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岩峰 三甲
李岩峰 主任医师
辽宁省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收藏】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健康宣教

1859人已读

术后当日:

眼药水使用:

1、术后每日三次滴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次2-3滴湿润眼球,减轻术后眼部摩擦感

2、术后眼部有摩擦感禁止揉眼,可滴玻璃酸钠2-3滴,缓解摩擦感


术侧进食时机:术后6小时可进食,在建侧进食,术后第三天方可在术侧进食


口腔黏膜保护:术侧口腔黏膜对温度感觉减退,进食温热软质食物,防止烫伤口腔黏膜


面部感觉减退:术侧面部麻木,面部对温度感觉减退,洗漱可用温水,防止烫伤


咀嚼肌的保护:术侧咀嚼肌无力,进食时不宜吃坚果类,防止咬伤颊部肌肉


术后第3天:

咀嚼肌锻炼时机:术后第三天开始用术侧锻炼


咀嚼肌锻炼方法:
1、用手术侧吃饭,缓慢进食,频率不宜过快,防止咬伤颊部

2、每日3-5次叩齿锻炼:张开上下咬合齿,做张开咬合锻炼,每次20次,每天3次,促进咀嚼肌恢复

3、每天可以咀嚼口香糖,锻炼咀嚼肌,促进咀嚼肌恢复


回家后:

1、坚持用术侧吃饭、每天叩齿、或咀嚼口香糖锻炼,每天三次。可以做面部按摩,直至咀嚼肌恢复。

2、回家后继续每天按医嘱滴玻璃酸钠滴眼液,直至摩擦感消失。如有眼睛不适及时到眼科就诊。



李岩峰,男,主任医师,教授,九三学社社员,现任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副主任,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自1994年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本科毕业后,一直于辽宁省人民医院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参与完成了各种复杂颅内肿瘤、颅脑外伤及脑出血等神经外科常规手术3000余例。
2000年开始,主要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的临床研究,率先在国内应用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综合治疗此类病人达12000余例,居国际领先地位。收治的病人除来自我国内地的各省以外,还有来至香港、台湾的同胞及美国、文莱及缅甸等国的华人、华侨。2005年起开展了微创开颅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目前治愈了此类病人3000余例。使所在科室成为东北地区治疗此类颅神经疾病最多的临床单位。并率先在东北地区开展了小儿脑性瘫痪的外科综合治疗、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等多项神经外科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曾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等国内多种核心期刊及国、内外多个大型神经外科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参与完成的课题《介入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基础与临床应用》获2004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叉神经痛规范治疗策略研究》获2010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获2003年度辽宁省人民医院科技成果二等奖。还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自然科学基金。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及省、市电视台节目中专题讲座,普及医疗知识,主办国家级和东北三省继续教育学习班,推广新技术,传播新疗法。因救治病人受到新闻媒体的赞誉。


教育经历:
1989-1994年于中国医科大学攻读临床医学学士;
2001-2004年于中国医科大学攻读神经外科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4年-至今于辽宁省人民医院从事神经外科工作;
1999年晋升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2004年晋升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2009年晋升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2015晋升神经外科副主任;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颅神经修复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东北区域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功能神经外科分会颅神经疾患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工程分会理事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编委
辽宁省及沈阳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委员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
沈阳市“白求恩”杯优秀个人

李岩峰
李岩峰 主任医师
辽宁省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