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晶体的分类
自1949年第一例人工晶体应用于临床,70余年来人工晶体发展迅速,一般可以按照植入位置、材质、形状设计等进行不同的分类。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功能分类,可分为单焦点人工晶体、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多焦点(二焦点或三焦点)人工晶体和连续视程人工晶体。后三者统称“高端晶体”,也是大家所说的“医保报销的少或者不能报销的晶体”和“贵的晶体”。
单焦点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根据术后屈光状态的设计,如留正视,看远不戴眼镜、看近需戴老花镜;留近视,看远需戴近视镜,对能够接受术后戴镜的白内障患者来说,是一个经济实惠的选择。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主要针对100度以上散光的患者,可提高裸眼视力,但不改变它的单焦属性,看远或看近仍需佩戴眼镜。
多焦点人工晶体和连续视程人工晶体的出现理论上可以使患者获得看远、看中、看近的清晰视力,但术后最佳视力仍受患者本身的角膜和眼底情况的影响。顾名思义,二焦点人工晶体就是能看清近和远两个位置上的物体,“远”一般是5m以上的距离,基本上开车看信号灯需要这个距离的视力;具体“近”是多近,大约为眼前40cm-60cm,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人工晶体设计不同,但能满足看书、发微信的要求;三焦点则是在远近之间又设计了一个“中”的位置,大约在70-90cm,差不多是用台式机进行工作、娱乐或洗菜、切菜、烹煮需要看清的距离。无论二焦点还是三焦点,多焦点人工晶体的焦点是固定不变的。
连续视程人工晶体的设计原理和多焦点人工晶体略有不同,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不是一个焦点,而是一个焦段,即连点成线,在这个焦段里都能看清,实现从分离视力到连续视力的飞跃。连续视程人工晶体还通过模拟人眼的连续变焦功能,实现对运动中物体的及时、高清成像,这是目前单焦或多焦人工晶体无法提供的视觉效果。但连续视程人工晶体看近能力要比多焦点人工晶体稍微差一些。
现在不少患者“不差钱”,纷纷要求用“最贵的人工晶体”,但需要注意:能否植入高端晶体除了家庭经济条件能承受外,最主要看眼睛的条件是否允许。最好的方法是告诉医生你的用眼需求,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人工晶体。
本文是蒋永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