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CSM是由于颈椎椎体及相关软组织结构退变而导致的椎管狭窄、脊髓压迫和脊髓继发性损害疾病。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已成为治疗CSM的常规术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疗效的差异性,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4】。回顾本院2003年8月~2008年12月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并获随访资料完整的CSM79例,分析CSM的前路手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03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并获随访的CSM79例,男性42例,女性37例;年龄23~73岁,平均51.5岁,其中≤40岁9例,41~50岁30例,51~60岁25例,>60岁15例;病程3~120个月,平均19.8个月,其中≤6个月 27例、7~12个月 29例,≥12个月 23例;临床上表现为四肢有麻木乏力,走路踏空感,肌张力增高,以及上肢肌肉萎缩等典型CSM症状和体征。
1.2影像学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颈椎正侧位、侧位动力位X线片、颈椎CT和颈椎MRI检查。X线检查:颈椎生理弯曲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46例,颈椎后凸畸形6例;发育性椎管狭窄15例;椎节严重退变骨赘形成31例。
CT扫描:颈椎间盘突出,单节段手术48例,双节段26例,3节段5例。突出物最大矢状径占椎管矢状径50%以上17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病变节段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骨赘占椎管矢状径50%以上26例;
MRI检查:79例病变节段硬脊膜前方均存在压迫;病变节段脊髓变形、变细(图1、2),T2WI病变节段脊髓内高信号23例,单节段15例,双节段8例。术后2~8周MRI复查了解硬脊膜膨胀恢复及颈椎管减压情况(图3、4)。1.3神经功能评估
79例CSM按术前JOA评分将病情分为:JOA评分13~16分为轻度,40例;JOA评分8~12分为中度,31例; JOA评分≤7分为重度,8例。术后6月再次JOA评分,采用Hirabayashi等【5】法计算术后改善率: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将疗效分为:改善率≥75%为优,改善率50%~74%为良,改善率25%~49%为可,改善率<25%为差。
1.4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手术方法:取胸锁乳突肌内侧切口入路,切除病变节段椎体或椎间盘后,视后纵韧带的弹性决定是否切除。全部病例均行植骨融合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后佩戴颈托保护3月,常规应用抗生素1周左右,必要时使用脱水剂及激素、神经营养剂,术后24h即开始四肢功能训练。
2 结果
2.1 手术疗效
79例CSM经随访6~57个月,平均27.3个月。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优47例,良11例,优良率为73.4%。
2.2 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颈髓MRI T2WI高信号之间的关系
分析79例CSM患者年龄与病程、术前JOA评分、MRI颈髓T2WI是否高信号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术前JOA评分越低、出现MRI颈髓T2WI高信号的机会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4)。
2.3 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MRI颈髓T2WI高信号与疗效的关系
79例CSM按年龄比较疗效优良率为:≤40岁组88.9%,41~50岁组83.3%,51~60岁组72%和>60岁组46.7%,四组术后优良率比较表明,随着年龄增长,疗效变差,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P<0.05)。
79例CSM按病程比较疗效优良率为≤6个月组88.9%,7~12个月组72.4%和≥12个月组56.5%,三组术后优良率比较显示病程越长手术疗效越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P<0.05)。
79例CSM按术前JOA评分分组比较疗效优良率为轻度组85%,中度组67.61%和重度组37.5%,比较表明术前JOA评分对手术疗效有影响,术前评分越低,疗效越差,差异有显著性(χ2=8.55,P<0.05)。
79例CSM中MRI颈髓T2WI信号增高23人,不增高56人,术后优良率分别为39.1%、87.5%,术前MRI颈髓T2WI高信号的CSM疗效明显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5,P<0.05)。
本组79例术后2~8周颈椎MRI复查,硬脊膜囊膨胀恢复完全(图3、4),未发现硬脊膜囊膨胀恢复不全的病例。
表1 79例CSM病程与年龄的关系
年龄 |
病程 |
||
≤6月 |
7~12月 |
>12月 | |
≤40岁 |
6 |
2 |
1 |
41~50岁 |
11 |
12 |
7 |
51~60岁 |
8 |
11 |
6 |
>60岁 |
2 |
4 |
9 |
χ2=12.60,P<0.05
表2 79例CSM中颈髓MRI T2WI高信号与年龄的关系
年龄 |
高信号 |
||
+ |
- | ||
≤40岁 |
1 |
8 | |
41~50岁 |
5 |
25 | |
51~60岁 |
9 |
16 | |
>60岁 |
8 |
7 |
χ2=8.50,P<0.05
表3 79例CSM中颈髓MRI T2WI高信号与病程的关系
病程 |
高信号 |
||
+ |
- | ||
≤6月 |
3 |
24 | |
7~12 |
12 |
17 | |
>12月 |
8 |
15 |
χ2=6.71,P<0.05
表4 79例CSM患者中MRI T2WI高信号与术前JOA评分的关系
JOA评分 |
高信号 |
||
+ |
- | ||
13~16轻度 |
6 |
34 | |
8~12 中度 |
13 |
18 | |
≤7 重度 |
4 |
4 |
χ2=8.02,P<0.025
3 讨论
颈前路手术对CSM患者减压效果好,创伤小,能直接切除硬脊膜前方致压物,受手术操作空间的影响,对压迫严重的骨性致压物切除术中损伤脊髓的风险较高[6]。分析可见,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及MR T2WI高信号不但对疗效有影响,而且年龄、病程、术前MR T2WI高信号之间呈正相关,与术前JOA评分及术后JOA评分改善呈负相关。
