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可与发作性睡病共病
一名已知患有 JME 的 20 岁女性到诊所就诊,症状为过度嗜睡、夜间睡眠破碎和提示抑郁的症状。她还抱怨当她入睡时有生动的梦,当她突然唤醒时不能移动身体部位。当她笑或兴奋时,她还主诉短暂的言语不清。她在 16 岁时被诊断为 JME,她正在服用左乙拉西坦。她定期服药,已 3 年无癫痫发作。她否认晚上使用兴奋剂/咖啡。她否认使用电视、电脑等。睡前。她在夜间醒来几次,无法恢复睡眠。她整天都很累,午睡 1-2 次,持续 30 min。午睡后她感到神清气爽。她还被精神病学评估为心境障碍。
该病例描述了一名诊断为 JME 和嗜睡的年轻女性。癫痫患者的嗜睡可能是多因素的,由抗癫痫药物的变化、与癫痫相关的睡眠质量差和与癫痫相关的行为不良/精神疾病引起。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症状非常提示发作性睡病。获得适当的病史很重要,因为睡眠麻痹和猝倒可能作为癫痫发作的症状而被漏诊。
如上所述,JME 是一种起病于青春期和青年期的癫痫综合征。在家族和个体中发现了基因突变。在 49% 的 JME 家系中,可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传播方式。目前已确定了各种基因位点,包括位于 6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如 EJM、EJM3、JME 等。还发现了使个体对光敏性和 EEG 上光阵发性反应易感的特定基因。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也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症状的流行始于 10 岁或 20 岁。它包括过度嗜睡、猝倒、睡眠麻痹和催眠幻觉的四分体。此外,还存在片段睡眠。通过多导睡眠监测与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MSLT) 确诊,MSLT 可显示夜间睡眠片段化,白天平均睡眠潜伏期 < 8 min。此外,还可能观察到 CSF-下视丘分泌素水平较低。绝大多数散发发作的患者和几乎所有 H1N1 感染后猝倒的急性发作性睡病患者均为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等位基因 DQB1*0602 阳性。治疗选择包括兴奋剂、羟丁酸钠、莫达非尼和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在检索的 50,000 例患者中,发现 3 例女性同时患有 JME 和发作性睡病。这表明该疾病共存的患病率远高于偶然预期的 91/2,000,000。另一个病例系列还描述了 1 型发作性睡病与包括 JME 在内的特发性全身性癫痫共存 [21]。这一发现导致了一种假说,即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促成了疾病的共同发生。HLA-DQB1 基因位于 6 号染色体短臂 6p21.3 位,而 JME 基因 EJM 已定位于染色体 6p21.2-p11 和 6p21.3 上由 HLA-DQA1 和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标记 D6S1019 侧翼的 10.1 cM 区域。因此,导致这两种疾病的基因共存于 6 号染色体的同一区域。这表明疾病可能共存 。因此,在对有伴随诊断的患者进行这些疾病的筛查时,提供者应保持警惕。兴奋剂药物和羟丁酸钠已被证明可安全用于癫痫患者。
本文是王梦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