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鲍毅 三甲
鲍毅 副主任医师
十堰市太和医院 神经内科

北大博士谈新冠肺炎+防治策略

5245人已读

北大博士谈新冠肺炎+防治策略

鲍毅

新冠肺炎让我们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这个年,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和帮助着我们,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抗疫情。作为一个身处湖北的医生,我在此由衷感谢大家的无私帮助,我们坚信疫情很快可以得到控制。

今天,我想和大家共同认识新冠病毒,并谈谈防治策略。首先分享2个所见所闻。

见闻1:那天,我夜班,21点左右家属用轮椅推来一位偏瘫患者,发病已经9小时,错过了最佳溶栓治疗时机。问家属为什么没有及时送来,回答是因为害怕来医院被传染肺炎。当得知科室内有发热患者后,家属立刻开始颤抖并要求退院。安抚许久,才平静下来,他那害怕的表情至今历历在目。

见闻2:有个同事跟大家说他今天走在路上听到旁边有人咳嗽,大家立马都开始远离这位同事。

抗疫,就是抗战,唯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并要珍惜胜利果实,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1地图.jpg

知彼不惧

病毒姓名WHO将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其所致的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

病毒外貌:在电子显微镜下,整个病毒颗粒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皇冠的突起是冠状病毒感染性和致病性的关键结构。

2病毒.jpg

病毒溯源1937年首次从家禽体内分离出病毒,1965年在人体内发现病毒。2019-nCoV属于β属新型冠状病毒,单股正链RNA,总共有近29000个核苷酸碱基,与蝙蝠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一致性为96.2%,与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一致性为79.5%病毒繁殖是指数倍的,每次繁殖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突变,多数情况下是变弱(传染性和毒性)了,但也有变强的可能。由此推测,传播越远,病毒的致病力可能会越低,正如徒子徒孙的功夫一般没有师傅高,道理是一样的

所致疾病:感染病毒后,主要引起呼吸道症状,还可以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表现。

呼吸道方面,轻者:发热、乏力、干咳,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部分患者可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可因炎症因子风暴大量自由基危及生命,病情比非典进展更快。

当累及心脏时,对于心脏的攻击程度超过非典。

当累及神经系统时,可表现为:突发吐词不清、肢体瘫痪、感觉异常、头痛、癫痫、意识障碍、大小便障碍等症状。若出现以上症状,即使是症状轻微,也必须高度重视。以免漏诊,延误治疗,这类患者还可能是隐形的传播者。

易感人群: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更容易被感染。

潜伏期COVID-19的传染性强,潜伏期长,一般为3-14 d,据报道最长可达24 d

传染源及途径:传染源主要是NCP感染患者,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和接触。近期钟南山院士等发现可在患者粪便中检出新冠活病毒,推测消化道或许是传播途径。此外,亦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传染结果:是否被感染,取决于病毒的致病力、数量和人体免疫力。接触时间越长,感染病毒的量就可能会越多,发病的几率就越高;免疫力越差,发病几率就越高。

自限性及致死性:本病属于自限性疾病,潜伏期是机体与疾病对抗的过程。抵抗力强+病毒量少=无症状;免疫力差+病毒量多=潜伏期短;免疫力正常+病毒量不多=潜伏期长;免疫力紊乱+病毒感染=自伤发生超敏反应,还击过度,这有可能类似高射炮打蚊子的效果,严重者危及生命。截至今日,共有1716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肺炎,这可能与接触时间长免疫力低下有关。

知己有力

我方力量:天然免疫抵御入侵,喷嚏及咳嗽反射可直接排出病毒,获得性免疫可识别杀灭病毒,疫苗可促进产生抗体,口罩可抵挡过滤病毒,洗手可减少接触传播,阳光可杀灭病毒,睡眠可提高免疫力,心情好可提高战斗力,医院帮助战胜疾病,国家是坚强的后盾。

就诊须知:提供详细接触史,准确描述症状,并完善体温、血常规、血沉、CRP、胸部CT、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检查。

胸部CT:是目前直接有效的手段,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有些患者无发热,肺部已有炎症;有些患者已出现呼吸困难,但体温依然正常;有患者在治疗中,体温恢复正常,肺炎却在进展。所以,诊断和判断病情进展,查肺CT十分重要。

病毒RNA检查:阳性有助于确诊,但不能排除感染。其检测结果受多因素影响,包括:是否用药、采样、标本运输、是否被RNA酶污染、试剂盒敏感性、病毒量多少等。即使核酸检测阴性,如果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肺CT等综合判断,仍可初步给出疑似诊断;如果肺CT已经出现明显特征性改变,可以确诊(临床诊断病例)。

若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还需要进行头部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必要时行腰椎穿刺检查,对脑脊液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

治疗手段: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提高免疫力,吸氧,呼吸机辅助呼吸,ECMO,康复患者的血浆。免疫相关治疗,包括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丙种球蛋白、血液透析等。若侵及神经系统,还需脱水降低颅内压、护脑、控制癫痫、抗精神症状等。

此外,还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肺动脉栓塞,预防压疮,预防骨量流失,预防骨质脱钙,预防肌肉萎缩等。

在此打个比方:抗疫过程中,敌人有军队、特务,病毒就相当于特务,非常狡猾,看不见、摸不着,善于变异,善于伪装。

当大量敌人入侵时,突破国防线(天然免疫),需要军队(白细胞),当少量敌人入侵时,需要警察(淋巴细胞)

