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新冠病毒,如何享受甜美睡眠
现代社会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激烈、工作节奏加快,睡眠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来睡眠是人类最自然的生理功能,和吃饭喝水一样,但现代人越来越不会睡眠了并且越来越睡不着了,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大敌。今年年初爆发新冠病毒肆虐的疫情让人猝不及防,突如其来新冠病毒的影响及来势汹汹的疫情蔓延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引起公众群体的恐慌,对人们的睡眠产生强烈的干扰,许多人的睡眠出现了问题,晚上睡不着,白天不解乏。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个好觉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那么,人为什么会想睡觉?疫情如何影响睡眠的?
其实我们的大脑里调控睡眠主要有两个主要机制:一个是恒定机制,有学者也叫内稳态;另一个是生理时钟,有学者也叫生物钟。恒定机制主要调节每人每天需要多少睡眠,就像每天吃多少饭一样,同时根据前一晚的睡眠情况来调整睡眠的“想睡”欲望,如果前一晚睡眠差,第二天就会很瞌睡。生理时钟是主要调整人在固定时间里睡觉。除了上述的两个机制调控睡眠外,还有一个清醒系统与睡眠系统交替发挥作用使我们保持睡与醒,清醒系统是人体的警卫系统,当身体感受到压力、紧张、危险时,就会启动清醒系统。
睡眠障碍属于一组疾病,失眠的病人属于其中的一类,一般人躺在床上30分钟都无法入睡,睡眠中易醒、早醒或者睡后、白天不解乏,就意味着属于睡眠障碍了。那么失眠不外乎是恒定机制和生理时钟失调了,或是清醒系统太旺盛了。
当新冠病毒肆虐时,对于大多数公众会因突然出现的疫情爆发而出现应激反应,心理上出现异常心理反应,如担心自己被传染、害怕家人被传染,担心疫情会持续,出现焦虑、抑郁、沮丧、绝望、自责、愤怒等情绪反应;有人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甚至怀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些异常的心理反应会给我们产生压力,持续刺激清醒系统,使我们睡眠系统受到抑制,从而出现睡眠问题,我们也把这种失眠叫做心理应激性失眠。
如果在疫情下出现这种心理应激性失眠,我们应该怎么办?
通常应激事件导致的失眠,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这应激事件的消除,公众心理逐渐功能会平衡,这时候失眠症状,也会逐渐减轻,所以帮助公众渡过应激这个时期是最主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对睡眠有正确的认识,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人人都会遇到,在疫情期间,有人晚上睡眠时间少了,只要白天不感觉疲惫不适,就说明这种“失眠”没给自己造成
“障碍”。所以,不必过度在意睡眠时长,只要自己感到轻松不疲乏就可以,偶尔失眠也能很快恢复正常。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正规的途径了解疫情防控信息及做好个人防护减轻压力,要正视并接纳自己的焦虑、抑郁、自责、愤怒等情绪,不是自己太脆弱、意志不坚定。抽时间进行适度锻炼,如瑜伽、健身操等,保证每日活动量。在工作岗位上,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少责备,多鼓励自己,学会平常心,也可以做做呼吸训练,或者反复听听冥想的音频,对缓解自己的压力也是有益的。以上这些都可以有效地降低应激的压力。
保持正常规律和睡眠卫生习惯也很重要,作息时间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如果出现失眠问题严重不缓解而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时,需要及时到专业睡眠门诊机构进行干预,可以进行心理行为治疗,必要时在指导下可辅助些药物改善症状。
鸣谢:共同作者刘娟副主任医师,宝鸡市人民医院神内科(本文已发表于大众医学教育网)
本文是郑小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