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丁印鲁 三甲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普外科

山大二院党员医者丁印鲁: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胃肠病患的守护神

4556人已读

来源: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https://www.media.sdu.edu.cn/info/1005/45971.htm


FDC7BF04828717A7CBCEE715A12_5B7D56B3_8033.jpg


有这样一位医生,因为医术精湛,很多病人慕名而来请他看病,作为学科带头人的他始终对生命心存敬畏,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位患者。不仅如此,他还把病人当亲人一样的照顾,他常说:病人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如果再不好好关心照顾他们,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医者仁心。他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丁印鲁,同时也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微创手术挽救胃癌患者

他收到病人家属的感谢信

从医二十余载,丁印鲁始终恪守救死扶伤的初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救治了一位又一位的胃肠疾病患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主任好,我妈今天出院,非常感谢您及医护人员的照顾。现在术式的改良,的确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恢复的也很快。她每天至少走五六千步,昨天爬了三楼都没感觉到累,您们的精湛医术真的是功不可没,再次表示感谢!”今年6月2日清晨7点,王平(化名)通过微信给丁印鲁发来了这条感谢信。

王平是烟台一所医院的护士长,今年上半年,她母亲突然感觉腹胀、反酸,经检查发现是胃癌中期。在谈及做手术的时候,这位70多岁的老人害怕了,她怕自己会因年龄太大闯不过手术关。王平用了很长时间,也没能做通母亲的思想工作。

经人介绍,王平了解到丁印鲁擅长胃癌、结直肠癌的开放及腹腔镜微创手术,就带老母亲来到了济南。接诊后,丁印鲁详细评估患者病情,为患者做了经自然腔道取标本腹腔镜微创手术,腹部没有辅助切口,肚子上仅有的几个不足1厘米的小切口几乎看不出来。据了解,国内能做的了这种手术的医生并不多。

除上述经自然腔道取标本微创手术外,丁印鲁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减孔腹腔镜微创手术、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等新技术,并带领科室开展了腹腔镜微创减重糖尿病手术,帮助很多受糖尿病肥胖困扰的患者重拾健康与自信,该手术也被誉为目前唯一一种可以治愈糖尿病的疗法。

不久前,一位育龄女性肥胖患者小梅(化名)找到了丁印鲁。因为肥胖,小梅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下肢膝关节已经开始变形,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多囊卵巢综合征,这将大大增加小梅自然生育的困难。而小梅在接受减重糖尿病手术后,体重已成功从182斤降到了130斤,终于不再被肥胖所困扰了。不仅如此,她摆脱了每天3次的胰岛素注射,且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情也有所好转。减重糖尿病手术让她变得更加美丽、自信,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

不放弃任何一个患者

手术再难,他都要试一试

丁印鲁在医学领域稳扎稳打,救治了一个个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医术高明的他,始终对生命心存敬畏,不放弃任何一位患者。

今年上半年,菏泽一位胃癌晚期的病人前来求医,由于吃不进去饭,体重蹭蹭往下降,身体情况越来越差。意识到自身病症的严重性后,病人每天都非常悲观,甚至一度想放弃治疗。

为解开病人心头的疙瘩,丁印鲁前后三四次为他做心理疏导,最后终于把病人的信心树立了起来。患者术前问:“我这辈子最喜欢吃肉了,做完手术能不能吃肉?”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消瘦的病人,丁印鲁坚定地告诉他:“吃肉没问题,红烧肉、排骨都可以吃。”

为了挽救这位胃癌晚期病患,丁印鲁跟相关专业,设计了一个最适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多学科诊疗。经手术,目前病人身体已恢复,果真能吃得下去红烧肉了。丁印鲁用高超的医术,实现了对这位患者的承诺。

“其实这个手术难度很大,但丁主任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患者。再难的手术,只要他觉得有把握,都要去试一试。”同科室的医生说。

丁印鲁认为,医生看病就跟老百姓种地一样,老百姓种地周围没收成,会被别人说这人太懒了,连地都种不了。“医生也是一样啊,如果给病人看不好病,那不也是坏自己名声吗。”

