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拒绝“肝”扰,科学防治病毒性肝炎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其发病率之高、传染性之强、危害之大,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此外,病毒性肝炎若控制不佳,还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为降低病毒性肝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应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比如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等等。目前比较明确的病毒性肝炎有5种,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那么,关于病毒性肝炎您知道多少呢?接下来,消小医就帮您梳理一下有关病毒性肝炎的知识。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多为急性发病,一般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乙肝和丙肝病程复杂,迁延成慢性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一、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二、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接种甲肝疫苗、戊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三、拒绝毒品、不与他人共用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可有效预防丙肝。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等,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或易感染人群,应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如有不洁饮食史或病人密切接触史,并伴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尿色加深等,应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检查。建议易感染人群(如有输血、创伤性治疗、共用注射器、多性伴、器官移植、使用消毒情况不明的器具文身、文眉、修脚等行为的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乙肝和丙肝患者配偶或所生子女)和肝脏生化检查不明原因异常者,主动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和丙肝检查,了解自身感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甲肝和戊肝绝大多数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经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半年内可完全康复。乙肝容易转为慢性,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但经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阻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患者应树立信心、保持耐心,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并坚持定期检查,以确保治疗效果。丙肝也容易转为慢性,经过规范全疗程的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避免酗酒、吸烟、不合理用药等加重肝脏损害的行为。 西安市胸科医院消化中心西安市胸科医院消化中心是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重点引进的优势专科,具有国内高水平消化临床诊疗水平,科室团队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下设住院病房、内镜中心和专科门诊,以消化系统常见病、疑难病规范化诊治及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为特色,已做到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全覆盖,多项技术处于省内甚至国内领先地位。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医、教、研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打造省内一流的消化疾病诊治学科。科室配备了先进的奥林巴斯290内窥镜系统、电子放大内镜、染色内镜、德国ERBE公司VIO300D电外科工作站、超声内镜系统、AI人工智能系统(内镜精灵)、胶囊内镜、全套胃肠动力检查技术,包括食管测压、肛管直肠测压、24小时PH检测、直肠生物反馈治疗,内镜清洗设备。
张蓉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9月18日67
0
0
-
戊型肝炎是怎么传播的?
戊肝在人类已知的病毒性肝炎中排行老五,平时有散发的病例,也有集中爆发的案例,那么戊肝是如何感染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戊肝和甲肝一样都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通俗的说是吃进去的。如水源污染后,人可以经过饮用不洁水感染。在饮食中经常食用生的海鲜(生鱼片,醉虾,生蟹),此外经常食用火锅涮肉,由于涮烫时间不足或者过分追求涮品的鲜度导致未能全部杀灭病毒而感染。感染戊肝后一般有2~4周左右的潜伏期,这时候的感染者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但传染性很强,与感染者一起吃饭、密切接触也会传播病毒。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不吃生的海产品,吃火锅时肉类尽量涮久些,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做到分餐制,这样可以避免戊肝的传播。
周朝晖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13日124
0
1
-
肝病之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甲肝和戊肝通常表现为急性,乙、丙、丁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进而进展为肝硬化、肝癌。 甲肝和戊肝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我可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及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传播。 丙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 丁肝:乙肝携带者是丁型肝炎病毒的保留宿主和主要传染源。
