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海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新冠肺炎与非洲猪瘟对比分析及新冠肺炎的预防与治疗

发表者:魏淑海 人已读

魏淑海中医工作室 今天

引言:非洲猪瘟尚未结束,新冠肺炎又来,由于猪的基因与人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二者在病理生理上应该有一些相似的规律可循,由于目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理生理还没有资料,同时新冠肺炎病毒与SARS有一定的相系性,故对照2003年SARS 的病理表现,以期可以获得在治疗方面的启发。

1579664247.png

一、二者对比分析:

临床表现:

猪: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

人:SARS:发热、寒战、干咳、呼吸困难,严重的会出现呼吸衰竭和死亡。

新冠肺炎: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病理生理特征:

猪:最急性型 发病猪急性死亡,其内脏组织器官的肉眼病变不明显。

急性型 主要变化在血管和淋巴器官,淋巴结出血、肿大,质地变脆,脏器的病理变化以水肿、瘀血、出血为主。

亚急性型 主要表现是器官水肿瘀血,循环系统回流受阻的情况。

慢性型 病变特点表现为肺部局部肉芽肿,形成结节或肺脏肉样实变、纤维素性胸膜炎、干酪样肺炎和淋巴网状组织增生。也常见纤维素性心包炎和坏死性皮肤病变。扁桃体和舌上可见坏死。

人:病理变化表现以呼吸系统、免疫系统为最主要的靶器官。SARS的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透明膜形成。大量Ⅱ型肺泡上皮增生、脱落,充填于肺泡腔中,形成脱屑性肺炎。和肺泡及肺间质纤维化导致肺实变。其免疫系统的损伤,则表现为脾脏和淋巴结萎缩,外周血B、T细胞减少。其它如心、肝、肾、脑等组织病变,有人认为是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DIC,造成的组织缺氧缺血所制。也有人认为电镜下,在心肌、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找到SARS病毒颗粒,则预示SARS病毒直接或间接造成心肌、及肾小管上皮的损伤。

注:相对于猪的病理分析报告,人的病理分析是经过治疗后死亡的解剖检查结果,因此只能部分的进行时比,人与猪相似的在慢性型这个类型。

二者共同点:

非洲猪瘟与人SARS 肺炎共同的临床表现:

发热、干咳、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及肺水肿、肺瘀血引起的全身缺氧表现和损伤

非洲猪瘟与人SARS 肺炎共同的病理表现:

普遍的免疫器官、系统损伤、以肺为主的多器官水肿、缺氧、瘀血、出血、坏死等。

二、预防、治疗方法:

预防:因为本病具有初起的过敏、免疫反应紊乱特点,因此除必要的隔离措施以外,主要预防就是提高免疫力或者防止免疫力下降,根据我的临床经验,药物预防推荐保和丸。

治疗:参考公众号发的上一篇文章

附:

1、非洲猪瘟(英文名称: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英文名称: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如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症状相似,只能依靠实验室监测确诊。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 发病猪急性死亡,其内脏组织器官的肉眼病变不明显。

急性型 主要变化在血管和淋巴器官。脾充血性肿大,体积为正常的3~6倍,边缘为圆型,质地易碎,为黑紫色;胃、肝和肾等部位的淋巴结出血、肿大,质地变脆,呈现大理石花斑;肾脏皮质和肾盂通常出现瘀血点。病猪呈现严重的肺水肿(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胃底部淤血,胆囊充盈。其他非典型病理变化还包括膀胱、心内膜、心外膜和胸膜有出血点。发生腹泻或血便的病猪可见出血性肠炎。

A:脾脏肿大发紫(脾出血性肿大);B:淋巴结出血,髓质中最明显;C:淋巴结呈现大理石状;D:肾脏皮质出血

亚急性型 猪只呈现腹水、心包积液、胆囊和胆管壁的特征性水肿以及肾周边水肿。脾脏起初表现为出血性肿大,逐渐转归;出现一些病灶损害,最终消失。淋巴结呈现出血、水肿和易碎,呈现为深红色血肿,主要是胃和肾的淋巴结,以及颌下腺、咽后、纵隔、肠系膜和腹股沟淋巴结。肾脏(皮质、髓质和肾盂)出血比急性型更严重和广泛。

