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黎东 三甲
黎东 副主任医师
绵阳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四川省首个“胸痛中心全市模式”落地绵阳

3281人已读

为提升基层医师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能力,由绵阳市中心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大学心血管内科学系、绵阳市医学会、心血管公益专家联盟、北京益新医学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基层医师心血管病学论坛”暨“2019年绵阳市心血管年会”,暨“第八届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学习班”,暨“绵阳市护理学心血管护理年会”于20191018日至1019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富乐山九洲国际酒店隆重顺利举行。

image.png

image.png

大会由我国心血管病学领域著名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绵阳市中心医院院长鲜于剑波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唐强教授、绵阳市中心医院何梅教授、绵阳市中心医院蒋涛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60余名心血管病领域知名专家、讲者,以及绵阳市卫健委李晓林副主任,绵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邓绍富主任,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绵阳市胸痛中心联盟主席罗彩东主任,阿斯利康(中国)西区区域总经理黄梅女士等开展了精彩的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病例分享,并设立了护理分论坛、冠脉分论坛、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论坛。同时来自省内600余同仁参与,共享学术盛宴,共谋心血管事业的发展,共促绵阳市胸痛中心建设。同时四川省首个“胸痛中心全市模式”落地绵阳。

大会由绵阳市中心医院蒋涛副院长主持,绵阳市中心医院鲜于剑波院长代表医院致欢迎辞,表示:绵阳市中心医院作为绵阳市胸痛中心联盟牵头单位,在霍勇教授、唐强教授、毛节明教授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的坚强领导下,定将不负众望,携手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把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建设好,并将其打造成健康绵阳、幸福绵阳的城市名片,为百姓健康、社会发展赞新功!

image.png

图:绵阳市中心医院院长鲜于剑波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大会致辞,表示:在政府、行业和社会的推动下,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截止现在,已经有1063家医院通过了胸痛中心认证,其中包括标准版和基层版。2017年绵阳市中心医院作为绵阳市第一家通过胸痛中心认证的单位,在绵阳心肌梗死救治、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其中特别强调,通过一家牵头带动多家、带动区域,形成胸痛中心联盟,通过胸痛中心联盟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胸痛中心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改善预后,形成有效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系和区域救治网络。胸痛中心全市模式是在胸痛中心的建设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做到: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最终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移。

image.png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唐强教授大会致辞,表示:近几年,在霍勇教授的引领和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做基层的医学教育工作,走了很多省市,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

一步强调了心血管基层医师培训的重要性。

image.png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唐强教授


绵阳市卫健委李晓林副主任代表市领导致辞,表示:在绵阳心血管各大专家和工作者的努力下,绵阳的心血管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绵阳胸痛中心建设发展势头非常良好,已建成通过的有2家标准版和5家基层版,市卫生健康委也非常重视胸痛中心建设发展。目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仍然是威胁我市老百姓生命健康的主要死亡因素。对我们心血管专业来讲,对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在内的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讲,心血管专业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今天,四川省首个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在绵阳启动,对我们既是信任、鼓励,更是鞭策。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绵阳心血管专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发展,人才技术的发展,造福广大患者。签约只是开始,如何整合120急救指挥中心,整合市、县、乡村等各级医疗机构,整合疾病防治中心,建立完整的、高效的,并且有成效的全市心血管协同救治体系,需要我们以更大的信心,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将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做出绵阳的特色和模式,为绵阳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image.png

绵阳市卫健委李晓林副主任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李晓林副主任、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霍勇教授、阿斯利康黄梅总经理共同签署绵阳市"胸痛中心全市模式"三方战略合作备忘录,由唐强教授、毛节明教授、鲜于剑波院长、何梅副书记共同见证了绵阳市成为四川首家建立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的市州。

绵阳市中心医院蒋涛副院长总结发言:希望绵阳市胸痛中心以全市模式为推动力,在市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签约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快速推进,为急性胸痛患者打通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为增进绵阳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为健康中国、健康绵阳建设谱写新篇章献。

image.png

不仅主会场,大会的各个分会场的活动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冠脉分会场,分为了基础冠脉介入基础病例讨论专场,复杂冠脉介入病例讨论专场,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场,各位学者与专家积极的分享心血管的最新信息,与疑难病例讨论。

新的医疗技术也需要新的护理理念的跟上,医护的严密配合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所以在护理分会场,由来自北京及华西的的专家及我院党委副书记何梅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在护理领域的各种新技术及新知识。

随后在护理部主任王海燕主任的主持下举行了绵阳市护理学会第一届胸痛护理专委会成立大会。

随后进行绵阳市心血管护理及技能展示赛,来自绵阳市的11家医院向各位专家门展示了我们绵阳护理人员的风采,为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胸痛中心全市模式:

胸痛中心救治模式对胸痛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对挽救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胸痛中心所采取的三全模式,具体指全域覆盖:以急救系统为纽带,覆盖整个区域或城市;全员参与:在医疗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以物联网信息化为纽带,开展医疗急救体系靶疾病学科的合作以及全民胸痛知识的普及;全程管理:防、救、治、康相结合。以此为基础,实现救到防、急到慢的延伸。未来,希望在中国形成国家胸痛急救网络,让更多地区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该模式将打破过去医院单独建设胸痛中心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由符合条件的医院共同建设胸痛中心,并与全市120急救系统进行对接,实现胸痛病人救治全流程信息的实时记录及互通互传,构建院前预防、院中救治、院后管理一体化救治体系。

对突发胸痛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然而,由于患者对胸痛认知度低、远程救治能力不足、院前院内有效衔接不足、各级医疗单位之间缺乏协同,在就诊、转运、判断、启动乃至预后管理等各个救治环节仍存在延误现象。患者出院后与医院、医生联系不紧密,导致预后管理不完善,心梗复发率及重复住院率无法有效控制,也加重社会医疗负担。

该模式能够将各医院及120急救系统有效串联,通过指挥中心调度和智能交通系统指引,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快速送达有接诊能力的最近医院。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2017年,绵阳市中心医院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的评审,成为川西北首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同年,牵头成立绵阳市胸痛中心联盟。目前,绵阳市共有13家医院参与胸痛中心建设,已建成的有2家标准版和5家基层版,6家正在建设中,位居四川省地市第一位。绵阳胸痛中心全市模式是全国第23个启动建设的全市模式,也是四川省第一个胸痛中心全市模式。

黎东
黎东 副主任医师
绵阳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