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关于三叉神经痛你需要知道的
最近连续看了几个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他们的痛苦令我印象深刻,他们因为不懂而乱治疗导致的并发症更令我为之心痛,感觉有必要写一写关于三叉神经痛方面的知识。一、定义 这里讲的三叉神经痛指的是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所谓“原发性”,说白了就是原因不是十分明了,病变只是局限在三叉神经(包括可能影响到神经核)本身。二、为什么会有三叉神经痛 到目前为止,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都没有清楚。在发病机制上,有周围神经学说(所谓周围神经指的就是三叉神经本身)和中枢学说(核心就是与三叉神经感觉核有关的癫痫样的放电发作)。从目前治疗方法的主流看,主要是针对神经异常放电的用药,比如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普瑞巴林或者加巴喷丁等,而且对大多数病人是有效的。但对于效果差的病人,最后都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的就是周围神经,即封闭、射频和切除(或者减压)治疗。三、三叉神经痛的具体表现 尽管每位病人描述的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痛得要命!电击样、刀刺样、撕裂样、闪电样......短则几秒,长则几分钟,发作没有规律性,但有几个敏感点几乎存在于每一个病人中,这些敏感点包括:鼻翼、脸颊、嘴角、舌等。因为这些敏感点的存在,病人在洗脸、说话、进食甚至吞咽的时候都会触发这些敏感点而引起剧烈的疼痛,病人因此而十分痛苦,医学上将这些敏感点取名为“扳机点”,意思为这些点就像枪的扳机一样,扣动就会“射击”,非常形象。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不难,这里不再详述。关键是要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顾名思义,继发性者,一定是有明确的病因的,比如肿瘤转移破坏到三叉神经附近的结构从而影响到三叉神经本身,引起三叉神经痛。笔者曾见过一例鼻咽癌转移破坏颅底骨头从而引起三叉神经痛的,这在鼻咽癌中并非常见,这位病人来就诊不是因为鼻咽癌来诊,而是因为三叉神经痛来诊,在给病人做体格检查时发现病人有明显的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碍,这是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区别的重要的“分水岭”,一旦发现,千万不要放过,一定要追查到底。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牙痛,不少病人甚至非专科医生将三叉神经痛当成牙痛进行治疗,最极端的例子是有一位病人因此而被拔掉满口的牙齿,最后才来到神经科就诊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对于病人而言,无疑是百上加斤,痛苦难言。五、关于治疗 一般而言,首选的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对于大多数病人而言,药物治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而且大多数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不要轻易自行停药。对于治疗无效的病人,可以选择破坏性或者叫创伤性的治疗,比如三叉神经半月节的封闭、射频、手术等治疗。六、关于疗效 一般而言,药物治疗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创伤性的治疗多少会遗留有副作用,而且一些病人进行创伤性治疗后还要继续服药辅助治疗,所以,若非药物治疗失败,不建议轻易使用创伤性治疗。七、注意事项 首先要定期到专科就诊,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在药物治疗期间,也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必要的肝功能和血常规检查。在生活上,尽量食用容易嚼烂的食物。注:所有健康科普的文章均仅供参考,需要诊断或者治疗疾病时,务必听从主诊医生的建议。
许志恩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2月05日 235 0 2 -
三叉神经痛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针刺性、电击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呈间歇性发作,间歇期无症状。任何刺激口腔颌面部的扳机点可引起疼痛。中老年女性多见,多为单侧发病。 三叉神经痛是怎么分类的?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神经系统体征,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感觉、运动正常,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无法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疾病。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由于机体的病变如炎症、肿瘤、外伤、多发性硬化病等病变侵犯三叉神经所致,此类型有明确病因,出表现疼痛症状外,还有三叉神经分布区以内感觉异常、麻木、角膜反射改变,也可以合并其他脑神经病变症状。 