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田艳涛 三甲
田艳涛 主任医师
医科院肿瘤医院 胰胃外科

都听说过胃癌,可你听说过残胃癌吗?

2443人已读

术后永远不可掉以轻心


最近,胃癌术后8年的老病号田大雷(化名)在老婆和儿子的陪同下找到了我们,因为这次复查的结果出了点儿问题。8年前,田先生因为中期胃窦癌切掉了三分之二的胃,康复出院后恢复得不错,这些年也一直过得像正常人一样,曾经胃癌的这段痛苦经历似乎也在头脑中渐渐远去。但这次复查却通过CT和胃镜发现了他残留的三分之一胃上又长出了肿瘤。虽然肿瘤的面积不太大,但浸润较深,即根基扎得深。

我们担心用微创的办法切不干净肿瘤,于是再三考虑,还是为他进行了全胃切除。您可能会纳闷,为啥手术都做完了,瘤子也切下来了,胃上还是会长肿瘤?难不成是上次做手术时候大夫就没给切干净?NO,残胃癌并不是咱们想象中那样。咱们就来说说这残胃癌到底是咋回事。

mmexport1583736187822.jpeg

术后残胃仍有风险

残胃癌最早指的是良性胃溃疡术后五年、胃癌术后十年在残胃上所发生的癌,但现在则把胃切除术后发生的癌都叫残胃癌。特别想通过刚才老田的案例提醒各位胃癌术后患者,切掉了瘤子并不代表终生就一劳永逸了。因为胃切除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残胃癌的几率也会增加,残胃癌约占胃癌1%~8%,具体数据目前国际上也都还没有大规模报道。所以,术后也需要你定期随访检查,关注自己的胃部健康。

可是话说回来,这残胃癌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其实目前来说,具体的发病机制也还不太明确,已经知道的就是慢性胃炎、胃肠反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酸缺乏、慢性胃炎、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都参与了这个过程,成为了帮凶。而长期持续的消化液反流是可以导致残胃黏膜慢性炎症、肠上皮化生以及癌变的。但消化液的反流又是怎样发生的呢?咱们的胃有两道门—贲门和幽门,贲门的作用是防止胃液反流,幽门的作用则是防止十二指肠液向胃里反流。所以相当一部分的胃癌切除手术因为肿瘤的位置问题,都避免不了把贲门或幽门切除。手术切口进行吻合之后就有可能发生反流这样的问题。所以也有研究发现,良性胃溃疡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发生率高达20.5%,远高于健康人群胃癌发病率。所以残胃状态已经被公认为一种癌前状态,对于良性病的胃切除手术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也就是说,不管患者的胃切掉多少,只要是胃还在,残胃发生癌变的几率就还在。而且这个人毕竟之前发生过胃癌,所以胃癌的危险因素也并没有消失。那复查时间该怎样掌握呢?怎么才能及时发现残胃是不是出事儿了?一般来说,术后的前三年要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胃镜或CT。如果一直没有什么问题,到后面复查周期就可以延长,每半年复查一次,术后五年的患者可以一年复查一次。如果是吻合口出现异常发生残胃癌,做个胃镜就能较早发现问题并进行活检确认,如果是腹腔淋巴结复发,可通过CT检査发现。

医生提示

在此,我想告诉那些胃癌患者,手术的顺利完成只是走完抗癌之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千山万水需要我们医生、患者、家属一同走过。

临床工作中不乏十年、二十年之后又出现复发转移的案例。再加上现在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就为出现第一次肿瘤复发转移或者多次的复发提供了可能性。

因此,我们建议患者在胃癌术后要终身定期复查。我们将同胃癌患者一起长期监测胃的变化,防患于未然,在它有抬头之势时及时将其拿下。


田艳涛
田艳涛 主任医师
医科院肿瘤医院 胰胃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