胆囊壁(A)和肾脏周围的显著的水肿(B);C:脾脏肿大;胃(D)和肾脏附近(E)的淋巴结出血水肿;F:肾脏皮质、髓质和肾盂广泛出血

慢性型 慢性ASF的病变特点表现为肺部局部肉芽肿,形成结节或肺脏肉样实变、纤维素性胸膜炎、干酪样肺炎和淋巴网状组织增生。也常见纤维素性心包炎和坏死性皮肤病变。扁桃体和舌上可见坏死。

据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扈荣良博士对发生于我国沈阳市沈北新区非洲猪瘟疫情病死猪的剖检,可见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脾脏极度肿大、严重梗死、质脆易碎,其中1头猪的脾脏肿大至少10倍,另1头的脾脏肿大5~7倍;肺脏出血、质硬,有间质性肺炎变化;下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变;胃浆膜面弥漫性出血;肾脏明显肿胀、色淡,未见出血点;扁桃体有陈旧性出血。

SARS的病理变化

一、概述

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染性强,播散性广等特征,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

SAR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干咳、呼吸困难,严重的会出现呼吸衰竭和死亡。实验室检查血象正常或降低,尤其是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胸片显示肺多发团片状模糊阴影。

SARS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虽然早期肺部X线检查表现为斑片状阴影,颇似非典型肺炎,但是典型的SARS病例肺部炎症病变迅速蔓延,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少数严重病例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完全不同一般的间质性肺炎。临床上,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ARS,经过病理学的深入研究,本质上是一个多器官损害的疾病,淋巴造血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器官都受到损伤,尤其是免疫系统的损伤更令人关注。本章以我院五例SARS病人尸检材料为主线,综合目前国内外文献,对SARS病理学特征进行探讨和阐述。

二、SARS的病理变化

(一) (一) 呼吸系统改变

1、肺组织改变

肺是SARS病毒最主要的靶器官。重症SARS病例,肺组织在肉眼检查时,病变已十分具有特征性。首先是肺的重量明显增加,正常一叶肺组织一般重量在325-550g之间, 而SARS病人尸检的肺重量多在800-900g左右,最重的可达1000多克。肺表面可出现融合性塌陷区和纤维素性粘连的区域,质略硬。切面均可见广泛实变,呈暗红或微红色,不同于大叶肺炎的灰色肝样变外观。有的肺内囊状扩张,呈蜂窝肺改变,有的肺尖部各游离缘含气明显,呈代偿性肺气肿。

显微镜下改变:五例SARS病理改变略有不同,但最基本的病变有三点,即弥漫性肺泡壁上皮细胞损伤引起的呼吸窘迫综合征,透明膜形成;脱屑性肺炎和肺泡及肺间质纤维化导致肺实变。

以008号尸检为例,其病程不超过2周,病变以浆液性渗出性肺炎为主。镜下见:肺泡结构基本正常或肺泡壁轻度增宽,毛细血管明显扩张,肺泡间质灶状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内充满淡粉色水肿液,伴少量肺透明膜形成,及灶状肺泡内出血,无明显肺泡上皮增生、脱落,及肺实变改变。

其余4例尸检病例,病程均在1月以上。镜下除可见到肺泡腔内大量泡沫状水肿液,广泛的肺透明膜形成。严重者可见广泛肺泡及间质出血。大量Ⅱ型肺泡立方形上皮增生、脱落,充填于肺泡腔中,形成脱屑性肺炎。增生脱落的肺泡上皮体积明显增大,部分细胞相互融合呈“融合性多核巨细胞”。肺泡及肺泡壁内可见梭形纤维细胞增生,甚至完全占据肺泡腔,形成肾小球样纤维团块。严重者肺泡结构消失,仅存增生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夹杂在纤维化的肺组织中间,形成广泛肺实变。