什么原因造成三叉神经痛?(一)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1)中枢病因学说:认为是感觉性癫痫发作。(2)周围病因学说:是指病变从脑干到三叉神经末梢的任何部位发生病变。1)血管神经压迫:目前有学者认为小脑脑桥角的微血管压迫邻近神经感觉根是三叉神经发病主要原因。2)解剖异常:三叉神经压迹处有尖锐的小骨刺、颞骨岩部肥厚、岩嵴过高、局部硬脑膜增厚等,均可导致对神经根和半月神经节产生局部压迫。3)高血压病、神经营养血管的动脉硬化、血管张力的破坏等也可导致三叉神经痛。4)神经分支经过的骨孔狭窄,压迫神经。5)遗传因素:也可能是三叉神经病因之一。6)面部冷空气刺激也可引起三叉神经痛。 (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可能是颅中窝和颅后窝的病变,如多发性硬化、原发性或继发性颅底肿瘤、脑血管动脉瘤、鼻源性或耳源性颅底蛛网膜炎等。三叉神经半月节肿瘤如神经节细胞瘤、神经鞘瘤等。病灶感染:上颌窦、额窦、筛窦感染,骨膜炎、中耳炎、化脓性岩骨炎都可引起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有哪些?(1)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突然发生针刺样、撕裂样、电击样剧烈疼痛,可有轻触“扳机点”引起。如表情肌运动、轻触面部、微风吹拂、头部转动、刷牙或漱口等引发疼痛。(2)疼痛多出现在白天,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而后骤然停止。发作的间歇期无任何疼痛症状。(3)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然后进入缓解期,缓解期可以是数天或数年。部分疼痛与气候有关,春季、冬季易发病。(4)有些患者将三叉神经痛误以为牙痛,检查拔牙,这部分患者会有拔牙史。这类患者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口腔治疗,服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有效。(5)疼痛严重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结膜充血、流泪、出汗、流涎以及鼻腔分泌液增多等症状,也称为痛性抽搐。 三叉神经痛怎么诊断?参照国际头痛学会分类委员会2018年发布的《国际头痛分类(第3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和C标准的单侧面痛至少发作3次。B.出现在三叉神经1个或多个分支分布范围内,无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外的放射痛。C.疼痛至少符合下列4项中的3项:(1)阵发性、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瞬间到2min不等;(2)具有一定的严重程度;(3)疼痛性质呈放射性的触电感或尖锐刺痛;(4)患侧面部可因轻微触碰等非伤害性刺激引发疼痛。D.除血管压迫因素以外,没有显著临床证据表明有神经系统损害。 三叉神经痛怎么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射频温控热凝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对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治疗。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注射治疗、中医药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1>药物治疗:药物有抗癫痫类药物、苯二氮卓类镇定剂、解痉药、神经营养药物四类。注:所有药物使用后均不能突然停药,以免疼痛再次发作时,需要更大剂量才能达到停药前的疗效。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加巴喷丁、普瑞巴林苯二氮卓类镇定剂:氯硝西泮、巴氯芬中医药类:七叶莲、野木瓜片神经营养药物:B族维生素、甲钴胺、谷维素 卡马西平:是目前三叉神经痛治疗首选药物。作用机制:增强钠通道灭活效能,限制突触后神经元和阻断突触前钠通道,稳定高度兴奋的神经细胞膜。通常口服后吸收缓慢,12h后达到血药峰浓度,半衰期在13~17h,经肝脏代谢后排出。用法用量:开始时100mg/次,1~2次/d。如不能止痛,则每日增加100mg,直到能控制疼痛为止,但不能超过最大剂量(1200mg/d),然后剂量逐渐减小至最低可维持剂量,一般为300~800mg/d。当疼痛完全控制达4周,可逐渐减少药量至维持剂量,甚至停药。初发疼痛时疗程最短1周,重者2~3月。长期服用会逐渐减效甚至失效。建议不要空腹用药。用药期间定期(每3个月)监测血常规、肝功能、钠离子水平和血药浓度。不良反应:眩晕、嗜睡、恶心、皮疹、消化障碍、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低钠血症,停药后多数可恢复正常。对出现药疹过敏(剥脱性皮炎)、共济失调、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立即停药。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损害,发现后立即减量或停药,也可在服用此类药物同时加服保肝类药物。偶有高血压患者用药后出现血压增高,可能为降压药与卡马西平的拮抗作用,故应及时调整降压药。用药禁忌:有房室传导阻滞,血清铁严重异常,骨髓抑制及严重肝功能异常者禁用。酒精中毒、糖尿病、青光眼、伴有肝肾脏疾病患者慎用。