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湿泄浊法治疗痛风肾损害验案两例
病例一:
患者陈某某,男,64岁。2019年9月11日初诊。
主诉:间断性双膝关节、踝关节红肿痛5年,加重一周。
患者201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踝关节红肿痛,期间多次复发,未系统性治疗。2019年8月26日查:UA 592.8mmol/L遂至肾病专科就诊,听从专科建议已造瘘,后由于惧怕透析副作用而拒绝透析,仅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氯吡格雷,单硝酸异山梨脂质,阿托代他汀等治疗,自觉效果欠佳,遂求中医治疗。刻下:双膝关节、踝关节肿胀疼痛,乏力明显,纳可,眠可,二便调,舌质暗苔黄腻,脉沉。辅助检查:Cr 463.3umol/L,BUN 22.46umol/L,UA 363mmol/L。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痛风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冠心病。中医诊断:痹病;证属肾虚湿热,治以益气补肾,清热泄浊。具体处方如下:
生黄芪30g 陈皮6g 茯苓30g 泽泻20g
萆薢30g 土茯苓15g 藿香10g 佩兰10g
川牛膝15g 山慈菇15g 秦皮15g 生地黄15g
知母15g 炙甘草10g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2019年9月25日):服上方14剂,患者症状缓解,双膝关节,踝关节肿胀消失,疼痛明显减轻。仍有乏力,小便中有泡沫,舌暗苔薄,脉沉。具体处方如下:
生黄芪20g 泽泻20g 茯苓15g 土茯苓20g
萆薢15g 莪术9g 白茅根15g 芦根15g
桃仁10g 红花10g 山茱萸20g 丹参15g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三诊(2019年10月9日):服上方14剂,自觉乏力感明显减轻,,双膝关节,踝关节发软,口渴欲饮热水,痰多、粘,口中发苦,舌暗苔白腻,脉沉。2019年10月8日查:UA 275mmol/L,Cr 372.5umol/L,BUN 18.79umol/L。具体处方如下:
生黄芪40g 陈皮10g 泽泻30g 茯苓15g
土茯苓30g 萆薢30g 白茅根5g 车前子15g
酒大黄10g 桃仁10g 红花10g 莪术10g
苍术15g 厚朴15g 桔梗10g 前胡10g
青蒿15g 黄芩12g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四诊(2019年10月29日):服上方14剂,关节肿痛、乏力感基本消失,口中痰白粘,小便有泡沫。舌红苔黄腻,两边有泡沫,脉沉。2019年10月28日查UA 308 mmol/L, Cr 357.8umol/L,BUN 20.90umol/L。具体处方如下处方:
生黄芪45g 陈皮10g 泽泻20g 茯苓15g
仙鹤草15g 山茱萸15g 山药15g 熟地黄15g
姜半夏9g 当归15g 桔梗9g 前胡10g
竹茹15g 香附15g 郁金15g 石菖蒲10g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五诊(2019年11月19日):服上方14剂,患者诉服药后效果极佳,双下肢膝关节、踝关节疼痛消失。乏力明显改善,咯白痰,痰粘,晨起为甚,舌红体胖大,苔黄腻,脉沉。具体处方如下:
生黄芪45g 陈皮10g 泽泻20g 茯苓15g
仙鹤草30g 淫羊藿10g 仙茅10g 党参10g
麦冬15g 五味子5g 黄精20g 山药15g
金荞麦15g 前胡10g 桔梗10g 竹茹15g
佛手10g 砂仁6g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按:患者自就诊以来症状好转,尿酸指标已达标,肌酐指标也呈现持续下降向好的趋势。患者因饮食不节,造成湿热内蕴,湿邪重着下注,浊淤痹阻经络流注于趾关节所致,病程日久,湿浊阻于肾络,应以本虚为主,结合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沉,治以益气补肾,清热泄浊。
病例二:
屈某,男,59岁。2019年11月19日初诊。
主诉:右足踝红肿热痛2年余,加重一月余。
患者2年前体检查:UA 490mmol/L,随后复查UA继续升高,最高达UA 660 mmol/L,于本地医院诊断为“痛风”。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踝红肿疼痛。服用秋水仙碱,双氯芬酸钠治疗。既往患者患有痛风石,中度脂肪肝。本次来诊患者双踝略肿,口气重,大便粘,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濡。2019年10月15日查:UA 667.5mmol/L,Cr 120.6 umol/L,BUN 21.46 umol/L。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痛风肾病,中医诊断:痹病;证属湿热痹阻,治以清热利湿,泄浊通络。具体处方如下:
土茯苓30g 萆薢30g 秦皮15g 苦参10g
黄芩15g 车前子15g 丹皮15g 赤芍15g
川牛膝15g 忍冬藤15g 络石藤15g 青风藤15g
生山楂30g 厚朴15g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2019年12月17日):辅助检查回报:UA 563mmol/L,Cr 112,6umol/L,BUN 7.71umol/L,尿PH 5.5。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不适症状均消失。患者小便黄,舌淡体胖大苔薄,脉濡。具体处方如下:
土茯苓30g 萆薢30g 生黄芪30g 茯苓15g
泽泻15g 山药15g 炒白术15g 生山楂30g
黄精20g 苍术10g 陈皮10g 车前子15g
白茅根15g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停用新癀片,四妙丸继服,药量同前。
按:初诊患者疼痛表现明显,该患者痛风病机为湿热阻滞,血脉不通。所以重用清热祛湿泄浊通络的中药,车前子能使湿邪从小便而去,生山楂健脾开胃,厚朴理气助湿邪去,助血脉通为佐药。复诊患者病情缓解,但患者久病伤脾,脾气虚弱,化湿无力,以健脾化湿配理气之药为主,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重用黄芪,加白术,山药之品,健脾益气,茯苓、泽泻、萆薢祛湿,苍术运脾,陈皮理气,使补脾而不碍脾气,合用健脾益气,运脾祛湿,以促进患者后期恢复。
相当一部分痛风患者出现肾损害,出现肌酐清除率下降,尿素氮升高,甚至发展为尿毒症,两例患者经王主任辨病辨证和选方用药治疗后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指标均明显缓解。
本文是王海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