以前感染过,是惯犯,有档案(记忆细胞),很容易识别抓获。

新病毒(病毒繁殖过程中变异即可产生),以前没有感染过,抵抗力强,不易感染抵抗力弱,容易感染致病力弱于免疫力,不易发病或症状轻微;致病力强于免疫力,可发病,症状重;免疫系统紊乱,很难识别抓获病毒,如果免疫系统画错像了,就有可能导致针对病毒和自身细胞发生“宁愿错抓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情况,导致发生自身免疫病,自身伤害极大,炎症因子风暴和自由基可导致疾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

百战不殆

战略上藐视敌人:面对疫情,我们每个人都是将军,是否被感染,是否能战胜疾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将军的信心。古有诸葛亮手持羽扇坐轮椅出征,今有钟南山及数万医护人员逆行赴前线,还有方舱医院的看书博士后以及方舱广场舞

天要下雨,打伞即可;疫情来临,从容应对。如果过于恐慌,只会导致整天极度焦虑,吃不香,睡不着,免疫力逐步下降,不利于战胜疾病。

3感染数量.jpg

战术上重视敌人: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新冠肺炎人际传播能力强务必重视。已经报道多起聚集性病例,其传染性高于非典。现有确诊患者6万多例,其中重症患者1万多例,死亡1千多例。

壮年患者也有发生生命危险可能,从李文亮医师的案例,我们得知一线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量大、责任重、风险高、夜班多、身体锻炼机会少、饮食不规律,容易导致抵抗力差和免疫系统紊乱。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免疫系统紊乱容易进展为重症

重视敌人,控制疫情,需要做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抢救危重病人。可采取以下策略:

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戴口罩前应洗手,或者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浅色面朝内,应该贴着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属丝(鼻夹)端在上;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颔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定期更换,不能两面轮流戴。

4洗手.jpg

勤洗手:洗手时,用流动的水和肥皂(皂液)洗手,揉搓的时间不少于15秒。推荐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最佳办法,还有利于宅出亲情,宅出创意。

识别密切接触者:与传染源共同生活、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与传染源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在家时:加强锻炼,规律作息,适当营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饭前便后、外出归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要洗手。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居家休息,减少外出和旅行,必要时及时就诊。

复工后:要避免带病上班、开会、上课、聚餐及聚会,密切监测体温,必要时及时就诊。

公共场合:务必要佩戴口罩,避免前往或久留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公司、学校、公园、电梯、公厕、步行街、餐馆、商场、超市、影院等),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早离开封闭的环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需排队并保持距离,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触摸过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洗鼻。地面病毒多,鞋底有携带病毒风险。

提高抵抗力:吃好,睡好,锻炼好,心情好,拥有金钟罩,百毒难侵。

及时就诊:有可疑接触史,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需戴上口罩,到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告知医生有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隔离观察:对密切接触者采取严格的医学观察十分必要,这是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参考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

住院治疗在党的领导下,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金银潭医院、方舱医院,以及各地的医院都在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全国医护人员跨越大半个中国来救援,世界各国朋友跨越大半个地球来援助,抗疫终将胜利。

捐献血浆抗体:治愈者体内有抗病毒抗体,有助于帮助危重症患者清除病毒,挽救生命。

防止复燃

在全世界人民的帮助下,经全国人民的努力,随着诊断能力提高,现在确诊病例增多;随着居家隔离的延长,新增疑似病例趋势明显下降,治愈患者趋势明显增加。

寒冬已过,春天将至,众志成城,克难攻坚。但是不能懈怠,不可大意。历史上经常看到战场上欢呼胜利时,未亡敌人卷土重来。闯王李自成故事就是典型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结果。

珍惜胜利果实,听从指挥,在家宅着,提高抵抗力,保护好自己,就是给国家做贡献。

6确诊.jpg5治愈.jpg

总结经验

司马懿曾说,我眼里没有敌人,只有老师。

相信党和国家:党和国家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通过这次抗疫之战,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强大。我曾看过2011年《传染病》和2013年《流感》,深感震撼,观看之后更加庆幸自己身处这个时代。

感谢:感谢全世界同胞,感谢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感谢新鲜空气,感谢阳光,感谢有电有煤气有网络,感谢小区管理员、村长、交警、快递员、超市员工、医护人员等。

锻炼身体:钟南山院士,84岁,疫情发生了,当他劝大家千万不要去武汉的时候,他自己却逆行至武汉指导疫情的防控,这与他长期坚持锻炼拥有良好体魄是密不可分。袁隆平院士,90岁高龄,身体健朗,这也与他常年投身于稻田里有关。

建立友好:国际友好,国内友好,名族友好,环境友好,生态和谐。

牢记使命:人民把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应当继续勇于担当,救死扶伤。

科研转化:面对未知,科研是必要的,及时转化为实践,有利于尽早决策,正确检测,及时救治。

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它们生存不易,生活环境复杂,携带未知病原微生物多,应避免猎杀,避免食用,避免跨物种传播疾病,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提倡拱手礼:拱手礼源远流长,彰显中华民族的文明、礼貌与端庄,更关键的是有利于健康。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多次瘟疫和战争,仍然能保持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否与吃熟食和拱手礼有关呢,这极大的减少了疾病传播。如图:拱手礼、握手、拥抱礼、碰鼻礼,从预防疾病传播角度,您选哪个呢?

8拥抱.jpg7拱手.jpg

神圣殿堂白衣穿,救死扶伤使命担。倾我所能,抗疫救人。总结此文,科普抗疫,以期尽己绵薄之力。

-- 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内科 鲍毅


鲍毅
鲍毅 副主任医师
十堰市太和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