奥卡西平:临床作用较卡马西平稍小,不良反应较卡马西平少。用法用量:开始时150mg/次,2~3次/d。不能止痛可逐渐增加至控制疼痛为止,最大剂量2400mg/d。一般为600~1800mg/d。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和钠离子水平。此药可以空腹或与食物同时服用,也不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不良反应:乏力、头痛、眩晕、嗜睡、皮疹、消化障碍等,低钠血症为该药物的严重副作用。少见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用药禁忌:有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肝功能异常者禁用。氯硝西泮:抗癫痫类药物效果不佳时,推荐应用。用法用量:初始剂量为1mg/d,2~4周逐渐增加至4~8mg/d,分3~4次服用。维持量一般为4~6mg/d不良反应:嗜睡、步态不稳、呼吸抑制、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用药禁忌:青光眼患者禁用,呼吸道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甲钴胺:作为神经营养药,可与卡马西平同时服用。作用机制:可促进卵磷脂的合成和神经元髓鞘形成。用法用量:甲钴胺片:口服,0.5mg/次,3次/d。甲钴胺注射液:肌肉注射,0.5mg/次,1次/隔日,连续10次。可按年龄、症状酌情增减。不良反应:偶有食欲不振(0.1%~5%)恶心、呕吐、腹泻;少见皮疹甚至严重过敏反应。用药禁忌:对甲钴胺或该药中任何辅料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 <2>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原则是以毫针刺法为主,结合其他刺灸法,通过刺激人体腧穴从而达到调和阴阳、祛邪扶正、活血通络、缓急止痛、恢复神经正常功能的目的。在各种外治疗法中针刺镇痛的机制最为明确。1984年韩济生教授就指出:“针刺激活了机体原有的痛觉调制系统,在中枢各级水平控制伤害信息的感受和传递”。针刺疗法发挥镇痛效应的机制还有:促进炎性反应局部内啡肽的分泌和上调外周阿片受体的表达;抑制内源性致痛物质的产生;干预脊髓背角神经元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痛觉敏化以及调节离子通道功能等。中医穴位选取根据疼痛位置的三叉神经分支定位所属经络的近端定位三叉神经第一支,近端穴位:太阳、攒竹、阳白、鱼腰;所属经络:膀胱经、胆经、三焦经三叉神经第二支,近端穴位:下关、四白、迎香、听会、颧髎;所属经络:胃经、大肠经、胆经、小肠经、三焦经三叉神经第三支,近端穴位:地仓、颊车、夹承浆、翳风、大迎;所属经络:胃经、三焦经、胆经、小肠经 中医外治方法及应用(1)毫针针刺操作方法:面部腧穴沿三叉神经分支选取2~3穴,将1~2寸毫针斜刺或平刺入皮内0.5~1寸,刺针得气后行小幅捻转泻法,以患者产生酸、麻、重、胀感或触电样感传为度。远端配穴合谷、内庭、足三里等穴。疼痛持续发作难以缓解的则将合谷、足三里穴作为主穴行强刺激。疗程:1次/d,每次治疗30min,连续5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共治疗4个疗程。疼痛持续发作难以缓解的可增加行针次数,延长留针时间至60min。缺点及注意事项:安全性高、操作手法多样,作为基础治疗方法单独运用或与其它刺灸法联合应用,取穴数宜适当,可以透刺,防止滞针。 (2)电针针刺操作方法:先在远端取穴,毫针针刺得气后接一组电针,疏密波,电流强度稍强;然后在近端取穴,得气后接电针,疏密波,强度稍弱。疗程:疼痛持续发作期,1次/d,每次30min,难以缓解者可延长至60min。连续5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共治疗4个疗程。疼痛发作间歇期隔日1次2周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缺点及注意事项:需要电针仪,急性发作期需浅刺轻刺激,避免刺激扳机点,强度适宜。面部惧针者推荐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 (3)穴位埋线操作方法:穿刺针选用9号埋线针,线体选用2-0聚乙醇酸(PGA)可吸收线。选定穴位后,将可吸收线剪成2~4cm长小段,用消毒镊子将剪好的可吸收线放入埋线针内。左手绷紧穴位皮肤,右手持埋线针自消毒处将埋线针快速刺入穴位,将可吸收线留在穴位后退针,用棉球按压出血点止血。疗程:1月1次缺点及注意事项:治疗时痛感较为强烈,需要根据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使用,或者在毫针刺法使用多次但不能理想控制疼痛时再使用。 (4)火针疗法操作方法:选取火针在酒精灯外焰下加热由红至白,直刺穴位,直刺直出或刺入后留针并用酒精灯烘烤针柄。疗程:隔日1次,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缺点及注意事项:操作时注意防护烫伤。糖尿病或者皮肤角质层薄,容易发生感染的患者慎用,血友病患者、凝血机制障碍或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5)刺血疗法操作方法:用三棱针速刺入皮肤内0.1~0.2寸,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可配合面部闪罐。疗程:隔日1次。缺点及注意事项:简单方便,注意宁失其穴,勿失其络。力度适中,让血液自然流出,注意避开动脉血管,出现血肿及时按压。 (6)灸法操作方法:通过燃烧艾条对准应灸的穴位,或者在毫针留针时将艾条段或艾绒团放置在针柄上,对相关穴位进行温针灸。