这就说明SARS肺部病变早期,由于弥漫性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肺毛细血管床的浆液纤维素性渗出反应。表现为间质性肺水肿、微血栓和肺透明膜形成。严重时,可见大面积的肺泡内出血。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致使肺泡II型上皮细胞修复性增生、脱落。肺泡腔内充满异型性大细胞并可见核分裂象,还可出现泡沫状细胞及巨噬细胞。有人认为这些脱屑的大细胞是巨噬细胞而不是肺泡II型上皮细胞。我们做的上皮及巨噬细胞(CK、CD68)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脱屑细胞是以肺泡II型上皮细胞为主,但其中也夹杂着较多量巨噬细胞,部分呈灶状分布。

病变继续发展被破坏的肺毛细血管床以及肺泡内的纤维素性渗出物,通过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而予以机化。此外,肺泡巨噬细胞分泌促纤维化因子也导致了纤维化过程,直至广泛的肺实变。我们观察,病变早在2周内,部分区域肺泡壁内已出现胶元沉积,免疫组化III、IV胶元染色阳性。显示出肺纤维化之迅猛。

2、气管和支气管改变

肉眼见,气管粘膜暗红色,表面充血及点状出血,有黄白色物覆盖,腔内可见粉色粘稠液体或血性泡沫状液体。

显微镜改变:气管粘膜上皮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脱落。粘膜下

组织疏松、水肿。广泛的血管扩张、充血及灶状出血。管壁纤维素沉积,可见微血栓形成。多量淋巴、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肺内的小支气管上皮脱落,管壁破坏,其内可见淋巴、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肺纤维化时也可伴有小支气管上皮的增生、再生现象,出现核分裂象和鳞状上皮化生,但变化不一定很明显。

3、胸腔内的改变

大部分SARS病人胸腔内会有少量黄红色液体,也可为红色或血性液体。少数病人可有胸膜纤维素性粘连,甚至出现壁层心包与左肺脏及纵隔的粘连。

(二)淋巴造血系统

1、 脾脏 有文献报道SARS病人脾脏体积缩小,而我们做的6例尸检病人中4例出现脾脏体积增大的现象,大小13×9×2.5cm到15×10×3cm之间。重量189g-345g间。被膜光滑,切面暗红色。刀刮见组织粥样物。

显微镜改变:脾窦明显扩张、淤血,红白髓结构不清。易见广泛性或融合性出血坏死。脾小结明显萎缩,淋巴细胞减少,滤泡缺如。小结内以小B淋巴细胞为主(CD20阳性)。中央小动脉壁增厚,纤维素沉积,可见纤维素样血栓。脾内散在红胞浆的巨核或异型核巨细胞,(部分巨细胞CD45阳性、CD68阳性)。

2、 淋巴结 肺门、气管、支气管旁及分歧部都可找到淋巴结,一般体积小,质地偏软。

显微镜下改变: SARS感染时,患者的淋巴结多呈萎缩状态,边缘窦扩张、出血,窦内大量胞浆泡沫状,似组织细胞样大细胞。淋巴结皮、髓结构不清,T、B淋巴细胞减少,滤泡消失。代之以大量红胞浆的巨核或异型核巨细胞,(部分巨细胞CD45阳性、CD68阳性)。间质血管扩张充盈。部分病例淋巴组织灶状坏死。可见淋巴细胞凋亡现象。

3、骨髓 骨髓组织造血面积减少,粒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相对抑制,中幼红细胞呈小灶状增生。

(三)、心血管系统

1、 1、 心脏病变 多数SARS病人的心血管系统,肉眼检查下无

明显病变。但世界各地,时有SARS患者心律失常的报道,广州某医院对康复出院的医务人员的观察发现,大部分人出院时心率仍未恢复到发病前水平,在100次/分以上,提示SARS对患者的心肌功能可能有影响。

显微镜下改变:SARS患者的心肌可见纤维嗜酸性变及灶状液化性肌溶解。心肌间质疏松、水肿,可见散在单核、淋巴细胞浸润,间质内小血管偶见透明血栓形成。

2、血管病变 多脏器小血管均有炎症性改变,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管壁纤维素沉积,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出现多脏器小血管内纤维素样血栓形成,显示DIC的存在。

(四)、消化系统

1. 1. 消化道改变 合并有DIC的SARS病人,多伴有消化道的出

血。胃及肠腔内有暗红色或咖啡色浓稠液体。

显微镜改变:消化道粘膜上皮明显损伤、脱落,粘膜下血管扩张、出血,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小肠、结肠及阑尾粘膜下孤立淋巴结和集合淋巴结淋巴滤泡消失,淋巴组织减少。

