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上有痣,危险信号要知道
原创 梦秋雪
大多数人身上都有很多痣,他们形状和大小不一,通常是无害的,但偶尔也可能是一种严重疾病——黑色素瘤的征兆。
而黑色素瘤恰恰是最致命的皮肤癌。
有数据显示,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仅仅占皮肤恶性肿瘤的5%左右,却构成皮肤癌死亡率的75%。
在我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每6到10年增加一倍,而60%的黑色素瘤源于色素痣的癌变。
不同的痣,癌变几率大不同!
如果身上有痣,先别着急“对号入座”,不同的痣,癌变的几率差异还是很大的:
1. 皮内痣
皮内痣常高出皮肤表面,圆顶或乳头样外观或是有蒂的皮疹,表面光滑,可长汗毛,很少有恶变。
2. 交界痣
交界痣多位于手、脚等部位,不高出皮面,颜色比较深。如果局部受到外界刺激(比如激光等),发生创伤/灼伤或感染,就比较容易发生恶变。
3. 混合痣
皮内痣与交界痣会同时存在,略高出皮面,应高度警惕恶变为黑色素瘤。
美国癌症协会通常利用ABCDE法则从皮肤表面诊断黑色素瘤,来区分普通痣:
A:皮损不对称;色素斑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
B:边缘不规则;不像正常痣那么光滑,边缘不整;
C:颜色不均匀;表现为颜色不单一,混合色;
D:直径5毫米以上;直径大于1厘米最好做活检评估;
E:隆起:早期黑色素瘤,瘤体会有轻微隆起。
另外还要注意痣的变化,身上有痣,如果发现它无故变大 ,边缘不清, 颜色或形状发生改变,表面隆起,色素痣出现瘙痒、疼痛、破溃、出血,指甲开裂或是周围出现新的黑点,都可能是黑色素瘤的警告信号!
痣如何就变成了黑色素瘤?!
所有的痣,都是由黑色素细胞组成的。黑色素细胞,通过产生黑色素,来保护皮肤细胞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黑色素细胞进化到不太可能死于紫外线损伤,它们发生突变、生长、聚集,形成痣。
几乎所有的痣都有一种突变基因——BRAF基因,基因的额外突变,由紫外线或进一步损害等危险因素造成。
这些危险因素,导致黑色素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出现癌前病变,形成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的6种危险因素
年龄越大越被黑色素瘤偏爱。
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从25岁开始缓慢上升,死亡率从35岁开始上升,而从50岁开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加速上升。
目前认为它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是黑色素瘤最突出的风险因素,UVA和UVB两个波段均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过度暴露则增加得黑色素瘤的几率。
如美国夏威夷地区,紫外线辐射暴露值最高,当地男性和女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也达到最高水平。
建议大家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如常年使用防晒霜,选择高防晒指数的产品,早上10点到下午4点之间尽量避免日晒等。
2. 多痣、家族病史
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数据,身体上超过50个痣的人患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Meta分析结果则显示,有家庭成员患过黑色素瘤的,是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
3. 肤色
据调查,白种人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是黑种人的30倍,浅肤色(包括具有金黄色等浅色头发)是黑色素瘤的风险因素之一。
4. 对色素痣的不恰当处理
肢端皮肤有色素痣、慢性炎症,人为不恰当的处理,比如盐腌、切割、针挑、反复刮、挤、抠,点痣等,或受到其他创伤,均有可能使其恶变。
5. 环境污染或不良生活习惯
非编码小RNA(Mir-21)的过度表达是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细胞的分子特性,而它与环境或生活习惯相关。
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环境,吸烟、高脂高糖、肥胖、久坐不动等生活方式,都可能导致Mir-21过度表达。
6. 帕金森病
学者Lauren A. Dalvin在医学期刊《Mayo Clinic Proceedings》(梅奥诊所学报)发表研究证明,帕金森病人患黑色素瘤风险增加3.8倍。
因此,如果患者有帕金森病,也应该注意黑色素瘤筛查。
如何发现黑色素瘤?
亚洲人原发于肢端的黑色素瘤约占50%,多见于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部位;原发于黏膜的黑色素瘤占20%到30%,多见于直肠、肛门、外阴、眼、口鼻咽等部位。
幸运的是,大部分早期黑色素瘤可以被手术治愈,所以早期发现很关键,如果有上述高危因素,建议定期筛查。
一般指(趾)甲、手(脚)掌、腋窝、皮带反复挤压摩擦区域,较大、较深的痣,建议尽早手术切除;位于其余部位的,若直径大于 6 mm,需提高警惕;对于迁延不愈的肢端伤口,更应注意。
PET/CT作为一项集PET与CT于一体的成像模式,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黑色素瘤的诊断、分期及疗效的评估。
而当高度怀疑是黑色素瘤时,则一定要做皮肤组织病理活检,这是诊断黑色素瘤的金标准。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