疗程:每个穴位20~30min。1次/d,连续5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共治疗4个疗程。缺点及注意事项:治疗无痛苦,无侵入。辨证实热证及阴虚有热患者不宜用。灸穴勿过多、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避免烫伤和火灾。 (7)耳穴疗法操作方法:以患侧耳穴取穴为主,选取面颊、颌、口、眼穴配合胃、神门、皮质下和内分泌,进行埋针或压丸治疗,每次5~6穴。疗程:疼痛发作间歇期按压3~5次/d,每次3~5min。疼痛持续发作期随时按压,每3d更换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缺点及注意事项:简单方便,注意施术部位严格消毒,埋针后不宜淋湿浸泡,有炎症、冻疮时不宜埋针,推荐压丸法。选取合适胶布,减少贴敷过敏。 <3>物理治疗、激光治疗物理治疗需要借助物理治疗仪,同时需注意:有心脏起搏器者、高热、恶性肿瘤患者禁用,治疗部位应保持干燥,无金属植入物。物理治疗可以用维生素B1、B12和利多卡因用离子导入法,将药物导入疼痛部位或采用穴位导入法。物理治疗常用方法(1)治疗方法:超短波治疗作用机制:在高频电场作用下,机体表面和深部组织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从而改变局部血液循环,使组织间、神经纤维间水肿减轻,达到消炎,镇痛,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使用方法:根据治疗部位选择53mm电极头,输出功率为50W,频率为27.12MHz,并将电极放置于患者疼痛部位,皮肤间隙为0.5cm,治疗剂量为微热量-温热量。治疗时间15min/次,1次/d,10次为一疗程。 (2)治疗方法:中频脉冲电治疗作用机制:脉冲电流通过人体皮肤、黏膜表面、肌体深部时,使肌体受到刺激,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肌肉张力得到缓解,炎症产物吸收,达到消炎镇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使用方法:电极采用2.5cm2自黏电极4片,将电极贴于耳前及面颊疼痛区域,选择止痛处方,电流强度为耐受量,治疗时间20min/次,1次/d,10次为一疗程。 (3)治疗方法:低频磁疗作用机制:利用低频交变磁场调节人体生物电磁信息,达到镇痛、镇静、消炎和消肿的作用。使用方法:将直径10cm的圆形磁疗头置于患者面颊部疼痛区,选用正弦波连续输出,中心点磁场强度20mT,电磁头振动频率为50Hz,治疗时间20min/次,1次/d,10次为一疗程。 (4)治疗方法:低功率氦氖激光作用机制:激光作用于生物组织后产生热作用、光化作用、压强作用、电磁作用和生物刺激作用,能促进腺苷三磷酸的合成、促进胶原蛋白生成、促进血管舒张、抑制细菌生长、控制炎症反应、改变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促进神经再生。使用方法:采用二分叉光纤输出进行穴位照射,穴位选择参考针刺治疗,二分叉光纤输出40mW,波长为632.8nm。每穴3min,1次/日,10次为一疗程。 <4> 注射治疗 注射治疗是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法。注射部位通常从远端的神经末梢开始,逐步注射到三叉神经干或半月节。此外,“扳机点”也是常规注射部位。该方法的优点是方便,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复发率高。疼痛部位及药物注射部位对比,以往常用的注射药物,如:甘油、无水乙醇、亚甲蓝以及阿霉素等已经逐步退出临床应用。 根据疼痛位置的三叉神经分支定位注射部位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疼痛部位:额、眉、上眼睑注射部位:眶上孔三叉神经第二支痛:疼痛部位:鼻旁、上牙及牙龈、上腭注射部位:眶下孔、翼腭孔、圆孔、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第三支痛:疼痛部位:下唇、颊部皮肤黏膜、下牙及牙龈、下颌、舌、耳屏前、颞部注射部位:颏孔、下颌孔、卵圆孔、半月神经节 常用注射药物 1、维生素B12剂量:0.5~1mg/次/部位,按照1∶1体积比例加入1%~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用法:按照局麻药物注射方法说明进行注射,每次注射3个部位,2~3次/周,一个疗程5~7次注意事项:适合所有注射部位,回抽无血后再注射2、25%硫酸镁剂量:0.5~1mL/次/部位,按照1∶2体积比例加入1%~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总量不超过3mL/次用法:按照局麻药物注射方法说明进行注射,每次注射2~3个部位,1次/周,直至疼痛缓解注意事项:应用在疼痛严重的部位,注射速度慢,确保回抽无血后再注射。局部出现硬、痛等不适时暂停注射,给予热敷 其他注射药物还有纯甘油、阿霉素、无水乙醇、纯甘油:三叉神经周围支100%纯甘油注射相对安全,注射前先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然后将甘油缓慢注射到下颌孔、颏孔、眶下孔等部位。注将甘油注射到与扳机点有关的神经的近心端。阿霉素:阿霉素对神经组织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可直接使神经组织变性坏死,阻止神经信号传导,达到治疗疼痛目的。注射时先行注射部位神经阻滞麻醉,疼痛消失后注射0.5%的阿霉素0.1ml,观察效果,若无不适,增加至0.5ml。眶下孔、眶上孔、颏孔处注射可使用手术显露神经,将神经游离,在神经支上注射0.5%阿霉素溶液0.5ml。