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萍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骨质疏松症表现及原因

发表者:肖萍 人已读

1.疼痛:以腰背疼痛最常见或周身骨骼疼痛。疼痛与体位和活动有关,直立时疼痛明显或加重,仰卧位时常消失。

原因:肌肉疼痛,骨质疏松患者的负重能力,不及健康人的35%,因此患者在躯体活动时,腰背肌必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以维持腰椎的稳定性,长此以往会造成肌肉疲劳,收缩力减弱、新陈代谢减少,从而出现肌肉及肌膜性腰背疼痛。

骨小梁破坏:骨的痛觉神经广泛分布于骨小梁表面、皮质骨骨小管和穿通管内表面的骨内膜上,当骨密度降低 ,骨小梁正常结构遭到破坏时骨强度明显下降,骨板支持力不足以保护骨的痛觉神经,塌陷或断裂的骨小梁可能激惹神经从而产生疼痛感。

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2.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胸、腰椎、髋部、 尾椎、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为常见部位。如行走时跌倒、轻微碰撞即摔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患者在未受外伤情况下也可发生。

原因:骨质疏松导致骨力学性能下降,在轻微外伤或没有外伤的情况下即可出现脊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楔形或鱼椎样变形,从而引起疼痛,由此继发的腰椎退变可能累及脊髓或神经根引起麻木、乏力和腰腿痛。


3.内脏功能障碍:脊柱畸形、胸廓变窄,心肺功能障碍等。


4.脊柱弥漫性疼痛,多见于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沿脊柱有弥漫性疼痛及压痛,原因不明,但一段时间后疼痛可自行消失。


总结: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身长缩短和驼背、骨折及由于脊柱和胸廓畸形所致的呼吸功能障碍。


治疗

一.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的治疗目前包括以钙剂、维生素 D、降钙素、双膦酸盐、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1、双磷酸盐类:阿仑磷酸盐(福善美、固邦),二磷酸盐是对破骨细胞所介导的骨吸收的一种有效的特异性抑制剂,它能选择性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与骨矿物质紧密结合,直接阻挡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抑制破骨细胞前体转化成熟,从而有效地抑制骨吸收,减轻腰背骨、髋骨及四肢骨疼痛。唑来膦酸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含氨基的第三代双膦酸盐类骨吸收抑制剂;因其具有抑制破骨细胞、降低骨转化、增加骨量、降低老年脆性骨折的发生率被美国FDA 推荐为预防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用药。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最有效的药物。1年静脉注射1次唑来膦酸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大大提高。国内外临床实践表明,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可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其独特的双氮结构对破骨细胞的关键酶及骨吸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短期内会导致血清钙水平降低,进而引发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不良反应。

唑来膦酸可抑制甲醛戊酸途径,增加香叶焦磷酸的累积,促进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引起发热、白细胞异常等不良反应。

内分泌调节药物是乳腺增生、乳腺癌治疗的主要药物,其长期用药易引起骨质流失,导致骨钙素、血清钙等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唑来膦酸的疗效,也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前补充钙剂、骨吸收抑制剂,可降低唑来膦酸引发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降钙素:依降钙素对老年性或自然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疼痛有较好的疗效。人体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消融,并能阻止多功能造血干细胞转变为破骨细胞,促使破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削弱破骨细胞活性,止痛效果良好;降钙素与吗啡镇痛效果的相似,通过内源性阿片系统产生镇痛效果。降钙素还可以增加尿钙的排出,从而降低血钙,但其降钙的作用主要还是通过抑制骨溶解和骨吸收。

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雷洛昔芬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人。

4、雌激素:雌激素的缺乏引起骨丢失是产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治疗手段是雌激素替代疗法(ERT)。日前常用的制剂有雌二醇(estradio1)、雌三醇(estri—o1)、尼尔雌(nilestrio1)等。ERT有许多优点,它补充和纠正了因雌激素不足而发生的病理生理症状,它可以预防骨盐丢失及骨折的发生,对缓解骨质疏松症所造成的疼痛,改善更年期症状均有肯定效果,是别的疗法所不能取代的,故雌激素为治疗骨质疏松的第一线药物, 长期使用雌激素叮以引起子宫内膜和乳腺增生,增加发生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危险。


