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俏峰
陈俏峰 副主任医师
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 普外科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上)

10944人已读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本次事件的主角,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的冠状病毒。目前,在已经发现的冠状病毒中,有7种是可以感染人的,其中4种冠状病毒HCoV-229E/-NL63/-OC43/-HKU1不断在世界各地传播,是造成我们流感的一部分原因;另外3种冠状病毒便是著名的非典型肺炎(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本次新发现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从病毒进化的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两位前辈SARS和MERS相比是更加先进的类型。病毒是一种类生物而不是生物,它无法脱离宿主独自存活,因此其对于宿主的传染性越强、致死率越低,对于它的繁衍就是越有利的。目前我国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人数是426人,其致死率约为2.1%[1];相较而言,SARS的病死率为9.6%[2],而MERS的病死率为37%[3]。因此到目前为止,新型冠状病毒的致死率是低于另2种冠状病毒的;在传染性方面,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2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介绍,和SARS相比,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要更强,潜伏期更长,并且同SARS最大的不同是在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这大大增强了其复制传播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其具有致死率低和传播性强的特点。由于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的RNA,非常容易变异,在其强大的复制传播能力下,很容易发生不可控的变异,因此,将其扼杀在摇篮中是非常重要的。

发病机制是什么?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其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4]中提到,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的同源性达85%,同时有其他研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同SARS病毒一样可以利用自己与人体内ACE2受体进行结合,而该受体多集中于肺组织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SARS的致病机制来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病机制:该病毒表面的糖蛋白会与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欺骗”细胞“允许”病毒进入体内,并利用宿主细胞进行RNA遗传物质复制,产生新的RNA病毒,并感染新的宿主细胞[5]。通过刺激患者自身的的免疫系统,致使体内大量释放细胞因子,造成细胞因子风暴,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损伤自身的肺组织,造成急性的肺损伤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症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感染后会有什么症状?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4]中介绍,该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但部分患者发病时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有的症状轻微。重症患者约半数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冬季本就是流感高发季节,而新型冠状病毒在发病初期的症状少且轻,与普通流感的鉴别非常困难。最主要的差别就是患者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因此如果因为发热等症状在家自我隔离的人们,突然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要尽快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陈俏峰
陈俏峰 副主任医师
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