李斯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1月29日499
0
1
-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按它们各自的主要传播途径,可以分为两类:1、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通过污染的手食物和水等传播),是夏季要重点预防的消化道传染病。居住在长江流域旁的人,喜欢毛蚶、醉蟹这些美食。有研究发现,毛蚶就是煮沸45分钟,也不能完全灭其体内的甲肝病毒。毛蚶上所吸附的大量细菌和甲肝病毒,可以通过口腔黏膜感染消化系统,特别是肝脏。曾经长江流域的甲肝大流行就是食用毛蚶引起的。甲肝治愈后30天以上的人,并不会传染其他人,随着甲型疫苗的普遍接种,甲肝的发病率成逐年下降的趋势。戊肝在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的病死率已超过甲肝、乙肝,位居首位,尤其在老年患者中,重型肝炎发病率高,有个别患者肝功能迁延不愈。预防甲肝、戊肝,请勿进食未煮熟食物、注意食物料理环境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2、乙肝、丙肝及丁肝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乙肝预防措施包括:一、新生儿及时接种疫苗;二、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按规定进行母婴阻断;三、避免不洁注射及其他高危活动;四、是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丙肝是个厉害角色,公众对丙肝的认知度不高。它在肝炎界素有“低调杀手”之称,丙肝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患病后,有50%--85%的几率会演变成慢性疾病,当急性肝炎演变成慢性肝炎,意味着今后患肝硬化、肝癌的概率增加。随着医学的发展,丙肝现在可以治愈了,并且浙江地区丙肝医保按单病种管理,治疗报销比例非常高,三个月就可治愈乙肝。丁肝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无法独立存在,必须借助乙肝病毒才能完成复制。因此,它只能与乙肝病毒同时感染,或者只能感染已感染乙肝病毒的人。
车财妍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7月28日977
1
2
-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活管理方式①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我国是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最直接原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病毒性肝炎的全面控制,一方面需要临床医生的正确诊断与合理治疗,另一方面更需要患者良好的生活方式。但是患者该如何进行饮食管理呢?一、饮食方面合理的营养,适宜的饮食是治疗肝炎的重要措施。因此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肝细胞再生及修复.有利于肝脏功能恢复。对于病毒性肝炎急性期患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低脂、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和半流饮食。蛋白质摄入要求每日0.1 - 1.5g/kg。保证足够热量,每日碳水化合物约需求量250-400g,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而病情稳定后可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慢性期患者,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每日1.5 - 2.0g/kg,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鸡蛋、瘦猪肉、鱼、等;慢性肝炎合并肝硬化、血氨偏高者,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每日蛋白质摄入<0.5g/kg,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补肝和凝血食物,如猪肝、羊肝、蹄筋、海参和肉皮。果冻等。合并腹水、少尿者,应限制或无盐饮食,钠限制在500mg/d(氯化钠1.2 - 2.0g),进水量每日不超过1000ml。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忌油腻食物,避免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合并肝硬化的患者禁食粗食物如花生、核桃及连骨带刺食物,避免上消化道出血发生。
陆朝阳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7月27日888
1
10
-
戏说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有代谢合成和解毒功能。是整个有机体生存不可或缺的化工厂。有蛮多武器弹药在这里生产,同时又是个巨大的战备仓库,生命活动所需的诸多能源和物资几乎都储存在这里。 肝有两套人马,一套负责生产和转运胆汁。众所周知,脂肪性食物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离不开胆汁,这邦队伍如果失职了,必然出现消化不良或黄疸,重度黄疸又没能做人工肝那人体就变成地地道道的“黄种人”了,甚至变成铜像一般。第二套队伍更复杂,技术工种多,科技含量高,兼有代谢、调节、合成、分泌、转运等多重任务,是化工厂的重头戏。假如某个环节出错,必然会引发多种疾病。此外,还有众多环卫工在里面上班,如果也消极怠工或罢工了,血流里就会充满毒素,像城市瘫痪似的垃圾成堆,直至把大脑熏昏——肝昏迷。 肝脏一旦遭受外敌入侵——感染肝炎病毒,轻者如感冒一样可以自愈,重症却要命,恰如冠状病毒毁损肺脏,死亡率很高。区别只是肝炎病毒可与人体暂时和平共处转为慢性携带,传播途径也绝然不同。 老祖宗说过:投鼠忌器。可人体内的防御部队——免疫系统蛮不听话二呼呼的,灭鼠过程中也把好好的坛坛罐罐都打烂了,遇上老化的有瑕疵来不及修葺的更是统统一股脑儿打烂。结果可想而知,入侵的老鼠倒是被干掉了,但房内器具也终于砸个稀巴烂甚至整个房间都濒临垮塌。不仅仅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更严重的是稂莠不分玉石俱焚——这就是死亡率比重症肺炎还高的重症肝炎。 肝内还有两种叫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东东,专管解酒,有的人含量低,一杯酒就倒,而有的人含量高,一斤酒也灌不醉。解酒酶的高低与遗传有关。天马行空,俺就是酶高,爹妈给的,有什么法子?哥自信,哥豪爽,岔倒喝,推杯换盏,饭桌上就这么任性。 但人的肝与心脏是一样一样的,只有一个,你不珍惜它那它也不珍惜你。解酒酶含量再高也经不起猛喝天天喝,于是乎形成酒精依赖,一天不喝便茶饭不思全身难受,跟吸毒成瘾差不多,一不小心就过界了——酒精性肝硬化。