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头溢液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如何区分?怎么确诊?
不知你是否还在为乳头莫名出水而烦恼?不知你是否时常出现,内衣上有液体浸渍的痕迹?不知你挤压乳房时,是否有液体从乳头流出?如果有,那说明你存在乳头溢液的问题,你的乳房正在偷偷地“哭泣”!
乳头溢液的概念
哺乳是女性乳房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正常情况下,只有哺乳期的女性乳头才会有较多乳汁分泌。然而有少许女性在非哺乳期却能发现乳头有液体可以被挤出,或呈自发性流出,这些液体呈乳白色、淡黄色、黄绿色、红褐色甚至血性等。这种在非妊娠期、非哺乳期,乳头自发性或受到挤压时即有排液,就是所谓的“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占乳腺疾病的5%-10%。据研究,至少50%-80%的女性一生中或多或少都发生过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关注的主要表现包括:单侧/双侧、单孔/多孔、自发性/非自发性、溢液颜色、溢液量、是否伴发肿块等。
乳头溢液的分类
乳头溢液可以分为生理性溢液和病理性溢液。
生理性(非新生物)乳头溢液
生理性乳头溢液多为挤压时出现并且双侧多孔,颜色不一。大多数乳头溢液都是良性疾病。可能导致生理性乳头溢液的因素包括:妊娠、哺乳、月经、药物等。
妊娠:部分女性在妊娠期可能出现血性乳头溢液,是由于乳房增大速度过快导致乳腺乳管轻微损伤,多表现为单侧多孔,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若为单孔溢血伴有肿块,则需进一步检查。
哺乳:分泌乳汁是哺乳期的正常功能,与哺乳期雌、孕激素、泌乳素的改变相关。停止哺乳以后,乳汁样溢液可能长时间存在,甚至长达两年,往往表现为双侧多孔,较乳汁稀薄,患者无需过多担心,也不要反复挤压刺激乳头,导致乳头溢液反复。
月经:月经期激素水平波动也可能引起乳头溢液,多表现为月经初潮和绝经期稀薄的乳汁样溢液,往往可以自愈,无需过多担心。
药物:某些药物也会引起乳头溢液,包括中药、胃复安、含雌激素药物、部分高血压药、抗抑郁药等。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男性患者,一旦出现乳头溢液都需要引起重视,进一步行检查。
病理性乳头溢液
病理性乳头溢液多由乳腺导管上皮病变所致,多表现为单侧病变,颜色可为咖啡色、血性、浆液性、水样等。
乳腺肿物所引起的乳头溢液:绝大多数病理性乳头溢液为良性病变,主要病理类型为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而有10%-15%病理性乳头溢液为恶性病变。如果溢液是自发性、血性或潜血阳性,单侧性、单孔,伴乳房肿块,且/或发生于40岁以上的女性,癌症的风险更高。据研究,1%左右的乳腺癌以乳头溢液为唯一表现,颜色不一,但在血性溢液中乳腺癌的发生率更高,约占10%。因此,对单侧、单孔、血性溢液需要格外当心,及时就诊,警惕乳腺癌的发生。
泌乳素升高:垂体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所继发的泌乳素升高也可引起乳头溢液。垂体瘤除了引起乳头溢液,往往还存在闭经、不孕不育等症状。
乳腺囊肿、乳腺导管扩张症、浆液性乳腺炎:因乳头凹陷或乳腺上皮细胞脱落及分泌物堵塞乳腺导管,引起导管扩张,其溢液多为棕色或乳白色,少数为血性。
发现乳头溢液,可以做哪些检查呢?
乳头溢液的相关检查包括:钼靶、彩超、MRI、溢液细胞学检查、乳管造影、乳管镜、肿瘤标志物等。
钼靶:钼靶不适用于所有乳头溢液的检查,仅用于病理性乳头溢液、乳腺癌高危人群、适当年龄的患者。
MRI:适用于年轻致密型乳腺,但对良恶性乳头溢液的鉴别不一定有优势。
乳腺彩超和乳管镜:对于可疑的乳头溢液,可常规行乳腺彩超和乳管镜检查。对于乳腺彩超、乳管镜检查均未发现任何异常的患者,无需手术处理,密切观察随访即可;若乳管镜发现占位性病变,建议行手术治疗;若乳头溢液伴发肿块,尤其是乳晕区肿块,无论乳管镜是否有阳性发现,均建议手术治疗。
溢液细胞学检查:通过按摩挤压、抽吸、灌洗等方式取得溢液进行检测,观察溢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肿瘤细胞等。这一检查并非乳头溢液的常规检查,且对异型细胞和增生细胞区分性较差,并不推荐用于妊娠期女性。若细胞学有异常发现,可进一步行乳管造影。
乳管造影:乳管造影能显示乳管的分布及病变的位置,但阴性结果不一定能排除病变可能。
乳头溢液,不要“泪”
发现乳头溢液,不要过度紧张担忧,并非所有的乳头溢液都是乳腺癌,应及时就诊,配合医生的查体和病史回顾,鉴别生理性溢液和病理性溢液,可以咨询我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乳腺疾病的科普汇总如下:
本文是刘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