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手册面向大多数成人发作性偏头痛 和慢性偏头痛患者,不包括儿童、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另药物过量性头痛和月经相关性偏头痛均有各自特点,将单独开篇讲解。本手册旨在让患者了解预防治疗的指征和目的、常见误区以及药物使用的一般规律,不对个人具体用药进行指导,不可根据本文自行购药服药。
目前国内所有偏头痛预防药物,没有一款是专门针对偏头痛所研发 ,它们包括抗抑郁药、抗癫痫药以及降压药等,这些药品都是在治疗其它疾病过程中意外发现而来。预防偏头痛其实相当于它们的 “副作用”,所以反过来,如果我们只想治疗偏头痛,由于以上药物作用广泛,它们副作用也相对更多。 尽管以上药物疗效已经被数量不等的临床试验所验证,但除氟桂利嗪之外,其余药品说明书都未标注可用于偏头痛预防。医生超说明书用药,患者自然会产生质疑,我是来看偏头痛的,为什么给我开的都是治癫痫和抑郁的药,我又没这些病? 加之偏头痛是一个反复发作的良性疾病,在发作间期患者可以完全正常。预防治疗需每天服药,直觉上患者就难以认可,事实上不少人也因此自作主张将一种或几种本应每天服用的药物,改为只在头痛时服用。又因为预防药物起效缓慢,很多患者不足疗程即认定药物无效并停止治疗。 来 自其中一份问卷以及与该患者的聊天截图 除以上难题之外,不幸的还有,头痛从业医生少,非头痛领域医生对偏头痛的认识普遍缺乏,甚至把偏头痛当做一种普通的头痛来看待,更造成偏头痛预防治疗的严重不足。作者近日以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了118名偏头痛患者,数据显示23%的患者接受过预防治疗,其中仅5%认为预防治疗有效。
数据来自118名偏头痛患者网络问卷
为了防止睡眠中出现意外火情,很多家庭选择安装烟雾警报器。然而安装后很可能会出现误报,此时我们首先应该要做的是,排查使用方法是不是存在错误,是不是做饭油烟太大?抽油烟机排烟不佳?又或者警报器距离厨房太近等,如果发现纰漏应该尽量去纠正(类似避免偏头痛发作的诱因)。如果之后仍有错报,但频率不高,并且每次都可以方便快速地的按掉警报,大多数人或许这样也可以接受(类似偏头痛发作频率不高,急性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如果频繁误报,警报又不能快速关闭,我们可能就要找公司维修,调整警报触发的阈值(类似偏头痛预防治疗)。
偏头痛患者遗传了一个敏感大脑,类似安装了一个极为敏感的报警器,当监测到机体处于不利状态并达到某个阈值 时,就可能诱发一次神经活动——偏头痛发作。避免诱因是第一选择 ,但有些情况下潜在诱因难以识别,因为发作是多种诱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比如,平常饮水少可能并不会诱发偏头痛,但当你最近压力大又熬夜又节食时,饮水少与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就很容易达到发作阈值,这时单独分辨其中每一个诱因存在难度;还有在某些情况下,诱因即使被发现也难以避免。如头痛不可避免,就需要我们启动急性治疗或预防治疗。
图:brainblogger
大多数人刚出现偏头痛时,发作一般不频繁,症状可能也比较轻,甚至无需止痛药,睡觉和休息就可缓解,这时也不需要预防治疗。我们知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 ,学习和记忆是其典型例证,通过不断强化,会形成新的神经突触和神经环路。 随着时间推移,患者持续暴露于各种诱发因素并频繁导致偏头痛发作,就可能形成一种异常感觉通路的反复“强化”,最终导致神经系统敏化 ,即偏头痛发作的阈值变得更低,轻微刺激即可诱发发作,这时偏头痛变得频繁,程度变重且相对难治,甚至转变为慢性偏头痛。此时需要预防药物及时干预,稳定高度敏感的大脑,提高发作的阈值,从而减少发作,并提高急性治疗疗效。
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2016年版)规定偏头痛致使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预防性治疗:
1. 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和学业严重受损(需根据患者本人判断);
2. 每月发作频率2次以上;
3. 急性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无法耐受;
4. 存在频繁、长时间或令患者极度不适的先兆,或为偏头痛性脑梗死、偏瘫性偏头痛、伴有脑干先兆偏头痛亚型等;
5. 连续2个月,每月使用急性期治疗6 ~ 8次以上;
头痛严重程度和频率是最主要指标,患者个人意愿也非常重要。当头痛变频繁和急性药物治疗疗效下降时,应提高警惕,避免头痛向慢性化转变。
国内目前临床常用的预防药物包括氟桂利嗪、抗抑郁药、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等,其它一些药物因为其良好耐受性,如降压药坎地沙坦,虽然疗效证据级别相对较低,未来也可能被更多选择。 一些营养补剂,如维生素B2、镁盐、辅酶Q10都有数量不等的临床试验证实疗效,但在临床试验中此类药物多为大剂量,国内上市的药品剂型小,如维生素B2一般为5mg/片,要达到目标剂量(400mg/天)需要每日服用80片,就算医生敢开,患者很可能也不敢吃。 常用偏头痛口服预防药物