双手发抖,连饭碗筷子都拿不住,把酒一喝又正常了舒服了。如此恶性循环走进慢性自杀的不归路。喝酒成瘾后要戒酒跟戒烟戒毒一样难——郎中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肝硬化属于肝病晚期,无论是肝炎病毒所致还是酒精所致,都不好办,相当于化工厂遭了水灾,生产力严重衰退不说,还可能随时宣告破产。除非彻底推倒重来——肝移植,否则没有复工的妙策。而器官来源十分困难又贵得很,换肝换不起呀。古人云,上医治未病。最好是防患于未然。毕竟爹妈只给一个肝,一旦出腹水了悔之晚矣。 怎样爱护我们的肝?首先,定期体检,有病早治。病毒性肝炎还是有办法的,可控可治。监测肝功能变化及早治疗效果好。发现有血吸虫更要及时用药驱虫。决不能小病拖成大病,拖成肝硬化甚至病入膏肓。其次,酒是双刃剑,少量活血,多喝伤身。这也是病从口入。饮酒不可过量,更不能喝醉。醉倒一次无异于大病一场。第三,是药三分毒。尤其是人工合成的西药,进入人体后通常需要经过肝脏解毒。特别是那些说明书上写有肝功能不良者慎用的美国造,应用时要格外小心。第四,肝怕熬夜。早睡早起休息好,养肝。平时生活要规律,尽可能遵古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避免过劳。切勿因一时脑子发热不顾死活去熬夜,伤害了可怜兮兮苦不堪言且独一无二的肝。 三国里夏侯惇说,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且行且珍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齿一甲尚来之不易,何况肝脏这么重要的器官乎?人没有阑尾可活,肾坏了一个也还有一个,但人没有肝不能活也。
焦成松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2月18日1336
0
2
-
单项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单项γ-GT(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是肝病门诊常见的问题,患者没有急性或慢性肝病的症状学表现,感觉完全健康。在欧美国家,有这样一种情况,当司机因违法酒驾后想重新收回驾驶执照,当重新体检时,发现γ-GT活性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此时医生往往要出具鉴定意见,从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项化验检查究竟有何价值?我们就从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方面进行如下的探讨。 大多数老百姓都知道肝功能检测项目会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等项目,因此也往往会误解为:肝功能仅指黄疸与转氨酶,实际上,肝脏最主要功能是物质代谢能力,包括氨基酸、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激素等物质代谢,因此广义的肝功能除了大家熟知的胆红素、转氨酶外,更多的是全面衡量肝脏物质代谢能力的其他指标。 月初接到1个朋友的微信咨询,患者张某,男,59岁,因体检总胆红素、转氨酶及γ-GT(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升高就诊,自我感觉食欲比以前稍有下降,5月份检查肝胆脾胰腺均正常,CT及B超没有发现异常,自诉服用盐酸依托必利(1种胃动力药物)后突然出现了黄疸,这种药实际上与吗丁啉一样是改善胃动力学的,因此没有多想,而武断的考虑为药物性肝损伤,而实际上该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概率是极低的,文献报道是偶尔肝功能异常。该患者在协和医院住院治疗3天后,病情加重,有明显的腹胀感,B超显示胆管及胰腺管肿大(实际是扩张),虽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转氨酶下降了很多,但γ-GT仍然是1700U/L左右,而作为国内知名医院的协和医院当时同样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5天后确诊为胰腺癌。这个病历让我们意识到:肝病科医生必须要全面理解每个肝功能项目的临床意义,才能更好的进行临床实践,而且对于非常特殊的化验指标异常,例如γ-GT,AFP,岩藻糖苷酶等,甚至可以不依赖影像学诊断就可以在早期做出大致的判断。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血清中γ-GT活性升高?γ-GT(GGT)可来自于肝脏及胆管,GGT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线粒体上,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在肾脏、肝脏和胰腺含量丰富,但血清中GGT主要来自于肝胆系统,因此无诱因的GGT升高,首先需要考虑肝胆系统病变。 1.胆道阻塞性疾病: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胆汁淤积,肝癌时GGT可达正常值上限的10倍以上而且往往有碱性磷酸酶(AKP),亮氨酸氨基肽酶与血清胆红素平行升高的特点。 2.急性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均可升高,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情活动或病情恶化。 3.急性与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以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而ALT与AST表现为轻度升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在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 4.其他: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GGT均可升高 虽然已经证实单独的γ-GT升高是肝病的1个典型化验特点,但并非肝病特异性表现,只要含有该酶的器官病变原则上均可引起该酶的升高,这些器官包括肝脏、胆道、肾脏、附睾、胰腺、心脏、肺、食管、小肠、淋巴组织、骨髓、脑、唾液腺等,而药物引起的γ-GT升高最常见于使用抗惊厥药、抗甲状腺药、雌激素、噻嗪类、ACE抑制剂(降压药)、红霉素等等。 总结:血清中GGT主要来自于肝胆系统,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该酶均会升高。与临床检测LDH(乳酸脱氢酶)用于预测急性心肌梗死一样,对于异常升高的结果,当我们无法鉴别病变实质时,可以考虑做GGT同工酶测定,有报道称GGT2对肝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在AFP阴性肝癌中的阳性率可达86.4%,若与AFP联合检测使肝癌诊断正确率可达到94.4%。需要提醒的是:对于任何化验结果的异常,必须结合临床实际,因此对于达到正常值上限10倍以上的数值,临床诊断肝癌时务必谨慎,需要结合影像学诊断、甲胎球蛋白、癌胚抗原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侯涛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0月28日7149
