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一例及要点分析分享
又破纪录了,快速康复,直肠癌术后第四天就达出院标准。
一名男性75岁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保留肛门”术后4天出院。
上周四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男性75岁,病灶距肛4cm,括约肌间切除肛门,并原位重建。腹部无切口,探查发现肠系膜下动脉区域组织肥厚,切开发现有淋巴结,遂做D3根治术。术中保护盆底神经丛,术后不影响排尿等功能,手术无显性失血,总出血量不超过50ml,术后血色素无下降。术后第一天就恢复进食,术后第二天拔导尿管,术后第三天拔引流管。术后第四天就出院。

大体标本显示远切距肛缘约4cm,近切距肿瘤10cm,切除肠段总长15cm,含直肠全系膜。肠系膜下动脉静脉根部结扎处有较多淋巴结。

总结:
1.距肛3-6cm的直肠癌,常规手术有两种,距肛不到5cm者,需要完全切除肛门的MILES术,永久腹部人工肛门。距肛5-7cm是做低位直肠癌保肛的DIXON术。前者因为需要永久人工肛门,生活质量极大影响。后者因为下切缘距肿块太近,仅能做到2-3cm的切缘,因此术后复发风险极高。采用经括约肌间完全切除肛门,一般不会有担心下切缘不够的风险,又在原位重建了人工肛门,术后生活质量有较大改善。属于兼顾了肿瘤根治和生活质量的要求。
2.腹腔镜手术,腹部没有切口,术后恢复快。但这不是关键,关键之处在于可以方便观察全腹部情况,特别是肿瘤在下腹部及盆腔,主要是在盆腔远端,而第三站淋巴结转移部位在肠系膜下血管根部,位于中上腹部,两者跨度较大。开放手术方式做直肠癌切除一般只做到D2根治,做D3根治相对困难,切口从下到上非常长。所以一部分术者基本不考虑做到D3。但是往往一旦第三站淋巴结有转移而没有清扫切除,对患者生存期带来直接影响,成为复发转移的根源。
3. 直肠全系膜切除,但是保留盆底的功能神经丛,大大改善了术后排尿及性功能,对于70岁一下的相对年轻患者,特别是40-60岁的患者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盆底神经丛与结直肠系膜只隔了非常薄的一层膜性结构,在腹腔镜的放大作用下,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特别是现在4K高清腹腔镜头的观察下,对开展保留功能的直肠癌根治非常有利。寿命要延长,生活质量一样要求要好。
4. 做原位人工肛门重建,还是主张预防性末端小肠造瘘,让新建的肛门有足够的恢复期,有利于功能的改善,减少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和程度。同时末端小肠造瘘,使术后康复时间大大缩短,可以及时进行后续的治疗,主要是化疗。这样对提高最终疗效大有帮助。
5.为什么能做到快康复,术前充分准备,改善营养状况,术中精细解剖,整个手术过程无显性出血。虽然手术创面较大,但是给予蛋白胶喷涂创面,大大减少术后渗出,术后引流量总共只有70ml。术后第一天就开始进食高蛋白膳食,同时给予两天的静脉营养,促进恢复和伤口愈合。
6.因为发现有根部淋巴结转移可能,手术区域采用化疗药物浸泡30分钟以上,可有助于减少脱落的肿瘤细胞播散可能。
7. 术后手术医生解剖大体标本,对本次手术的效果做一评判,有助于加深认识,提高水平。同时也是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初步判断。本例直肠癌根治术,切除全部直肠及系膜,近段达乙状结肠,远端达肛门,而且近段距肿块大于5cm,远端全切除,达到肿瘤根治的标准,应该是比较满意的结果。有些手术后的标本切缘距肿块太近,虽然没有发现淋巴结转移,实际上也还是需要接受术后化疗。所以回答了很多人,要不要化疗,出来看评价的TNM分期外,对病理报告中大体标本的巨检报告也是非常关键的,这一点经常被人忽视。手术做得好不好,其实病理科医生最有发言权。找人做手术,出来要了解这位医生的口碑外,如何评价他的技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几份他做的肿瘤根治标本的病理报告。当然还要了解手术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比例,这一点有时很难判断,那么术后住院天数是个最有用参考指标。
8.技术的提高没有止境,我们一直在路上,每一步的提升都是临床专研的结果。相信腹腔镜手术技术很多医生都有掌握,但不是人人都会把这些要点透露解析,无论如何直肠癌根治术能在术后4天康复出院,绝对是属于TOP之作。另外还有就是对患者同理心和同情心,这一点在当下环境尤难做到,也许明哲保身才是长远之计。
本文是陆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