肉毒素作为唯一非口服的预防药物,用于慢性偏头痛(每月头痛大于15天,其中至少8天是偏头痛样发作)的预防,对发作性偏头痛无效 。肉毒素在美容领域也已应用几十年,正规机构规范注射不良反应很低,每3月注射1次,比起每日服药大大提高了用药依从性。 肉毒素注射(图自:American migraine foundation)
预防性治疗方案的确定需要基于疗效证据、医生个人经验、患者耐受性、患者偏好以及合并症。根据以下几项基本原则指导预防治疗的启动、滴定(逐渐加量至合适剂量)以及换药和停药。
首选证据级别高的药物,氟桂利嗪、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托吡酯和丙戊酸钠属于指南推荐一线药物,阿米替林作为二线药物,但因偏头痛多合并失眠、抑郁等,阿米替林临床上也常作为首选药物。 偏头痛共患病常见,合并症是选药的重要依据,具体见上表。 小剂量起始,缓慢加量至目标剂量。如加量过程中出现不能耐受的副作用,则停止加量。 有关联合用药评价的临床试验缺乏,但普遍认为不同作用机制药物联合使用,可增加疗效,减轻剂量相关副作用。 对于部分证据级别较低但副作用轻微的药物或治疗,如营养补剂等,患者可持开放态度,尤其对于多种一线、二线药物联合无效者。 预防药物发挥作用缓慢,达到目标剂量后,至少应观察2月以上判断疗效 ,避免过早抛弃潜在有效药物。2月后如无仍无反应,建议换药;如虽未达理想状态,但尚有部分治疗反应,我们应知道连续使用6-12个月仍可能有累积获益。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有时也适用于偏头痛。偏头痛的影响因素众多,时过境迁,既往无效的药物现在可能有效,值得我们再次尝试,尤其对于之前未能积极解决失眠、情绪、药物过量、肥胖等问题的患者。 没有任何一种预防药物对所有人起效,试错是多数患者必须经历的过程 。预防治疗不能治愈偏头痛,但可以减少发作,少数幸运儿可以做到几乎不发作。
美国最新头痛协会共识声明(2018年)规定,以下任何一项因素都可以定义为偏头痛预防成功: •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减少50%
•发作持续时间显着减少(本人确定)
•发作严重程度明显降低(本人确定)
•急性治疗反应改善
•偏头痛有关残疾程度下降
•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改善
•偏头痛导致的心理问题减少
作者个人观点:如果一种药物无明显副作用,患者可以很好耐受,即使它仅有30%的获益,也不要轻易放弃该药,为增加疗效可在此药基础之上联合其它药物。考虑偏头痛的严重致残性,30%的获益并非微不足道。患者自身体会是评估疗效最可靠的“指标”,你可以根据自身获益与药物耐受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自主判断和取舍。 服药早期主要是头痛程度和头痛持续时间的改变 ,头痛频率改变并不明显,如仅通过回忆可能无法准确评估疗效。 总疗程一般需达6个月 ,届时如治疗反应较好,偏头痛发作已不满足预防性治疗指征,可考虑逐渐减量至停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长期慢性偏头痛,既往多次预防治疗失败的患者,停药必须更加谨慎。
1.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看了很多专家门诊,尝试了很多种药,却没有一次服药能够达到规定疗程和剂量;
2. 存在药物过量,即每周使用急性止痛药物>2天;
3. 完全依赖药物,不改变生活方式,不去避免发作诱因。
一款CGRP相关单克隆抗体,每月皮下注射1次
随着2018年首款CGRP相关单克隆抗体在美国上市,偏头痛治疗领域迎来新的曙光。至今美国FDA已先后批准四款相关产品上市,有所了解的患者无不对此翘首以待。目前国内相关临床试验已在进行当中,但距离国内上市还有相当长时间。CGRP相关单克隆抗体相比传统口服预防药物耐受性更好,疗效更高,但也并非对所有人群有效,而且考虑到其高昂费用(美国费用为6900美元/年),未来一段时间传统口服预防药物仍会占据主导地位。 原图自:Duren Michael Ready, MD
当前国内偏头痛预防治疗严重不足,理想的偏头痛防治要求医患双方两位头痛专家 ,找到一位头痛医生只做到了其中一半,作为患者不能只是被动接受,应积极获取偏头痛相关知识,做好生活方式自我管理,主动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医生是教练员,患者是运动员。 随着偏头痛频率的增加,双方所需的专业知识也随之增加。但是,在某个时候,决定偏头痛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不是医生的专业知识,而是患者的专业知识。医生了解一般性,但患者是唯一了解具体情况的人。 医患携手才能真正改善和控制偏头痛。偏头痛虽不可治愈,但是你正在承受的很多痛苦或大可不必! 【2】 Chaplin S . SIGN on the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migraine[J]. Prescriber, 2018, 29(8):27-31. 【3】 American, Headache, Society. The American Headache Society Position Statement On Integrating New Migraine Treatments Into Clinical Practice.[J]. Headache, 201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