0
4
-
谷丙转氨酶高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影响?
一、谷丙转氨酶偏高是什么原因呢?对身体有什么坏处? 1、如果在谷丙转氨酶检查前剧烈运动、熬夜、休息不好、过度劳累等,以及在谷丙转氨酶检查前一天饮酒,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或者检查前没有保持空腹8个小时,这些生理性原因都会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 2、谷丙转氨酶高最常见的原因是各种类型的肝部炎症。肝炎可以使肝细胞损伤或直接坏死,使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的谷内转氨酶被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其中,病毒性肝炎足引起谷丙转氨酶增高的最常见的肝部疾病;此外,乙肝、丙肝、肝硬化、肝结核、肝癌等也都是会引起转氨酶升高的肝部病症。 4、服用了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也会导致肝脏损伤,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 5、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升高。 6、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哀竭时,也会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情况。 7、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有谷丙转氨酶升高的现象。 谷丙转氨酶的升高不是对身体有什么坏处,而是身体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引起谷丙转氨酶的增高,所以谷丙转氨酶升高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它只是一个反映身体机能的检查项目。 二、谷丙转氨酶高要注意什么? 在饮食方面。谷内转氨酶高的患者一日三餐的饮食应合理搭配,每日要摄取足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且荤素相间,并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入口;饮食耍定时定量,尤其要控制晚餐摄入量,进食量要与体力活动相平衡。再说药物方面。谷内转氨酶高的患者除了在饮食方面要做到养肝护肝,在治疗时还要注意药物的选择, 最好选择那些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选择肝毒性小的药物。 还有一个认识误区:已知病毒性肝炎会引起谷丙转氨酶高,而病毒性肝炎又极具传染性,那么是不是转氨酶越高,传染性就越强呢? 实际上,真正具有传染性的时期是病毒性肝炎早期,而此时期谷丙转氨酶的水平还在正常范围之内;等到谷丙转氨酶升高时,病毒的传染性已经明显减弱了,所以,认为谷丙转氨酗越高即表示患者传染性强的,完全是一一种误解。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0月23日5250
0
35
-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点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点 一、基本知识 1.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肝炎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一般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病程复杂,迁延成慢性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急性期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慢性感染者可症状轻微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 二、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 2.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乙肝和丙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文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3.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其中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4.乙肝母婴阻断措施可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在妊娠或分娩的过程中,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感染时年龄越小,转化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风险越高,因此开展乙肝母婴阻断的意义重大。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应确保住院分娩,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后续剂次接种。 高乙肝病毒载量孕妇,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5.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甲肝疫苗已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生活人员等重点人群也应接种甲肝疫苗。我国已有戊肝疫苗,可自费自愿接种。 6.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丙肝。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 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 以下行为也可有效预防丙肝: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感染丙肝病毒的妇女如有生育意愿,最好在丙肝治愈后怀孕。 7.日常工作、生活接触不传播乙肝和丙肝。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住同一宿舍、在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研究未发现乙肝和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三、病毒性肝炎的检测 8.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或易感染人群,应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如有不洁饮食史或病人密切接触史,并伴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尿色加深等,应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检查。 