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曲张分级供大家参考
1994年,美国静脉学会为下肢慢性静脉疾病制定出分类法,并为欧美各国学者所接受。这个方法称为CEAP分类法,分别代表如下几个方面,临床表现(C,clinical features)、解剖分布(A,anatomic distribution)、病理生理学(P, pathophysiology)。
C—有症状或无症状,以(s/a)表示,(s=symptomatic有症状, a=asymptomatic无症状),共分为1~6级:
0级,无可见或触及的静脉疾病体征;
1级,有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踝部潮红;
2级,有静脉曲张;
3级,有水肿但无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
4级,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如色素沉着、湿疹和皮肤硬化等;
5级,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和已愈合的溃疡;
6级,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和正发作的溃疡。
E—原发性、继发性或先天性,以(p,s或c)表示(p=primary原发性,s=secondary继发性,c=congenital先天性)
A—全静脉、交通静脉或深静脉,以(s,p或d)表示(s=superficial vein 浅静脉,p=perforator 交通静脉,d=deep vein深静脉)
P—静脉血液倒流、回流障碍或二者均同时存在,以(r,o或r/o)表示(r=reflux静脉血液倒流,o=obstruction回流障碍,r/o=reflux+obstruction静脉血液倒流+回流障碍)
本文是肖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