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陶永健 三甲
陶永健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眼科

白内障手术选三焦点好还是双焦点?听听专家怎么说

16965人已读

作为白内障医生,我每年要接触数万名白内障或老视患者。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也开始对视觉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经常会有患者问我:医生,我一把年纪了,白内障手术能治好我的老花眼吗?能同时把散光也给治了吗?


我的回答通常都是肯定的。

只是,医生和患者在选择人工晶体时,需要多花点心思。如今,多焦点人工晶体能帮助老年朋友恢复年轻态的视力,但到底选择哪一个好呢?


image.png


双焦点和三焦点晶体

高精尖的工艺决定全程优视力


目前治疗白内障和矫正老花眼的人工晶体主要有:单焦和双焦点人工晶体、双焦点散光人工晶体,以及目前矫正视觉质量最佳、能呈现全程优视力的三焦点人工晶体。

首先,我们简单讲一下,为什么多焦点人工晶体能够让眼睛既能看近又能看远。

人体的自然晶体,有点像单反相机的镜头组,可以根据注视目标的焦距自动变焦。但人工晶体里面并没有什么元器件,在眼睛里是完全固定不动的,之所以可以实现多距离清晰成像,其原理特别像智能手机的三摄或者四摄,是每个距离都拍一张,然后由CPU(大脑)自己来选择获取哪张照片。


image.png


与高端智能手机不同的是,手机可以不断增加摄像头的数量来获得更多的清晰焦距,而眼睛的透光面就那么大,就是我们的瞳孔,嵌合其中的几个晶体只能瓜分瞳孔的面积来获得多个距离的清晰成像。远、中、近三个晶体,远的和中的多了,近的就少,反之亦然。有点像按下葫芦浮起瓢。


这里面有两个方面很重要:

一是光学设计,也就是远中近的分配比例;二是嵌合的加工工艺。光学加工造诣决定了术后的眩光等视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那么,患者怎么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满足自己的视觉需求呢?


三种晶体各有优势

三焦点晶体满意度最高


首先,我们得知道自己要什么。

国际知名的调查公司益普索曾经于2016年在中国,做过一个40岁以上人群的样本大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有远中近视力的需求,特别是近视力和中视力的需求达90%以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中国60岁以上银发人群的手机网民数量达到4000多万。


image.png

而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65.7%的人会把每天至少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交给手机。

看手机的距离大概是在离眼睛30~50cm的近距离,而看书的最佳距离我们也知道,大概在30cm左右。

几乎每个受访者都希望,不带老花镜解决“近”和“中”距离的视力问题,同时还能满足远视力的视力要求。

我们先了解一下双焦点和双焦点散光人工晶体的区别:


双焦点VS双焦点散光晶体

双焦点人工晶体的基础设计是衍射设计;

双焦点散光人工晶体,则是将散光矫正与人工晶体的球镜度数相结合的新型屈光性人工晶体。


image.png


我们再来看看双焦点和三焦点人工晶体在近、中、远三个距离范围内的视力表现。


image.png

(左图为植入双焦点视觉效果,右图为植入三焦点视觉效果)


双焦点VS三焦点晶体

双焦点晶体:远视力和近视力还不错,中视力则不太理想。

双焦点散光晶体:它的优势是矫正散光的同时,又能拥有良好的远近视力。


那么,三焦点人工晶体呢?


image.png

(植入三焦点晶体术后视觉效果)


能看出三焦点人工晶体在远中近视力上的表现非常均衡,可以达到较大程度的完全脱镜,特别是能满足中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近距离手机阅读的需求。


image.png


这三种晶体从光学设计的基础上来说都是衍射设计,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有不良光现象比如光晕和眩光的发生,那么,这种现象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感受呢?

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多焦点人工晶体术后6个月相比术后3周的随访,随着病人大脑的适应,不良光现象会出现逐渐降低甚至消失的情况。


另外,术后满意度最能直观地反映出人工晶体到底有没有满足患者需求。

欧洲4000多例的大数据三焦点晶体临床研究显示:三焦点术后患者满意度达98.25%,这已经算是非常高的了。


image.png

每种人工晶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

如果对看近要求高,可以选择双焦点和三焦点晶体;

如果想同时满足远、中、近三个不同距离的视力需求,三焦点人工晶体目前看来是最佳选择了。


专家说:

三焦点人工晶体融入了优质的光学设计,在提供优质中距离视力的同时,也能保证优质的远、近视力水平,使患者同时拥有清晰的远、中、近全视程视觉体验,并且可以在明暗光线下提供全天候的清晰视力,减少眩光。


image.png

陶永健
陶永健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