无水乙醇或95%乙醇将无水乙醇或95%乙醇注射到疼痛部位相应的周围神经干或三叉神经半月结,使局部神经纤维变性,从而阻断神经传导,达到止痛效果。行眶下孔、眶上孔、颏孔等处注射时,一般剂量0.5ml,同时注射到孔内,深度约2-3mm。 射频温控热凝治疗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一种微创神经损毁疗法,利用可控温度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止痛效果好,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重复治疗,缺点是复发率较高。 特设治疗设备:射频治疗仪操作治疗时需经皮穿刺,使射频针进入卵圆孔到达半月神经节及其感觉根。此操作的关键是准确的穿刺和定位。半月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的硬脑膜两层所形成的腔内。卵圆孔位于颞下窝上壁后内份,相当于眶下缘中点向后延伸线与关节结节向对侧延伸线的交点。随着对治疗精度要求的提高,术中CT定位可避免反复穿刺和定位不准的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操作中疼痛;术后恶心、呕吐等;颅内出血;颅内感染;角膜反应减退;耳内不适、耳鸣、耳聋、面部感觉障碍。手术治疗(1)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是血管压迫引起,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时,患者同意开颅手术者可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操作流程:全身麻醉,患者平卧位,头略抬高并偏向健侧,常规消毒。在患者耳后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骨膜,用骨膜剥离器沿骨壁剥离,将皮瓣翻向乙状窦方向,用颅骨钻紧靠乙状窦后缘钻开一直径大小约2.0cm大的骨壁。与皮肤同方向C形切开硬脑膜并翻向前。手术显微镜下将小脑向后上方轻轻牵开,沿小脑天幕向前,在岩静脉与第七、八脑神经间剪开桥池蛛网膜,将带吸引管的微型脑压板由此放入达三叉神经根,自神经出脑桥处向远端探查血管压迫及其他病灶。在放大镜或内镜监视下,分离血管和神经,并以小垫如聚四氟乙烯材料等间隔,无活动出血点后缝合硬脑膜,逐层关创。属于非神经破坏手术,近期有效率达80%以上,如复发,一般服用小剂量药物可缓解。并发症:听力衰退或丧失,面部感觉缺失,感觉迟钝,麻木性疼痛,角膜麻痹,无菌性脑膜炎,共济失调,颅内感染或血肿,脑脊液瘘,小脑损伤,异物性肉芽肿。(2)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治疗 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的新方法,需在全麻下进行,减少患者痛苦,与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相比,并发症少,手术风险小,效果较好,缺点需要复杂设备。(3)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撕脱术 短期效果明显,但复发率高。 治疗效果评价对于疼痛的评估主要从疼痛发作的程度、频度进行自我评估,或者通过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进行中医症状观察,以及通过疼痛问卷进行评分。对疼痛发作程度和频度的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是最常用于表示疼痛程度的方法。数字评价量表(NRS)是让患者自己圈出0~10中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整数数字。NRS将疼痛程度分级标准定为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睡眠不受影响,4~6为中度疼痛,睡眠受影响,7~10为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NRS更适用于老年人和文化程度较低者,也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单维度评估量表。
刘宪光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9月14日 58 0 0 -
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到底有多痛?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指牙疼虽然不是什么大病,可发作起来极其难受。但是请注意,口腔科医生可能会告诉你:“牙齿没有问题,不需要拔牙,建议去神经科就诊。”这就是善于伪装成牙痛的“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这种疼痛可自发,也可由轻微的刺激(如表情肌的运动、微笑、轻微的触摸面部、微风的吹拂等)引起。顾名思义,三叉神经就像树干一样长出三个叉,分布在脸部,从上到下依次是眼支、上颌支、下颌支。任何一支都可出现疼痛,也可同时累及另外两支。第一个叉(V1)叫眼神经,主要负责眼眶周围及脑门处的感觉。第二个叉(V2)叫上颌神经,下眼皮到上唇之间的皮肤、上颌的牙齿、齿龈、口腔与鼻腔黏膜处的感觉,归它掌管。第三个叉(V3)叫下颌神经,主要负责下颌的牙齿、舌头、耳颞区、下唇下方的皮肤的感觉。与上面两个叉不同的是,它还负责帮助我们咀嚼食物。所以三叉神经在人体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口腔、面部、头顶部的感觉都由它负责,就连我们咬东西、咀嚼东西也要靠它。