3.1 年龄病程相互关系及其对疗效的影响
分析本组CSM患者年龄与病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年龄越大者病程越长(表1)。可能由于本组病人大部分为山区居民,年龄越大的病人,行动越不方便,出现CSM早期症状时不能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就医导致了病程延长。随着年龄增长,病程越长,导致了疗效越差。国内外多数学者主张一旦确诊CSM,就要手术处理[2.3.7]。本研究病程≤6个月组,7~12月组,1年以上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8.9%、72.4%和56.5%,6个月内疗效最好,病程>1年者术后优良率仅为56.5%。因此认为CSM患者一经确诊,就应及早手术。
3.2 术前JOA评分对疗效的影响
术前JOA评分与术后改善率的关系也是一个研究热点。一般认为术前JOA评分越低,颈髓功能恢复越差。研究分析本组病例也证实了这一点,术前评分轻度40例、中度31例、重度8例,随访评价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5%、67.61%和37.5%。但是术前JOA评分高低有可逆性及不可逆性的颈髓功能损害之分,可逆性的颈髓功能损害彻底减压术后将恢复,本组8例JOA评分重度颈髓损伤的病例仍有3例恢复良好。分析认为JOA评分只反应颈髓损害的程度,并不能直接反应颈髓功能损害可逆与否。
3.3术前MRI颈髓T2WI高信号对疗效的影响
CSM术前MRI颈髓信号改变与预后的关系争议较大。Morio等[8]认为CSM颈髓T2WI高信号改变,提示该部位颈髓内水肿、炎症、神经胶质细胞增多和脱髓鞘改变,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而Matsumoto等[9]认为有无颈髓T2WI信号改变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本组术前MRI颈髓T2WI高信号23例,与T2WI信号正常的56例CSM疗效比较,优良率分别为39.1%、87.5%,后者疗效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5,P<0.05)。同时研究发现,T2WI高信号的CSM发生在压迫严重、病程长的病例较多(表3)。分析认为长期持续的颈髓受压更容易导致颈髓不可逆变性,MRI颈髓T2WI表现为高信号,疗效相对较差。
3.4 硬脊膜囊膨胀恢复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能否彻底切除病变节段硬脊膜囊前方压迫因素直接关系到CSM颈椎前路手术的减压效果及最终疗效。受手术操作空间的影响,对压迫严重的骨性致压物切除术中损伤脊髓的风险较高[6]。为减轻或避免手术操作对脊髓的干扰,本组切除椎体及后纵韧带时,依据术前CT及MRI图像,选择先切除压迫相对较轻的周围部分,然后咬、凿、刮除压迫较重的中央部分,术中小指指腹感受后纵韧带的弹性,决定是否切除。后纵韧带弹性好,对硬脊膜囊无机械压迫可不予切除,否则彻底切除。在致压物周围椎管相对较宽的部位进入硬膜外腔,用小枪钳蚕食切除致压物周围部分、让压迫严重的中间部分致压物“漂浮”后再切除。本组遇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时沿硬脊膜钝性纵向剥离,避免横向及前后牵拉硬脊膜,未发生加重颈髓损伤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贾连顺,徐印坎.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8):735—736.
2. Chagas H, Domingues F, Aversa A, et a1.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10 years of prospective outcome analysis of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J].Surg Neurol,2005, 64(S1):30—35.
3. 鲁凯伍,金大地,王健,等.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远期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6):1091—1093.
4. 胡文凯,王文军,王少波,等. 颈髓磁共振T2高信号改变对脊髓型颈椎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 36(4):455—457.
5. Hirabayashi K, Miyakawa J, Satomi K,et a1.Operative results and postoperative progression of ossifica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ossification of 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J].Spine,1981,6(4):354—364.
6. 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等. 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减压的安全术式探讨[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1):24—27.
7. 袁文,贾连顺.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19(1):29—31.
8. Morio Y,Teshima R,Nagashima H,et a1.Correlation between operative outcomes of cervical compression myelopathy and MRI of the spinalcord[J].Spine,2001,26(11):1238—1245.
9. Matsumoto M,Toyama Y。hhikawa M,et a1.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of the spinal cor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in cervieal compressive myelopathy.Does it predict the outcome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J]. Spine,2000,25(6):677—682.








本文是刘平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