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量是生命的核心,中西方医学的交汇点
我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也是一名中医爱好者,将自己西学中的一些体会与认识和大家分享,探讨从西医的角度,如何认识和学习中医。
一、前言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西医从科学的角度,以物质分析为核心,一切以数据为诊断标准;传统中医以“象”、“术”为核心,将人体结构与功能,虚化为“象”,以阴阳五行为核心,通过五行相生相克、阴阳转化,判断不同脏腑的功能状态,进而诊断疾病。西医将疾病分为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临床上对于器质性疾病诊疗更擅长;中医也将疾病分为外感内伤疾病及形质性疾病,类似于西医的功能性与器质性疾病,更擅长治疗外感内伤性疾病。两种医学体系不同,但都在护卫人类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医诊断与治疗疾病让人感觉明明白白,当然受限于技术发展,有些疾病仍然难以确诊和治疗;中医诊断与治疗总感觉云里雾里,似是而非,不同专家看完脉象和舌诊,结果可能完全不同,但治疗后效果都还不错。两种医学体系有结合点吗?两种医学的交汇点在什么地方?找到了交汇点,未来才能有机的融合,更好的发挥各自所长,实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医学。
二、人生命的基本特征和核心是什么?
中医与西医的结合点在于能量。能量是人生命的基本特征。
1、西医生理学明确提出人的基本生命特征就是能量代谢。
主要是指人体的气体代谢和食物及水代谢两部分。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空气,摄取其中的氧气,通过肺泡的转换,呼出二氧化碳;氧气通过人体的血液系统,传输到身体各处;食物代谢是指人体消化系统摄取的食物和水,通过消化系统的转化与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肝脏、肾脏的处理,有利的营养素吸收,代谢废物,通过二便排出体外。在能量代谢过程中,通过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不同的系统,进行精密的调节。从能量代谢的角度看,肺、肝、肾、胃肠是核心的器官。
在临床上,我们神经外科治疗很多重度颅脑损伤、脑卒中病人,有些治疗后变成了植物人,他们没有自主意识,但给他每天定时吃饭、喝水,护理好,避免肺部不感染,维持心功能、消化及二便正常,病人能够生存很长时间。从这个角度看,能量代谢是生命的特征。
2、中医认为人的生命基本特征是阴阳调和,独阴不生、独阳不生。
中医认为人秉阴阳运化而生,阴阳是人体能量代谢的核心,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过程。阳无形,阴成形。对阴阳的认识,来源于祖先对于大自然和宇宙的观察,用温度代表了阴阳的变化。太阳直射地面产生的热就是阳,远离热和能量的地方就是阴。简单理解,任何一个物质,都有两部分组成,阴的有形之体,阳的无形之气。阴阳能量的转换,以五行的方式,分为了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的能量形式,也就是中医的“象”,通过五行与人体的五脏相关,转换到了人体内的能量代谢系统,从而形成了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并且与方位形成了关系,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通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形成了一个身体机能稳定的状态。可以看到,中医能量代谢的核心是肝木、脾土、肺金、肾水和心火。
中医诊疗中非常重视脾土中气及肾水的调理与治疗,一个是后天之气,一个是先天元阳。西医在诊疗中,尤其是重症病人治疗中非常重点监测血气、电解质,关注的核心也在心肺、肝肾。因此,在核心疾病的处理中,对于脏器的重点关注是一样。
三、中医与西医诊疗模式趋向一致
1、西医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诊疗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逐渐认识西方医学以生物医学为核心的局限性,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在1977年《科学》杂志批评了现代医学即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临床诊疗从关注生物个体,拓展到心理和社会层面。西方心理学等学科得到了大幅度发展,这种整体的医学模式在临床上的实施,取得了较大进展,临床医生也更多的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病人诊疗的影响。但在临床诊疗中,仍然被划分为不同的学科体系,很难在一次诊疗中完成。
2、中医自古提倡天地人三才合一的诊疗模式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我们人生活在天地形成的大宇宙中。中医强调天地人的统一。
天:日月星辰,斗转星移,九星悬朗、七曜周旋,宇宙天体的运行,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带来巨大影响,我们接受太阳的能量,受到月亮、其他星体引力、磁场的影响,白昼与暗夜、春夏秋冬四季变换,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地:山川河流、风火雷电;地域不同,南热、北冷、东暖、西寒,对于身体的影响不同,疾病的发生,有典型的地域特征。
大地孕育了有生命的万事万物,树木草药、粮棉麻谷,接收天的能量而发育成熟,因其感受天的信息,具有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成为治疗疾病的药材。
人:人是最复杂的个体,既有天地的影响,也受到了社会关系,亲人,自身生物体征及五脏六腑的影响。
中医看待人和疾病是从天、地、人三个角度去看待的。古人称最高境界的医生叫上工,上工能仰观天象、俯察大地、中知人事。
当前,随着西医的发展,更加注重从整体上去看待人和疾病,与中医的天地人概念越来越接近。
四、从能量角度看,中医与西医诊疗模式的突破
1、能量在西医诊疗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常规西医检查的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就是一种能量检测,通过提取人体心电信号、脑电信号、肌电信号,进行分析诊断。但很遗憾,现代西医目前只能提取很少量的能量信息,更多的是从结构和物质的角度去诊断疾病。现代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远红外线热成像等现代诊断技术越来越多被开发,在临床上使用,对于能量的探索正方兴未艾。
在体检及养生保健领域,发明了鹰眼等能量检测设备,通过判断不同疾病的信号特征,利用能谱来诊断和预防疾病,也正在开展。
在治疗上,常规的理疗、到放疗、伽马刀、质子刀治疗等等,都是在用不同的的射线能量,治疗疾病,已经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技术和手段。
3、能量是中医诊断与治疗的优势
西医需要借助大型仪器设备,才能完成疾病的能量检测诊断与治疗。但中医从两千多年前,就用能量来诊断与治疗疾病了。
中医的能量诊断体系就是以阴阳五行为核心。在《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理论中,对天地人的能量运行过程有完整的描述。
为了记录时间和时序的变化,我们智慧的先人提出了天干与地支概念。十天干代表太阳的运行,代表天;十二地支代表月亮的运行,代表地;人居天地之间,感受天地运行。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为甲己土、乙庚金、丙丁火、丁壬木,戊癸水;十二地支对应人体的六经: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与无形的风、火、土、金、水相关联。从而构成了中医的整个理论体系。阴阳与五行的能量转换成了中医学的核心。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五行中春属木,木主生发,木代表肝,春天是肝木生发的季节,同时,春天也是肝病爆发的季节。都与中医五行有关。
在中医诊疗中,通过天干与地支,五行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一个人五脏六腑健康状况和情绪特征,用来诊断疾病;向外扩展,判断一个人与父母、夫妻、子女的关系;再向外,判断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通过五行变换,可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从社会、心理,到生物个体的诊疗模式。
随着量子信息、微电子、物理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古老中医能量的客观检测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将中医中有关玄学、不科学的想法、做法,提升到所谓科学的高度。
古老的中医学、中医药,护佑了中华民族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繁荣与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文明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时,将会逐步揭开中医学神秘的面纱,回归到那个时代的科学。这也是我们中华儿女,爱好中医的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努力奋斗的理想。
未来,我会和大家继续分享以能量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实践临床诊疗的体会。
本文是刘海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