病因: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目前较为支持的理论包括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此外,营养缺乏、精神刺激、口腔疾病等因素也可能引发三叉神经痛。根据发病的原因,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特发性。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最为常见,占全部病例的75%。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学假说认为,控制颜面部感觉的三叉神经感觉根受到血管的压迫,血管的搏动持续冲压三叉神经,导致疼痛的反复发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神经系统体征,如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感觉、运动正常,角膜反射无异常。应用各种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和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由于机体的其他病变(如炎症、肿瘤、多发性硬化等)侵犯三叉神经所致。有明确病因可查,三叉神经痛只是某种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药物治疗:首选具有治疗神经痛效果的药物,如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普瑞巴林、苯妥英钠等。营养神经方面的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腺苷谷胺、甲钴胺等。神经阻滞治疗:借助消炎镇痛药物(主要是低浓度局麻药混合少量糖皮质激素)在三叉神经进行注射,消除神经炎性水肿和减少神经敏感性而达到治疗作用。阻滞有效但效果不持久的情况,也可酌情注射酚甘油或酒精使注射部位神经纤维变性丧失功能,阻滞神经感觉传导功能,从而达到止痛的功效。射频消融及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借助X线或CT导向,经皮刺入三叉神经节位置,通过射频发生器加热使针头温度达到65℃到75℃,选择性破坏患者的痛觉纤维,达到治疗效果,称为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另外一种穿刺方法相同,但使用头端带有微球囊的导管,通过微球囊的压力,产生三叉神经半月节部分感觉神经元细胞缺血和变性,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称之为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手术治疗: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对有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节进行手术分离减压,达到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预防与日常保养-避免触发因素:尽量避免刺激扳机点,如洗脸、刷牙、进食等动作要轻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悦。营养均衡: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营养缺乏。定期体检:对于中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定期体检以排除潜在病因。不要预防用药:有些病人由于担心复发,三叉神经痛不发作的缓解期也不敢停药,这是不对的。当我们对三叉神经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后,在面对这种疾病时,我们就知道这种疾病可防可治,没有那么可怕。
岳剑宁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12日 38 0 0 -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和血管减压术的的优势是什么?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复杂,80%的患者在推开压迫三叉神经根部的血管后疼痛会消失,也就是说有20%的患者疼痛不会消失。这些无效患者的病因并不是血管挤压导致的,属于神经本身病变或其他因素导致的疼痛。 目前的技术手段尚没有办法在术前区分出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类型,只能在核磁共振片子上明确三叉神经根部是否有血管挤压。 针对核磁上发现“有明确血管挤压”的患者,尽量保留神经,治愈率虽然是80%,但保留神经的患者面部感觉正常,患者的生活质量好,所以这是最佳治疗方案。 针对核磁共振上“没有血管挤压”的患者,也就无法确定疼痛是否与神经根部的血管有关,大部分的选择是切断神经或接受三叉神经毁损治疗(射频、球囊压迫、伽马刀等)。但这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不高,主要是面部麻木以及后期的面部感觉异常(少部分人出现)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所以这些损伤神经的方法不作为首选。 目前“最佳治疗方案”是:1.有血管挤压者———首选“减压术并保留神经”,术后观察“半年”,对于少数半年后疼痛不消失的患者,再考虑接受神经毁损性治疗(射频、球囊、伽马刀、切断)。这样做能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生活质量…面部感觉正常。2.无血管挤压者———首选神经毁损性治疗(切断、球囊压迫、伽马刀、射频热凝等)。这种治疗方法会有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甚至少部分患者出现术侧眼球角膜病变(视物模糊甚至角膜溃疡感染、失明)等并发症,而且有一定的复发率,需要重复多次治疗,所以不最为首选。3.针对病毒感染等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面部持续疼痛)的患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就是接受神经切断术等极端治疗也不会彻底去除疼痛,可以采取“三叉神经电刺激治疗”等疗法。
