、正常的组织上的伤口更有可能顺利度过上述四个时期,正常地愈合(但仍然会有瘢痕)。
2】伤口局部相对稳定:血凝块的机械强度非常低,手术切口往往需要使用缝线固定,使得伤口两侧的组织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瘢痕组织能够顺利生长、连接。但伤口最终是长上的,而不是缝上的。
3】伤口局部相对清洁:局部坏死组织少、细菌少,炎症期就短,就能尽快过渡到增殖期,开始实质性的生长修复工作。
4】伤口局部组织活力良好:局部血液循环正常,组织无干燥、脱水。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是咬破舌头/口腔黏膜的伤口,虽然口腔并不绝对干净,但是由于头面部血液循环丰富、口腔局部湿润,这类伤口往往无需特殊护理就能迅速愈合。
三、伤口护理--常见的/需注意的因素
1】需要避免的因素
【吸烟(含二手烟、电子烟)】:烟雾中的尼古丁可导致血管收缩,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延缓伤口愈合。建议以手术为契机,完成戒烟。
【日晒(或其他形式的紫外线暴露)】:可能导致局部色素沉着(颜色加深),影响美观。
【局部活动】:缝合后早期组织连接强度不足时应避免局部活动(面部表情、肢体活动等),以提供相对稳定的物理环境供瘢痕组织生长。
2】谨慎考虑的因素
【消毒液】:如医用酒精、氯己定(洗必泰)、碘伏、碘酊、双氧水等。这类药品虽然可以杀灭局部的病原体,但如与伤口组织接触,也可以杀死机体自身参与伤口愈合的细胞,或降低其活力,不利于愈合。建议优先选择刺激性较小的氯己定和碘伏,并尽量在完整的皮肤(如伤口两侧)而非伤口本身使用这些药物,以棉签由伤口向外画圈涂抹。如果使用的时候觉得局部疼痛(所谓“sha”<第一声>),说明已经损伤到自己的组织了,可以用生理盐水或干棉签轻轻拭去。
【血痂】:老话常说要有痂才会愈合,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还是咬舌头的例子,这类伤口没有痂一样愈合得很好)。伤口愈合的早期,较薄的痂对于伤口有一定的覆盖和保护作用;到了后期,伤口已经被表皮覆盖了,痂即使脱落了也不会有问题(但不要自行揭除)。如果血痂过厚、痂下有渗血渗液积聚,甚至可能继发细菌滋生影响伤口愈合,应到医院换药处理。
【敷料】:包括纱布以及各种自粘敷贴。术后早期敷料可以吸收渗血渗液,避免弄脏衣物或影响美观;另外,对于容易蹭擦或不容易保持清洁的部位(如手、躯干)的伤口,敷料有保护、隔离的作用。如果没有以上的因素,伤口在缝合后两三日起可以敞开外露(例如额部、面颊部的伤口)。
【水】:一般性的建议是伤口不要沾水,尤其是自来水、生水。但如伤口已经进入增殖期,尤其是伤口表面已经被表皮覆盖,伤口外观清洁、干燥,则伤口可以接触流水(例如淋浴,但不要使用沐浴露),只要接触水后尽快用清洁的棉签/纱布拭干,并涂抹抗生素软膏(见下)即可。当然,游泳、泡澡是不可以的。
【影响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药物】: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有些可能导致手术期间出血增多,手术进行困难;有些可能导致术后伤口渗血增加,不利于愈合。这类药物种类繁多,医生开立的原因也各种各样,调整用药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考虑相关专科(如心内科、血管外科、心外科)医生的意见,不宜贸然自行停药。
3】建议保持/采用的因素
【抗生素软膏】:抗生素软膏在杀灭/抑制局部病原体的同时,对自身组织的不利影响明显小于大部分消毒液。另外,其中的油性成分有助于保持伤口湿润,促进伤口愈合。使用的方法是少量多次,保持表面有清洁的薄层软膏覆盖即可。对于易蹭擦的部位,可以先涂抹抗生素软膏再粘贴敷料。如果伤口清洁、完整,也可以使用不含抗生素的凡士林软膏。
【局部清洁】:局部清洁方面,患者能够采取的主要是被动措施(避免弄脏)。如果伤口有较多渗血渗液,或有较厚的血痂,甚至局部红、肿、热、痛,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处理。
其他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点击打开):
本文是李倩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