建议易感染人群(如有输血、创伤性治疗、共用注射器、多性伴、器官移植、使用消毒情况不明的器具文身、文眉、修脚等行为的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乙肝和丙肝患者配偶或所生子女)和肝脏生化检查不明原因异常者主动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和丙肝检查,了解自身感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四、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9.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忌自行停药或轻信虚假广告。 甲肝和戊肝绝大多数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经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半年内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者有肝衰竭危险,应予以重视。 乙肝容易转为慢性,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但经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阻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患者应树立信心、保持耐心,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并坚持定期检查,以确保治疗效果。相反,任意选药、随意换药、自行停药,以及不按时复诊检查,均可能会引起病毒耐药、病情反弹或复发。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切勿轻信过度宣传和虚假广告,以免造成病情延误和经济损失。 丙肝也容易转为慢性,经过规范全疗程的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避免酗酒、吸烟、不合理用药等加重肝脏损害的行为。 五、权利与义务 10.防治病毒性肝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目前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控形势严峻,长期积累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基数较大,急性病毒性肝炎时有发生,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治病毒性肝炎,需要部门密切协作和社会公众的理解、参与及支持。 11.应努力消除对乙肝感染者的社会歧视。 《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不得以学生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收或要求退学。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核准并予以公布的特殊职业外,健康体检非因受检者要求不得检测乙肝项目,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由予以拒绝招(聘)用或辞退、解聘。 12.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 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依法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患有甲肝、戊肝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谢发仁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9月15日1632
0
0
-
肝癌:距离肝炎、肝硬化有多远
肝炎主要是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反复损害肝脏而引起的肝细胞坏死与肝脏纤维化; 肝癌的发生主要与慢性肝病(主要是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以及长期嗜酒、肝血吸虫病等多方因素有关。 肝炎有一个发展的三步曲:肝炎-肝硬化-肝癌,主要是由于很多患者在肝炎初期,不重视,不治疗,抱着“转氨酶、黄疸正常的肝炎患者不需要治疗”,“大三阳需要治疗,小三阳或表抗阳性不需要检查与治疗”等错误的观念,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从而导致肝硬化、肝癌,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因此不管你是得了哪种类型的肝炎,都要在发现病情的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积极的治疗。肝炎、肝硬化可以转化为肝癌,不过这需要时间,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几率,不是所有的肝炎、肝硬化就一定能够走向肝癌。在我国肝硬化比较常见,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由于肝硬化早期经过积极防治,可以逆转或不再进展,但晚期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肝癌危及生命,因此肝炎、肝硬化的早期防治非常重要,肝炎-肝硬化-肝癌绝非是乙肝患者的必然宿命。 肝硬化和肝癌之间有何关联,又有什么区别?肝硬化为何会转变为肝癌?几率有多少? 关联:肝硬化和肝癌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在临床上发现的肝癌病人,每个病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肝硬化,也就是说肝癌的病人,9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一般来说肝炎经过10年的时间变成肝硬化,再经过10年-15年,有一部分人变成肝癌。区别:所谓肝硬化就是指由各种引起肝脏损坏的致病因素作用于肝脏,引起发生弥漫性损害,导致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肝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即过度纤维化,导致残存再生的肝细胞被过度增生的纤维组织分隔包绕成为再生结节,最终形成即肝硬化形成。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严重阶段的标志,其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失代偿期则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黄疸、腹水、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上消化道出血等。