王晓松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05日 348 0 0 -
三叉神经痛,请问甲钴胺能长期吃吗?
郭宇鹏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29日 19 0 1 -
三叉神经痛越来越严重应该怎么办?
三叉神经痛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发病的成因还不明确,但从过往的临床病症显示,该类疾病通常伴随较为明显的疼痛感,疼痛分布位置主要在面部、头部等。但是由于反复无常,间歇性出现,因而常常被患者所忽略。据统计调查,每年因认识不足,拖延治疗而致患病程度加剧的患者不在少数。“拖延症”成了加剧患者病情的一个严重的成因。通过调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往往会因为对三叉神经痛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比如,有的患者认为这种疾病并非类似癌症、肿瘤等疾病,必须要切除,必须要根治方可,由于疼痛感时有时无,所以只要熬过去就好了,只要不出现严重的问题,只要不会危及到生命,便想着不去医院问诊,也感觉麻烦没有必要花这样的时间,由此,拖延再拖延,最终病情加重,后悔莫及。再者,有的患者更相信一部分的特效药,认为这种疾病只要通过吃药就可以得到控制与治疗;因此盲目误信一些庸医的建议,企图通过药物来解决疾病的困扰。实际上,药物只能够作为三叉神经痛的辅助治疗方式之一,治标不治本,并不能够作为长期的治疗所需,而且某些“特效药”成分不明,盲目滥服会导致患者出现系列的副作用症状,得不偿失。据悉,每年由于过度依赖药物而出现延误治疗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上述两种误区的存在,都会导致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拖延症”的产生,一旦有如此毛病,对病情的治疗是有害无益的。初期三叉神经痛患者可以使用的药物主要有:卡马西平:这种药物用在70%的患者身上,都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但是也存在1/3左右的患者无法耐受这种药物带来的贪睡、眩晕、消化道不舒服等现象。建议患者可以在一开始服用时,每日服用2次,逐渐就可以改成每天服用3次。每日服用的剂量在0.2~0.6g内,可以分开2~3次来服用,每天最多使用的量是1.2g,不要超过这个剂量来使用。苯妥英钠也可以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不过治疗效果没有卡马西平理想。药物治疗初期三叉神经痛效果较好,但是长期服用则效果甚微,因此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尽早显微血管减压手术评估,达到治愈的目的,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景博士介绍:显微血管减压术根治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本手术相比国内其他手术创伤更小、疗效更高、并发症更少。我们采取在耳后取长约仅5cm的竖切口,然后开一直径为1.5cm的骨孔(传统骨窗直径3—4cm,创伤大)。然后在显微镜下通过这个骨孔入路,找到相关神经根和压迫血管,在不损伤神经和血管的前提下,将血管推离神经根,并用一种特殊材料“teflon垫棉”将血管垫开,从而使神经根解除压迫,使疾病得到治愈。锁孔手术创伤小、疗效高、并发症少,是更先进的手术治疗方法。什么是显微血管管减压术?显微血管减压术简介: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被公众认可,众所推荐,并且国际上通行的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最科学治疗方法。颅神经疾病的共同机理是神经根受到血管压迫,产生脱髓鞘病变,发生神经传导“短路”,并使脑神经核兴奋性增高所产生的临床功能亢进综合症。手术通过后颅窝开颅,显露并解剖出有关神经,找到压迫血管。在完全保留神经、血管的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将压迫神经的血管推移开,并用适当的垫开物,防止血管回位,从而解除神经压迫,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是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口服药物的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患者的最佳治疗措施。
王景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19日 127 0 0 -
三叉神经痛要怎么治疗效果好?