5、活性维生素D。

维生素D是抗骨质疏松重要的辅助治疗药物,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的特性,可下调炎性因子,改善肌肉骨骼疼痛,同时预防老年病人跌倒和骨折的发生。


6.RANKL抑制剂

地舒单抗通过抑制RANKL与其受体RANK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及功能,从而降低骨吸收、增加骨密度、改善骨强度,产生抗骨质疏松作用。地舒单抗安全性较好,但使用时应注意其作用时间短,不存在药物假期,停用后需要双膦酸盐类或其他药物序贯治疗,以防止骨密度降低和骨折风险增加。(证据等级:A;推荐级别:强推荐)

6.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

特立帕肽通过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产生抗骨质疏松作用。用于重度骨质疏松病人可显著改善病人生活质量,降低骨质疏松性疼痛病人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证据等级:A;推荐级别:强推荐)

二 镇痛药物

1.非甾体消炎镇痛药(NSAIDs)

NSAIDs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镇痛药物,常用于缓解各种轻中度骨质疏松性疼痛。老年病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如心肺和肝肾功能减退),会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降低药物的有效性或增加药物过量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该类药物时要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及时的监测。常用的NSAIDs包括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萘普生、氯诺昔康、洛索洛芬、塞来昔布、依托考昔、氟比洛芬酯、酮咯酸、帕瑞昔布等。

2.阿片类药物

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包括吗啡、氢吗啡酮、羟考酮、芬太尼等,通过作用于体内的特异性阿片受体抑制伤害性刺激传入,产生中枢镇痛作用。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其他药物控制不佳的中重度骨质疏松性疼痛病人,或者伴发胃肠道和心血管合并症不宜使用NSAIDs的老年病人。

3.抗惊厥药物

合并神经痛的老年骨质疏松病人,可选择抗惊厥药物缓解疼痛。常用于骨质疏松症神经痛的抗惊厥药物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主要作用于钙离子通道。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和头晕,老年病人使用后应预防由于头晕导致的跌倒发生。(弱推荐)

三.高压氧

缓解疼痛的机制可能:(1)与高压氧能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弥散量和弥散率,增强组织内氧含量、氧储量,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增强组织新陈代谢和弥散过程,加速酸性代谢产物及致痛物质的排除有关;(2)与高压氧能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骨丢失有一定抑制作用有关。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神经阻滞、微创介入等

骨质疏松性疼痛的老年病人在选择微创介入手术时应实施个体化的方案,根据病人的年龄、全身状况以及自身的耐受情况等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从而减少镇痛药物的应用,降低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使病人得到最佳的临床收益,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病人的慢性疼痛可能与其椎体变形、关节失衡、肌肉张力异常有关。多数病人通过椎体成形术可以一定程度恢复椎体形态,但如果肌肉张力异常没有得到改善,即使骨折愈合以后疼痛也持续存在。


四.中医治疗

骨质疏松的病因归为肾虚, 其病性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肾, 与肝、 脾、 胃有关。本虚以肾虚为主, 涉及肝阴、 脾胃气血不足, 标实为胃火、 瘀血、 气郁。淫羊藿、 仙茅、 菟丝子、 熟地、 枸杞子等补肾药物可改善内分泌失调状况,延缓衰老过程。这表明补肾方剂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来实现的。中药抗骨质疏松的机理复杂, 除了调整性激素的代谢作用以外, 还有其他机制。补肾中药密骨灵 (鹿角胶、 熟地、 人参等) 可通过恢复红细胞膜蛋白激酶C活性和钙镁泵的活性达到防治骨量丢失的目的。


本文是肖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