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阴癌的异常表现及预防
女性外阴部包括大阴唇、小阴唇、前庭、阴蒂、阴阜等,发生于此区域的皮肤粘膜及其附属器官和前庭大腺的恶性肿瘤统称为外阴癌。外阴癌并不多见,其发病率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3.5%。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外阴恶性肿瘤较少见,好发于大小阴唇,偶发于会阴,多发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
一、危险因素
1.长期慢性刺激由于外阴解剖特点,易受大小便、月经、阴道分泌物等因素的刺激造成外阴部卫生不良,形成慢性皮炎慢性溃疡、皮肤干枯病、淋巴肉芽肿等癌前病变。
2.某些性病疱疹病毒感染、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性病、性病肉芽肿等,可能为外阴恶性肿瘤的诱因。年轻外阴恶性肿瘤患者多发生在性病肉芽肿的基础上。
3.某些外阴病变如外阴白斑、外阴乳头状瘤等。
4.糖尿病与尿液及其成分的刺激有关。
5.色素痣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如果发现外阴色素痣颜色、大小有变化并伴有瘙痒,很可能为癌变先兆。
二、异常表现
1.外阴瘙痒:为最常见症状,此症状一般持续时间较长,5~10年后出现外阴肿块。
2.外阴部有结节或肿块,生长较快,可有接触性出血。
3.略有疼痛,有时有溃疡或小量出血,溃疡经久不愈,伴外阴部疼痛或排尿时烧灼感。
4.外阴分泌物增多或有恶臭,多由肿瘤继发感染引起。有的外阴皮肤表面有色素减退,类似白斑。
5.病变可累及外阴、会阴及肛门周围,大小便障碍。
6.晚期可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三、外阴恶性肿瘤的预防
1.保持外阴清洁,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分泌物长期慢性刺激,预防皮肤炎症。
2.洁身自好,预防性病。
3.积极治疗各科原因引起的外阴慢性炎症、外阴瘙痒等症。
4.对外阴白斑、色素痣、乳头状瘤、各种疣,在明确诊断后,最好尽早切除。
5.对久治不愈的溃疡,应进行脱落细胞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等,发现问题,尽早处理。
6.绝经期患者有慢性外阴炎、外阴瘙痒、外阴肿块,有性病史、病毒性感染史、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或患过宫颈癌、乳腺癌的妇女,应视为高危人群,注意自查,及时就诊,定期随访。
7.外阴癌癌前病变可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采用随访观察或激光、冷冻、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等方法治疗。
8.外阴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后,应定期复查。一般术后1~6个月每月复查一次,7~12个月每2个月一次;第2年每3个月一次;第3~5年每半年一次;5年后改为每年复查一次。
本文是唐三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