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谢艳迪 三甲
谢艳迪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肝病研究所

甲型肝炎与饮食有何关系?有哪些表现?如何预防?

1474人已读

病从口入,注意饮食卫生

每逢冬末初春,沿海个别地方甲肝病例就会略有上升。“据说甲肝传染性很强,是真的吗?甲肝感染后有哪些表现?应该如何预防呢?”咱们现在来解析。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在1973年首次发现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HAV感染引起的急性肝脏传染病,以肝脏炎症为主要病变。甲肝,是1种1次性自限性感染,很少导致严重的肝脏疾病或死亡。甲肝,经粪口途径传播,不安全的水或食物、卫生条件差、个人的不良卫生习惯等,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

甲肝传播,还有1个重要的因素,生吃海鲜或河鲜。这种传播过程,曾经开创了举洪荒之力死磕传染病的先例。时间要倒回到1988年,上海市甲肝爆发,短时间内感染了20多万人,毛蚶被认为是造成疾病流行的祸首。当时征用了大批的学校和旅馆,几天内增加了11.8万张床位,对全部患者进行免费治疗。这场战役,花掉了10亿元,相当于全市每年卫生经费的5倍。不过,钱花得值,29万感染,只有31例死亡。那场风波过后,咱们有了正式的《传染病防治法》。

甲肝病毒可以长时间存活于海水、淡水、废水、土壤中,呈全球性分布。当1个未受感染的个体,摄取了已经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就可能感染甲型肝炎;与感染的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也会造成感染。感染甲肝病毒1个月后,仍然具有感染性。儿童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大多数感染的成年人,则在暴露于病毒2周内出现症状。甲型肝炎病毒不会像乙肝、丙肝那样造成慢性肝病,通常在急性感染后自愈,个体感染后会获得持续免疫力,不会再有2次感染。

甲肝的平均潜伏期为30天,症状呈急性,从轻微到严重,持续时间可达8周。甲肝的表现包括恶心、食欲减退、呕吐、腹部疼痛、腹泻、发烧、全身乏力、疲劳、关节疼痛、暗色尿、粪便呈苍白色等。约有75%的成年人,在急性感染期间出现发烧、乏力、黄疸等症状;2岁以前的幼儿中10%会有症状;儿童急性感染则多数没有临床症状。

甲肝的确诊,需要进行血液检测,如果甲型肝炎病毒的IgM抗体呈阳性,就可确认为急性感染;还可以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也就是RT--PCR等方法,检测甲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RNA。影像学检查,比如CT扫描或超声等,通常不用于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应对甲肝的主要方法是休息、支持、对症处理,重点是减少痛苦并预防并发症,比如防止脱水等,通常需要补充营养和水分。大约85%的甲肝患者会在3个月内康复。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注重饮食卫生和安全饮水是预防的首要措施甲型肝炎病毒,可以在指尖存活4小时,便后严格洗手,对预防HAV感染非常重要。甲肝病毒在摄氏85度以上的温度中才能灭活,因此,要避免生吃海鲜或河鲜,食物需要高温煮透煮熟再吃。1995年,HAV疫苗成功研制,已经成为儿童推荐免疫接种计划的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于HAV的一级预防,按照流行率的高低来选择疫苗接种策略,中度流行地区,对所有12到24个月龄儿童注射HAV疫苗;低度流行地区,只对高危人群接种。二级预防,主要针对暴露后预防,HAV感染后尽快给予免疫球蛋白被动预防或HAV疫苗主动预防,能够有效预防发病或降低肝炎的严重性,重点人群是与确诊患者同居,而且没有接种过HAV疫苗者;与确诊患者有性接触者;与确诊患者共用注射器者;在基层保健中心工作,没有接种HAV疫苗的人员;甲肝流行地区的食品加工者或相关密切接触者。因此,没有甲肝免疫史或者没有感染过甲肝病毒的人,可以通过甲肝疫苗接种降低感染风险。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谢艳迪
谢艳迪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肝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