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肠疾病术后流分泌物是正常反应还是异常情况?
肛肠疾病术后流分泌物是正常反应还是异常情况?很多患者术后非常担心这个问题,害怕自己的刀口出状况,今天就这一问题回答如下。


01
分泌物来源
1、刀口。这是分泌物的主要来源。刀口越多越深越大,分泌物越多,脓肿和肛瘘比痔疮和肛裂也要多。其特点是术后次日即产生,且有逐渐增多趋势,一周后慢慢减少。血性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脓肿和肛瘘有异味,痔疮肛裂多无味。
2、肠道。术后由于受到麻醉镇痛和刀口的影响,肛门闭合功能短时间会下降,肠道液体会和和刀口分泌物汇合后一起流出。这种分泌物有粪臭味,高位肛瘘和脓肿术后多见,术后持续时间较长,可达2-3周,最终随着刀口彻底愈合,分泌物也减少或消失。如果有肠道炎症或腹泻,这种分泌物会增加。
3、坏死的病变组织。结扎的痔核,挂线的瘘管,会在术后7-14天腐烂脱落,产生有腐肉臭味的分泌物。
4、局部感染或假愈合。脓性分泌物或脓血分泌物,味臭,持续,并伴局部疼痛加剧和触及硬结。
5、局部皮肤湿疹。如果药物过敏或分泌物刺激导致肛门局部皮炎,也会导致分泌物增加,会合并瘙痒、灼热或疼痛症状,局部皮肤潮红、丘疹、渗液。
02
正常分泌物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大部分分泌物都是术后的正常反应,我们不必过度焦虑,也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要根据分泌物多少适当清理即可。过度清理和过度上药反而是有害的。
正常分泌物的特点:
1、无味或少味。
2、与病情一致。比如脓肿就多,持续时间长,痔疮肛裂相对少。
3、与康复情况一致。随着刀口的逐步愈合,分泌物应该逐渐减少,如果出现相反情况就属异常。
03
有用分泌物
中医有句话叫“煨脓长肉”,这个脓就是刀口的正常分泌物,意思是术后刀口上一层薄薄的分泌物更有利于创面生长。所以我们不必视分泌物为洪水猛兽。有些爱干净的患者,容不得一点分泌物,总是洗、擦,一天数遍坐浴,以为越干净越好,这样不仅不利于伤口康复,对肛缘的皮肤也造成伤害,出现皮肤发白,皲裂,瘙痒的症状。
提示,术后一周左右刀口产生的适量薄薄、无味或轻度异味、黏稠的分泌物对伤口康复有促进作用,不必时时去清理。
04
异常分泌物
判断分泌物是否异常需要综合考量,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引起重视并及时回医院复诊。
1、异常增多的分泌物。康复过程中伤口逐渐愈合,分泌物反而增多。
2、分泌物增多伴突然发热。
3、分泌物不停伴局部硬结或红肿和疼痛加重。
4、分泌物持续不断,刀口迟迟不愈。
异常分泌物的出现多是局部出现感染情况,包括普通细菌感染或特殊感染,如结核等。这些情况都需要手术或药物干预。
05
分泌物处理
正常分泌物不代表无害,不合理处理也会影响康复或产生次生灾害。
1、泡洗。术后清洗是必须的,早期最好用药物清洗或坐浴,水温适度,次数根据分泌物多少,一般2-3次,分泌物多也可以3-5次,但每次泡洗时间1-2分钟即可。花椒盐水或炉甘石洗剂有拔干作用,可以视病情选用,保持局部干燥状态。
2、清理。刀口的粪便、线头、坏死组织和肉芽也要即时清理,可以减少异味,促进愈合。
3、上药。分泌物多应减少药膏使用,可以用康复新或甲硝唑擦或冲洗。
4、服药。对分泌物多或久不减少,可以口服甲硝唑
本文是龚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