2. 2. 消化腺

肝脏 SARS病人的肝脏会有程度不同的增大,我院的5例尸检

标本,肝脏重量分别在1300-1765g,表面光滑饱满。切面暗红色,呈轻度淤血象。也有的病人肝脏表面光滑,黄白色轻度脂肪变性。

显微镜下改变:肝脏的病变多为缺氧中毒性病变。肝细胞呈片状中心性凝固性坏死,坏死区边缘可见肝细胞小泡状改变,病变弥漫,肝小叶结构尚存。肝窦扩张、充血或少量出血。部分肝细胞呈灶状脂肪变性。汇管区炎症很少,可见血管扩张,管壁纤维素样变性。

(五)泌尿生殖系统

肾脏肉眼检查,病变不明显。表面光滑,暗红色,切面皮质薄厚大致正常,皮髓分界清楚。少数病人可见区域性髓质淤血,肾盂及输尿管粘膜无明显异常。

显微镜改变:肾小球充血,球囊壁增厚,囊内可见纤维素样渗出物。偶见纤维素血栓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严重者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于管腔内,可见蛋白及红细胞管形。肾间质小动脉、小静脉呈血管炎表现,单核、淋巴细胞浸润。

部分肾上腺组织呈广泛出血、坏死。

部分青年男子睾丸呈重度萎缩状态,精母细胞明显减少。

(六)神经系统检查

多数SARS死亡病例,尸检时会看到轻度的脑水肿征象,脑膜血管轻度扩张充盈,个别病人会出现脑回变宽,脑沟变窄等现象。

显微镜下改变:脑内小血管周围水肿,血管壁内单核、淋巴细胞浸润,脑组织轻度水肿,部分神经纤维出现脱髓鞘现象,少量神经细胞变性。小胶质细胞增生。

三、机会性感染

比较SARS病毒与HIV病毒对机体的影响,发现在某种意义上讲SARS与HIV引起的病变有相似之处。如脾、淋巴结、骨髓等淋巴造血系统受到明显抑制,外周血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加之SARS病人大量使用激素,使机会性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观察我们的5例尸检病例中,1例病人出现严重的继发性感染。肺内发现曲霉菌感染。还有人发现肺内衣原体感染。

四、免疫组化研究

免疫组化的优越性是检测组织或细胞内的病毒抗原成分。Ksiazek等用SARS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检测以SARS病人标本感染的VeroE6细胞,显示细胞浆和细胞膜上有强显色。说明病毒抗原主要在细胞浆和细胞膜上。

解放军三零二医院赵景民等,用临床患者血清作为一抗,对SARS死亡患者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SARS死亡患者肺组织呈强阳性反应,其阳性反应抗体类型为IgM,而IgG为阴性。阳性细胞主要见于I、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胞质内。5例广东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均与死者肺组织呈阳性反应,其抗体类型为IgG,但未见IgM阳性反应。

我们对5例患者的脾脏和淋巴结进行了CD20、CD45RO、CD68、CD34等免疫组化检查,发现B细胞显著减少,CD20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淋巴结皮质区生发中心和脾小结内。T细胞减少更为明显,CD45RO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淋巴结内和脾髓质中间。组织细胞增生,CD68散在或灶状阳性。血管CD34阳性表达强烈。

五、结论:

当SARS突袭人类时,我们只认识到它以肺炎的形式出现,经过病理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多脏器损伤的本质。而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是其最主要的靶器官。SARS的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透明膜形成。大量Ⅱ型肺泡上皮增生、脱落,充填于肺泡腔中,形成脱屑性肺炎。和肺泡及肺间质纤维化导致肺实变。其免疫系统的损伤,则表现为脾脏和淋巴结萎缩,外周血B、T细胞减少。其它如心、肝、肾、脑等组织病变,有人认为是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DIC,造成的组织缺氧缺血所制。

也有人认为电镜下,在心肌、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找到SARS病毒颗粒,则预示SARS病毒直接或间接造成心肌、及肾小管上皮的损伤。


本文是魏淑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