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艳迪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肝病研究所
抗病毒治疗中使用保肝药物真的有必要吗?
1718人已读
近年来,随着对抗病毒治疗的重视,部分人认为只要采取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和诱因,其肝脏炎症会消失,故质疑抗炎保肝药物的存在及有效性,甚至认为抗炎保肝药物没有存在的必要。其实不然,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抗炎保肝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①病毒只是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启动因子,炎症已经长期和反复启动后,形成了后续效应(瀑布效应)。
②核苷(酸)类似物( NUCs)抗病毒治疗主要控制病毒复制,而干扰素(IFN)类主要通过免疫调节抗病毒,但是并不能及时、直接和充分控制肝脏的炎症。
③抗病毒之所以需长期进行,是因为缺乏宿主的强有力免疫应答(缺乏后劲)。
④由于药物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IFN)类治疗中,常见ALT增高,NUCs也有短期细胞毒性T细胞( CTL)增强作用导致ALT增高,故炎症常持续一定时间,且HBV被抑制后仍常见ALl增高。
⑤存在其他肝病相关问题(脂肪肝、肝纤维化等)。
⑥对于尚无法有效开展病因治疗(包括缺乏病因治疗或者无法耐受病因治疗等)的肝炎患者而言,保肝抗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由此可见,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病毒性肝炎(乙型及丙型)的炎症问题,需要抗炎保肝的辅助治疗。
因此,抗病毒治疗并不是最好的抗炎保肝方法,抗炎保肝药物在肝炎的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受到重视。为此,在我国的CHB防治指南及肝脏炎症诊治共识中均提到了合理应用保肝抗炎药进行治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