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荨麻疹-规范使用抗组胺药物制服他,可否?
近日,荨麻疹患者日渐增多,究其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患者发病与空气中悬浮的花粉、树粉及工业粉尘颗粒物有关系,预示着春天的脚步已经不远。随着急冠肺炎的疫情控制,拥抱大自然的机会已经悄然走在路上,让我们做好准备安心等待吧。外出意味着会接触更多致敏物质,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屏障(眼镜、口罩)加以防护,但小精灵还是会顺着空隙进入我们体内导致荨麻疹发生。出现问题不要紧,还好有抗组胺药物会帮助我们,合理使用它们会帮助我们解决很大一部分问题。
让我们简单粗暴来澄清几个问题。
1、荨麻疹分为自发性及诱导性两大类。自发性依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时间以6周为界限);诱导性依据诱因的不同分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好理解,就是能找到相对明确的诱发因素,比如:冷、热、光、水及压力震动等等。分类的好处就是尽可能找到原因,去除发病因素或避免诱发因素,辅以适度、规范、足疗程的抗组胺药物可以对荨麻疹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2、急性荨麻疹一般能找到明确的病因(不绝对),比如食物、药物、病毒感染,特别是儿童患者。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并且常常难以确定。高达20%的人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会出现急性荨麻疹,0.1%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病程。慢性荨麻疹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8%。所以能找到病因更好,实在找不到也别难为自己和医生,能控制住病情即可,尝试说服自己与慢性荨麻疹和平共处,作为一个慢性病来管理。
3、食物、药物、感染及一些不明致病因素都会通过不同作用方式致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出现红斑及风团等皮疹,导致瘙痒,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胸闷憋气、腹痛腹泻等症状。抗组胺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断组胺等炎症介质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的。
4、抗组胺药物是抗过敏药物一种泛泛的称呼,分为一、二、三代(有异议)。部分二代、三代抗组胺药物兼具有抗炎特性,能通过多途径发挥抗过敏的效力,所以治疗优选二代及三代抗组胺药物(起效快、不瞌睡、多重作用途径)。
5、不使用抗组胺药物,部分荨麻疹也可以康复。如果你能忍住瘙痒,克制住搔抓欲望,那就能不用药,有点红斑风团是没有太多影响的。急性荨麻疹多是自限性疾病,就是自己不用药,也能好的。机体会自我调节减少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所以红斑风团初发时会很吓人,但多在24小时内消失,第2天基本不会再出现。对于这样的荨麻疹,完全可以不用抗组胺药物。但千万记住,如果荨麻疹今天消了明天起,出现剧烈瘙痒、发热、精神烦躁、胸闷憋气、腹痛腹泻等情况还是及早足量使用抗组胺药物及其他相应药物。同时慢性荨麻疹,大于6周的,身体没法在短时间内进行调节,那一定是要用抗组胺药物。有时,系统性疾病会有荨麻疹的表现,所以正确的诊断是前提。
6、急性荨麻疹没有抗组胺药物使用疗程的权威推荐,大约需使用一周左右抗组胺药,没有症状还要继续使用。举例:使用了2天没症状了,也建议用满疗程;如果用满7天,还有症状,继续使用,用到孩子完全没有症状了,再继续用3天后停药;如果停药后,再次出现红斑、风团,那就再继续使用药物直至症状消失,再逐渐减量停药,不建议立即停用。用法是上级医生告诉我的,我用着效果也很好,所以就代代相传了,属于经验治疗。
7、慢性荨麻疹使用抗组胺药物是有疗程推荐的,根据治疗情况,采取逐渐减量直到停药的方式。记住疾病控制的标准时每天只感受到轻微瘙痒,风团数量不能超过20个,如果疾病控制住了,会在控制后的1-3月开始减药,2-4周减一次量,直至最后停药。但仍有一部分人是需要终生服用抗组胺药物,想想其实也没啥,无非就是吃饭时用一点药物,不必紧张。
8、最后说下药物安全性的问题。虽然二代、三代抗组胺药物比1代副作用减少很多,但还有可能会出现眼干、口干、困倦、嗜睡、烦躁激动等表现,部分老年人会出现排尿困难等。还有极少一部分对抗组胺药也会出现过敏,如皮疹、瘙痒等。这些不良反应不因为剂量累加用久了才会出现,该出现的,用1~2次就会出现。慢性荨麻疹患者长期用抗组胺药物是安全的。如出现以上反应,不必紧张,及时咨询您的主诊医生进行处理。
让我们了解荨麻疹,合理使用抗组胺药物,让抗组胺药物为我们解决疾病困扰,切实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是王喜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