肝癌的主要是慢性肝病(主要是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以及长期嗜酒、肝吸虫等多方因素有关。肝硬化、肝癌晚期都可触及到肿大、质地坚硬的肝脏。肝硬化时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都可看到肝表面凹凸不平、肝边缘角变钝等,但肝癌时影像学检查结果还可见到大小不等的肿块,在增强CT上呈现快进快出的典型特征,并且往往伴有甲胎蛋白升高。据统计已发生肝硬化的患者中10%-15%有可能发展为肝癌,也就是说有85%-90%的肝硬化患者不会发生癌变。 在这段过程中,是否有逆转的可能及方式? 肝硬化是可以逆转的,首先应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是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首先要抗病毒治疗;若是脂肪性肝病就需要注意适量运动和饮食结构的调整;大量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纤维化就需要严格控制在健康饮酒的标准内;药物引起的肝纤维化应该及时停药;自身免疫性肝病所致的肝纤维化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总之,肝硬化只要得到及时诊治,绝大多数是可以发生逆转的。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报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与人体的氧化应激直接有关,有几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的食物如蓝莓、苹果、咖啡、绿茶、茅台酒(健康饮酒的标准内)等对肝纤维化有较好的辅助食疗作用,肝纤维化患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食用。当然还要经常补充一些优质的动植物蛋白质如鱼类、鸡蛋、瘦肉、香菇等,可以为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提供较好的物质基础,这样肝纤维化就可以得到更好的逆转。 大部分肝癌伴随肝硬化,也有小部分例外,这部分肝癌是如何发生的呢? 肝炎直接演变成肝癌的理由是乙肝病毒中的HBx基因激活多种癌基因或原癌基因;乙肝病毒的前C基因或C基因发生了突变或缺失;在乙肝病毒的持续慢性炎症刺激下P53、P16基因发生了突变或缺失;以上三种因素或导致肝细胞直接发生癌变,因此乙肝病毒有直接致肝细胞癌变的作用,从而解释了少数肝癌病人未经过肝硬化的过程而直接由肝炎发展为癌变的事实。 乙肝携带者、乙肝患者及肝硬化患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1、忌辛辣:辛辣食品易引起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忌烟:烟中含有尼古丁等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 3、不宜饮酒: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 4、忌滥用激素、抗生素:是药三分毒,药物对肝肾多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5、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对于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 6、忌高铜饮食:肝功能不全时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内积聚,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与引起肾功能不全。故肝病病人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7、忌生活不规律:“三分治七分养”,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每天坚持早操,劳逸结合很重要。 8、忌恼怒、悲观、焦虑负面情绪等,因为肝病患者久治不愈,常便人焦虑,胡思乱想,易发火而郁怒伤肝。 9、少吃剩饭剩菜与发霉食物,剩饭剩菜中含有亚硝酸盐,可进一步转换成亚硝胺;发霉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以上均是诱发肝癌的高危因素。 要求乙肝患者每6个月左右去医院进行一次定期检查,检查乙肝二对半、肝功能、HBV病毒DNA定量、甲胎蛋白、肝脏彩超等。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肝组织。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严格遵医嘱抗病毒治疗,千万不要随便停药。
毛岸荣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7月24日2789
0
6
病毒性肝炎相关科普号
![医生头像](https://n3.hdfimg.com/g7/M01/13/31/zYYBAFz0-w2AUk1vAAVnCsnJgKE299_110_110_1.png?d645)
沈军医生的科普号
沈军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感染传染科
603粉丝8.2万阅读
![医生头像](https://n1.hdfimg.com/g8/M02/84/37/t4YBAF6H75OAWp_nAAfnNhpFQT8743_110_110_1.png?0e87)
侯涛医生的科普号
侯涛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肝病科
1014粉丝169万阅读
![医生头像](https://n2.hdfimg.com/g3/M02/9F/1A/v4YBAF0logiAdlksAAakJHC3898886_110_110_1.png?042c)
周朝晖医生的科普号
周朝晖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消化科
3478粉丝2.8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苟卫 主任医师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 肝病科
肝硬化 103票
乙肝 85票
肝病 40票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并发症的诊治 -
推荐热度4.4范晓鹏 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病科
肝病 91票
肝硬化 80票
乙肝 62票
擅长:乙肝、丙肝、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衰竭、遗传代谢性肝病、肝癌、乙肝的母婴传播阻断、不明原因的肝损害、肝脏的预防保健及调理、不明原因的腹痛及肝区不适。 -
推荐热度4.4戚团结 主任医师北京中医医院 肝病科
脂肪肝 35票
肝硬化 28票
肝炎 19票
擅长:肝硬化、肝腹水、脂肪肝、原发性肝癌,乙肝、病毒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消化脾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