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癌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含有效率数据)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2015年食管癌患者例数47.79万,死亡例数37.5万,发病率居第六位,死亡率居第四位。
食管癌主要有两种病理类型:鳞癌和腺癌。与欧美不同,我国食管癌绝大部分为鳞癌(90%),腺癌(5%),其他类型(5%)。
复发或转移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放疗和化疗。化疗有效率约40-60%,但容易出现耐药,耐药后食管癌生存期大大缩短。同时,部分病人因化疗恐惧、消化道及骨髓抑制等严重化疗副反应,而无法耐受化疗。
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为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靶向治疗
1、曲妥珠单抗(赫赛丁)适用于晚期食管腺癌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且HER-2表达阳性,联合化疗其有效率及生存率均有提高(OS:13.8月 VS 11.1月)(PFS 6.7 VS 5.5),国内外指南均1A类推荐。
2、雷莫芦单抗抗VEGFR单克隆药物,晚期腺癌二线治疗(国内未上市)。
3、尼妥珠单抗(泰欣生)指南推荐联合放化疗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疗效提高20%(联合放疗唯一推荐靶向药物)。国内2期实验显示;联合化疗全部患者客观缓解率51.8%,疾病控制率92.9%(但样本量较少)。
4、安罗替尼(口服药)为一种广谱抗血管生成的抗肿瘤药物,在多个实体肿瘤中均有较好的疗效,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推荐用于复发或转移晚期食管鳞癌二线治疗(2A推荐)。
5、阿帕替尼(口服药)在多个实体肿瘤中均有较好的疗效,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推荐用于复发或转移晚期食管腺癌二线治疗(1类推荐)、鳞癌二线治疗(2B类推荐)。
6、EGFR-TKIs常听说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部分研究显示单药治疗食管癌控制总率在30-50%,且吉非替尼还可增加放疗敏感性,但目前其研究均为小样本,不做常规推荐,需要进一步大样本、随机化的研究来证实。
免疫治疗(鳞癌更获益)
目前主要有三种药物:帕博利珠单抗(俗称K药)、纳武利尤单抗(俗称O药)及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
1、帕博利珠单抗与化疗相比,mOS总生存时间为10个月,较化疗组6.5个月,延长超过3.5月,降低死亡风险37%。在PD-L1表达阳性(CPS评分>10分)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2.5个月,较化疗组(6个月)的2倍,死亡风险降低达到48%,超过一半的患者在12个月后仍然存活(54.2%)。
2、纳武利尤单抗与化疗相比,两周一次的O药生存期为10.9个月,而化疗只有8.4月,延长2.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2%,有1/3的O药组患者存活超过1年半。
3、卡瑞利珠单抗ESCORT研究显示,单药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食管癌,与化疗相比,总生存时间延长超过2.1月,降低死亡风险29%。
但是在对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食管癌或转移性食管癌的一项治疗探索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ORR(客观缓解率)高达80%,DCR(疾病控制率)达96.7%。
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显示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效果更佳,但还需要更多的大型、随机化研究进一步研究。
本文是易光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