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的消融治疗
局部消融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简便和可重复治疗等优点.主要包括物理消融如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冷冻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和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治疗,以及化学消融如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rcutaneousethanol injection。PEI)等。
对于单个直径≤2 cm肝癌,局部消融治疗可获得与外科手术治疗相近或优于外科手术的远期疗效,具有对肝功能损害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宜作为首选。
对于单个直径3~5 cm或2~3个直径<3 cm HCC,通过联合TACE治疗并选择适宜消融技术等,可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直径>5 cm或数目>3个肿瘤.局部消融不易整体灭活,易遗漏小卫星灶,局部复发率高.TACE联合消融治疗明显优于单纯消融治疗。
肿瘤邻近胆囊、胃肠、胆管、膈肌等或位于第一肝门区、肝包膜下等部位时,进行经皮穿刺路径下消融治疗容易热损伤邻近脏器或脉管。对于这些部位的肿瘤,可采取水隔离技术、结合化学消融、粒子植入等综合消融方法。也可在腹腔镜下或者开腹手术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对邻近的脏器进行隔离保护。
术后前2个月每月复查肝三期CT/MRI,或者超声造影,以及肝功能、肿瘤标记物等,观察病灶坏死情况和肿瘤标记物的变化。之后每2~3个月复查一次。
根据随访结果判断肿瘤复发和进展情况如下:
1.局部肿瘤进展(10cal tumor progression):肿瘤完全消融后,在消融灶的边缘出现新的病灶。新病灶与消融灶相连;
2.新病灶(new lesion):肝内其他部位新发生的病灶;
3.远处转移(distant recurrence):出现肝外的转移灶.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