三叉神经痛如何鉴别诊断?牙疼与三叉神经痛怎么区分?哪些人群容易患三叉神经痛?日常生活怎么做能避免疼痛发作?三叉神经痛有效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适用于哪些患者?
姜海涛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15日 259 0 0 -
头痛,进来看看
何亮亮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04日 220 0 4 -
微血管减压术和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到底哪个好
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射频热凝术,无水乙醇注射,周围神经撕脱,伽马刀,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微血管减压术等。要说有效率最高,复发率最低的两个术式,作为一个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我觉得还得是微球囊压迫术和微血管减压术。目前本人参与和主刀完成的微球囊压迫术接近800例,微血管减压术超过1500例。我确实非常认可这两个术式的治疗效果。但是如果非要在这两个治疗做出一个选择的话。我推介球囊压迫术。其实早期我们主要是做微血管减压术质量三叉神经痛,最初对于微球囊压迫术还有点质疑,对于他的有效率和复发率,不甚了解。从2017年开始首例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入。我发现球囊压迫有效率非常高,复发率也与微血管减压术不相上下。最主要一点患者手术风险低,适用于各个年龄的患者。尽管术后会出现面部麻木等并发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都能够明显缓解。还有一点患者接受度高。住院时间短,花费低等。目前在我们每年开展的三叉神经痛手术中,使用球囊压迫术式的患者占到90%以上。而2017年之前,这个比例正好相反。也许这就是技术的进步,理念的改变,患者及大夫追求更微创,更安全的信念和脚步没有停止。
王雷波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17日 83 0 1 -
三叉神经痛是怎么个疼法?
岳剑宁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08日 18 0 2
三叉神经痛相关科普号
焦迎斌医生的科普号
焦迎斌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164粉丝1.6万阅读
尹绍雅医生的科普号
尹绍雅 主任医师
天津市环湖医院
神经外科
363粉丝5.7万阅读
葛建伟医生的科普号
葛建伟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神经外科
134粉丝3.9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赵哲峰 主任医师哈医大二院 神经外科
面肌痉挛 167票
三叉神经痛 120票
舌咽神经痛 8票
擅长: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听神经瘤、胆脂瘤及颅底脑膜瘤保留面神经功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肿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血管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
推荐热度4.9姜海涛 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面肌痉挛 123票
三叉神经痛 110票
脑膜瘤 11票
擅长:1.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2.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胆脂瘤,听神经瘤等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
推荐热度4.7杨超 主任医师中山一院 神经外科
三叉神经痛 68票
面肌痉挛 61票
脑膜瘤 10票
擅长:依据“全国病友口碑”评选,荣膺“5届年度好大夫” 、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羊城好医生“、“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等荣誉称号 1、特色诊疗 1)三叉神经痛(全国“病友推荐医生”排名前3、华南区“病友推荐医生”长期位居第1、专病门诊负责人) 2)面肌痉挛(有效率95%以上、华南区“病友推荐医生”长期位居第1、专病门诊负责人); 3)脑积水(华南区“病友推荐医生”长期排名第1,专病门诊负责人,是国内开展“脑积水”诊治病例的重点医疗团队) 2、接诊范畴: 1)功能脑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癫痫、帕金森、眼睑痉挛; 2)各种病因导致的脑积水,如:肿瘤、脑外伤、脑卒中、颅内良性囊肿、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等; 3)脑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听神经瘤、胆脂瘤等; 4)颅骨缺损整形修复、颅脑外伤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海绵状血管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