30多岁的王芳(化名)患小肠肠瘘。接诊后,丁印鲁抓紧把病人送进病房控制感染、抗炎,刀口上每天换药三四次,每换一次药至少得半小时,以引流渗出物。就这样坚持了三四周,病人的情况才逐渐好转。

为感谢恩人,王芳给丁印鲁和他的妻子分别做了一双绣花鞋垫。一句“医生一天要走很多路,送双鞋垫能让你脚舒服点”让丁印鲁感动了好久。对丁印鲁而言,那不仅仅是一双绣花鞋垫,更是患者对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的最大认可。

他把医院比做战场

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

看名医难,是不少基层百姓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困扰。跑一趟济南看次病,往往就要花费一天的时间。但凡省内县镇群众有需要,丁印鲁经常会去义诊。在他心里,就是要让患者在家门口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梳理丁印鲁的简历不难发现,除了治病救人,他还身兼多个专业相关的职务。即便是在如此忙碌的情况下,丁印鲁却仍然不知疲倦地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从今年3月份的2019年江西省第一届胃肠知行高峰论坛年会,到4月份的《早期胃癌微创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讨论会;从7月份的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到今年10月份的“2019中国外科周”学术会议……作为国内胃肠外科领域较为活跃的中青年专家之一,丁印鲁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丁印鲁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牺牲休息时间,到外地参加学术会议,且行程已经排到了明年春节。

为什么要频频参加学术会议?就是想通过学术汇报与交流,提升外科的诊疗水平,以此来推动学科发展。丁印鲁的回答很朴实,“其实所做的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要落脚到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

不仅如此,丁印鲁所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也会经常主办一些学术会议。“参加学术会议的最终目的,一方面是为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另一方面还想把我们的技术理念推广出去。”丁印鲁说,只有在省内外多次学术会议上对相应技术予以推广,才能最终造福胃肠疾病患者。

每早上班前,丁印鲁都要带领科里的党员医生们挤出时间,进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课的学习,“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没办法为国捐躯,但医院就是我们的战场,我们要认真对待好每一位患者。”丁印鲁说。

丁印鲁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言行合一地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医者的初心和党员使命,就在一次次的救死扶伤和言传身教中,不断传承着。

记者手记

病人眼里的好朋友,同事眼中的工作狂

在采访丁印鲁一周多的时间里,他给记者最大的印象就是平易近人,却不善言谈。采访他确实是一件略有难度的事情。他的工作日常,记者更多还是从他的同事和学生那里了解到的。

在同事及学生眼里,丁印鲁是个工作狂。科里每天手术都很多,每台手术的助手可以更换,但是作为主刀的丁印鲁主任要始终在手术台上坚持,基本上都是从早站到晚。

不仅如此,他还做到了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每早都是第一个到科室的,每晚都是最晚一个离开的。对待专业,丁印鲁甚至达到了忘我的地步。

可就是这样一位业务精湛、时刻把病人装在心里面的医生,却在谈及家人的时候却红了眼。丁印鲁坦言,他在外工作忙,整天顾不上家,对家人尤其是孩子非常愧疚。

有次,他去给正上小学的儿子开家长会,但在走到学校门口、准备进校园时,医院里一个病人突然有问题,他就直接跑回来了。直到儿子临近高中毕业,他才在家人的催促下,给孩子开了唯一一次家长会。而在平时,他每个月与家人吃晚饭的时间也不超过三次。

对党员医者丁印鲁来说,医生本身就是一个奉献的职业,即使有正常的休息日,工作完成不了也不可能回家。回家以后,病床上的病人有了情况,在家也不可能睡踏实了。白衣天使、医者仁心!社会需要更多像丁印鲁一样的好医生!

https://www.360kuai.com/pc/975c5e84887dfc315?cota=3&kuai_so=1&sign=360_e39369d1&refer_scene=so_3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丁印鲁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