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鹏飞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面对疫情,我们如何调整心态

发表者:徐鹏飞 人已读

正值新春佳节,新型冠状病毒却来势汹汹。随着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的增加,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大家突然都紧张了起来。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人们通常会在生理、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以下心理应激反应:

1.生理上出现容易疲劳、心慌、胸闷、失眠等,尤其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尤为显著。

2.心理上出现恐惧、紧张、焦虑不安、抑郁、急躁等情绪。

3.认知上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混乱、灾难化等。

4.行为上出现静坐不能、意志活动减退、违反社会规则、对抗性加强等。

那么,面对疫情,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理来应对呢?

作为普通民众

1.尽量不外出、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有轻微症状在家隔离观察,有可疑症状就近就医;切莫因为紧张焦虑而手忙脚乱忘记个人防护。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合理安排生活作息。

2.科学认识与甄别资讯。网络时代,各类资讯鱼龙混杂,特殊时期,多样谣言层出不穷,我们需要启动理性大脑,甄别资讯的真伪性,要通过各级卫生健康管理部门、权威医疗机构、具有公信力媒体发布的信息去科学地了解相关知识,不让大脑无故“制造恐慌”,消耗自我能量,切不可轻信他人随意转发、缺少公信力的信息,以免误导自己,“欺骗”自己的大脑。

3.接纳情绪的到来。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到来,出现一些情绪是本能的应激反应,毕竟,我们对它知之甚少,而我们能做的是允许情绪的到来,告诉自己:“我允许焦虑的到来、允许害怕的到来、允许紧张的到来、允许自己有无助、允许自己有悲伤、允许自己有生气,并接收心灵发给我的电报。”因为,当所有的情绪被聆听、被看到、被允许,我们的能量就无需与情绪对抗,而是坦然面对与接纳自己作为普通人的正常情绪反应。

4.目前春节假期得到了延长,受疫情的影响,我们会长时间待在家中,可能会产生无聊的情绪。这个时候需要改变我们的自动思维,不要只往坏处看。换个方向,这不仅减少了感染他人和自己被传染的几率,同时也是难得的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更为疫情的防治都贡献一份力。

5.心存敬畏,心怀慈悲。敬畏,乃人生大智慧。敬畏,是我们对待世间万物的态度,在这场疫情面前,既敬重又畏惧,这是我们起码的态度,敬重每一位为赢得这场“战争”付出努力的人,尊重大自然的每一个生灵,唯心存敬畏,才真正懂得珍惜生命,并真正懂得爱护环境。而面对因“新型冠状病毒”被暂时困住的同胞(指正在接受治疗,或正隔离观察,或流离在外无法回家的人),切勿心怀歧视,切勿盲目评判,让我们心怀慈悲,正念正行,为他们送上虔诚的祈祷与祝福,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协助,这能让我们的内在成为正向能量的源泉。正如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面对疫情,举国重视,上下同心,群策群力,军民团结,“人心齐,泰山移”,坚信疫情很快就会被控制,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6.积极“有所为”,从容面对。当前情形下,如您已产生了一些紧张、焦虑、害怕、无助等情绪,不如积极做点什么,拥抱并调节我们的情绪;如果您尚未产生以上情绪,不如积极做点什么,预防为上,以帮助自己和身边人一起渡过这个特殊时期:

①看看书——读好书能修身养性,能提升气质、拓宽视野、增加内涵、提升自信。

②喝喝茶——草木有气脉,茶有灵魂,品茶能养心怡情,有益身体健康。

③唱唱歌——唱歌能通气活血,提高免疫力,还能用歌声为亲友乃至一线“战士”助力祝福。

④打打太极拳——太极能平衡人体阴阳,修身养生良方。

⑤冥想(配合轻音乐)——保持积极的冥想能积蓄生命能量,重组或修复受损的神经元,改变大脑。

⑥点点香——沉香/檀香能凝神静心,调节情绪,净化环境。

⑦听听音乐——音乐能舒缓心情,如情绪压抑者可以听一些节奏明快的音乐,跟着音乐的节奏释放情绪;如心烦气躁者可以选择一些大自然轻柔的音乐,让内心与音乐产生共鸣以平和心境等。

