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解“月经过少”
1、如何判断月经过少
理论上说,正常的月经量每次在20~80ml,持续大约3~7天,但是实际生活中并没有一个量杯能来测一测。月经量少大部分只能是患者的主观判断。有些患者说
“每次只有上厕所时滴几滴,卫生巾几乎没有打湿。”
“就来一天,只用一两片卫生巾,而且只湿一点点。”
“只用护垫就可以了,一天一片都不用换,要拖拖拉拉有个7~8天。”
如果有以上这样的情况,月经过少的可能性比较大。
2、什么情况会引起月经过少?
月经是子宫内膜的定期剥脱,决定经量和经期的主要因素有:生殖内分泌调节、子宫内膜、营养状况等全身情况等。打个比方,月经好比是韭菜,每个月可以割一次,割了还会长。子宫内膜就是土壤,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就是肥料,营养状况等其他全身情况好比光照、温度。韭菜割得多不多,和“土壤”、“肥料”、“光照、温度”都有关系。会引起月经过少的情况很多,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还是分“土壤”、“肥料”、“光照、温度”这三个方面来说。
一、“土壤“原因:子宫内膜受损。
各种宫腔手术如人工流产、放环取环手术造成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是最常见的月经过少的病因。很多患者都是在一次流产以后的一段时间,发现月经逐渐变少了。
子宫内膜的炎症、结核也是造成内膜损伤的主要原因。一些急、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常常有月经不规律、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的情况。近年来结核病又有抬头的趋势,且生殖器结核起病隐匿,月经过少有时可能是首发的症状。
二、“肥料“原因:生殖内分泌调节异常。
生殖内分泌调节是异常复杂、相互关联的系统,简单来说精神状态及身体中各种激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生殖内分泌的调节。常见的原因有:
精神状态、情绪压力变化。有些患者面临考试或工作压力,或者是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生活,生活中出现重大变故等等都可能影响精神状态,使月经量减少。
生殖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症、高泌乳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功能减退等等,都可以造成月经量少。
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都可能引起月经过少。
三、“光照、温度“原因:营养状况等全身情况异常。
过度减肥的女性常常由于营养状况太差而月经减少甚至闭经。严重的肝病、肾病,严重的贫血都可能引起月经过少。
3、月经过少有什么危害?
月经量少只是一种表现,对身体的影响要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但是,不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都可能对女性的生育功能有影响。
如宫腔粘连、炎症、结核引起的子宫内膜受损,将会影响胚胎的着床,无法正常怀孕;生殖内分泌调节的异常,可能导致无法正常排卵;营养状况等全身情况差,可能导致无法正常排卵或维持妊娠。
4、月经过少要如何检查?
月经过少可能的病因很多,医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一些检查,来尝试解释病因。一般可能需要做:
● 常规的妇科检查;
● 阴道超声;
● 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抽血化验;
● 性激素、甲状腺功能等内分泌检查;
● 必要的时候还会建议做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
5、月经过少如何治疗?
手术操作引起的宫腔粘连需要通过宫腔镜检查,行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术后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子宫内膜炎、结核首先需要抗炎、抗结核治疗,然后视情况行宫腔镜手术或药物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症、高泌乳素血症等生殖内分泌疾病则需要通过内分泌药物治疗调整月经。
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贫血、肝肾疾病都需要治疗原发病来改善月经情况。
6、月经过少如何预防?
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如做好避孕措施,避免人工流产;选择正规可靠的医院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
避免不洁的性生活,月经期不宜行房事;日常清洁不要冲洗阴道。
不宜过度减肥;体育锻炼要量力而行,不宜过度疲劳;工作学习生活注意减压,放松自己的身心状态。
如果觉得月经的量和周期和以往有明显的不同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7、月经过少是“宫寒“吗?是”气血虚“吗?
很遗憾的是,医学科学中并没有这样的描述,也没有任何客观的检查可以确认您是不是“宫寒“”气虚“血虚”。中医医师如果给您下这样的判断,一般也是出于主观的经验,是有待商榷的。
但是,如前所述,确实是有很大一部分月经过少的患者在生育方面会有困难。通过细致的检查大部分都可以有科学合理的解释。明确疾病后才能有可靠、恰当的治疗。
而所谓“宫寒、气血虚”等,不符合现代医学理论,也未经过科学实践的检验,大多数时候沦为江湖郎中行骗的幌子。
8、月经血不红要紧吗?有血块要紧吗?
月经血的来源是子宫内膜功能层血管破裂流出的血液、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脱落的阴道上皮。一般月经血呈暗红色,可以有少量的小凝块。如果你观察到指甲盖大小的小血块,这通常是正常的。如果月经血呈淡红色,量也少,然后一直也无法怀孕,那可能会有上述的一些问题,需要去就诊检查一下。
本文是吴晶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