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梗死健康宣教
脑梗死的疾病特点
1、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
2、安静或休息状态时发病,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无力等前驱症状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起病缓慢,症状多在发病后10小时或1到2天达到高峰。
4、以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等局限症状为主
5、部分病人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脑梗死的健康宣教
1、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不宜自作主张,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在饮食上必须吃低脂、低盐(每天的食盐量不能超过2g,约一小牙膏盖)、低胆固醇(胆固醇含量多的食物有:蛋黄、动物脑、动物肝肾等)、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少食动物脂肪、甜食。多食清淡食物,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鱼虾类。适当饮茶以增加血管韧性,改善血液循环;忌食辛辣,戒烟酒,均有利于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如有吞咽困难、饮水反呛时,可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小口慢慢喂食,必要时给予鼻饲。
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日排便的良好习惯,预防便秘。,在排便时一定不能过度用力以免加重心脑负担。
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坚持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慢跑丶散步等运动,合理休息和娱乐;对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的病人,指导在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避免突然转动颈部,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外出时有人陪伴,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4、康复指导
发病2周后,病情好转,即可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在卧位基础上,首先协助瘫痪肢体做伸屈运动,每天3—4次,每次10—20分钟,不仅活动肩、肘、髋、膝等大关节,还活动指、趾等小关节。鼓励病人主动活动:床上翻身、抬腿、挪动手臂、活动指趾等。鼓励病人床上坐起,先协助,后使其独立坐立,让其坐在床上使双下肢下垂,练习两下肢活动。锻炼站立和步行,最初两人协助,后改为一人或扶墙而行或独自站立。日常生活功能锻炼:让病人练习系扣子、更衣、洗漱、大小便及外出散步等。注意锻炼中要有人照顾,且循序渐进。
失语者要及早进行语言训练,如运动性失语,病人病情多焦虑、急躁,应耐心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开始训练时可先用单词,逐渐构成语句或练习容易理解的语言。对感觉性失语病人,可叙述一件事,让病人理解后复述,反复训练,可由家属共同合作来完成。
5、加强皮肤护理脑梗塞患者常有轻重不等的肢体瘫痪而长期卧床,加强皮肤护理尤为重要。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有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必要时可用约束带加以保护。每2小时定时翻身一次,并对受压部位做轻度按摩,涂抹爽身粉。床褥要保持平整、干燥、无渣屑,被褥及内衣要柔软。搬动病人时,应将病人抬离床面,不可拖拉,以免擦破皮肤。 而且长期卧床病人身体的抵抗力低下,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因此您要多进行深咳嗽,家属要经常帮助病人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6、鼓励生活自理 鼓励病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日常生活不过度依赖他人;在功能恢复过程中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做到坚持锻炼,循序渐进。家属要在物质和精神上对病人提供帮助和支持,使病人体会到来自多方面的温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要避免病人产生依赖心理,增强自我照顾能力。
7、期到医院复查血糖、血脂和血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坚持正确服药以防脑梗塞再发。如出现:手指麻木无力、短暂失明或短暂说话困难、眩晕、步态不稳等现象,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以便及早给予处理。
本文是王会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