⑧写写情绪与心得——运用纸笔写出近期的情绪感受与心得,这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并尝试去觉察情绪背后的渴望与需求等,梳理心得体会与感悟,能提升自我心理素质。当然,您也可以选择其他适合自己的方式,如绘画、写字、瑜伽、运动、追剧、烹饪美食、手工、保证科学的饮食与充足睡眠等。

⑨联结亲朋——您可以运用现代通讯工具,如微信、电话等方式与亲人朋友分享、交流,这样既增强了情感联结,又让自我情绪情感流动起来,将关爱传递给彼此,产生新的正向能量,提升生命动能,为生命助力。对于在家相聚的亲人,您可以每天安排一些时间一起聊聊天,谈谈感受,创造一些家人共同参与的精心时刻,还可以对家人多表达关爱,这样就能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家庭氛围,通过爱的表达增加快乐荷尔蒙,调节情绪!

⑩寻求专业协助——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需要专业的人,如果您通过以上方式方法都无法调节情绪,那就勇敢、智慧地选择求助专业心理工作者吧!现在全国各地都陆续公布心理援助热线,专业的心理支持能缓解和疏导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实现身心和谐,安全渡过疫期。

作为一线医护人员

作为奋战在防疫工作一线的医护人员,每天都要长时间高强度持续工作。物资虽然紧缺,作为医护人员的同情心却从不紧缺,但医务人员也是普通人,在救助过程中因为对患者及其创伤的共情,很容易出现“替代性创伤”等问题。

心态:过度疲劳和紧张,甚至耗竭,焦虑不安、失眠、抑郁、悲伤、委屈、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挫败或自责。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害怕家人担心自己。过度亢奋,拒绝合理的休息,不能很好地保证自己的健康等。

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该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1.参与救援前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了解应激反应,学习应对应激、调控情绪的方法。进行预防性晤谈,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对应激有所准备。

2.调整心态。疫情突发、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但这都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的责任,你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3.消除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安排专人进行后勤保障,隔离区工作人员尽量每月轮换一次。

4.合理排班,安排适宜的放松和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饮食。尽量安排定点医院一线人员在医院附近住宿。

5.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与家人、同事和外界联络、交流。

6.宣泄自己的情绪。在这样重大事件中,我们会难过、会伤心、会愤怒、会害怕等等,勇敢地表达出来。不要觉得自己太脆弱,你足够坚强。

7.遇到有患者或家属出现过激的言语或行为怎么办?

①保护好自己:医院人满为患,和情绪激动的患者保持安全距离,以免自己受到伤害。

②使用温和的态度和动作:冷静、尊重、自信、支持的姿态,语调和缓坚定,更有利于你们的沟通。

③明确自己的边界,不作开放性的答复:不要开启更多的话题,用坚定的语气进行封闭式的、肯定的回答。例如:“我们已经尽力在安排”,“您稍安毋躁,不要妨碍医疗秩序”。

④适当地共情:适当共情能够平复部分对方的情绪。例如“我跟您一样着急,特别希望能赶紧安排好”;“我知道您等了很久,我们也一直在努力,请谅解”;“我们和您一样很久没有休息了”等。

8.作为一线的医护人员,我还能做些什么?

①同事间相互支持,讨论和分享经验感受;如果可能,每天找一个时间医护人员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绪;

②不要总和病人在一起,每天必须有医护人员单独在一起的时间;

③ 专注于做好眼前的每一个医疗动作,专注于一个一个地帮助人!肯定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医疗活动、每一次救援,每一个动作都有价值!

④告诉自己,病人的等待是必须的!你没有办法用一个动作,或一次性地照顾到所有的病人!这个世界没有神仙!

记住:疫情的蔓延、病人的增多不是你的错!

9.如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进行线上心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面对面心理危机干预。持续2 周不缓解且影响工作者,需由精神科进行评估诊治。


本文是徐鹏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