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T治疗疗效评价方法
一、临床评价方法
1、 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法是临床上常用的评价心功能的方法。许多临床研究显示60%以上的CRT患者其纽约心功能分级至少改善1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2、六分钟步行距离
六分钟步行距离(six-minute hall walk distance,6MHWD)是独立的预测心衰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因子,可用于评价患者心脏储备功能,评价心衰治疗的疗效。心脏再同步治疗增加6MHWD,在NYHA III或IV级的患者中6MHWD平均增加30米(CI,18-42米),提示CRT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能力。
3、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运动试验是在是在严密的监护条件下,让患者在负荷下运动,检测患者运动时的氧耗量(VO2)、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 、分钟通气量(VE)等,以患者运动时的最大氧耗量VO2max及无氧阈(AT)表示患者的活动耐量,以评估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心功能的改善在很多患者中也体现为峰值氧耗的降低,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峰值氧耗平均降低0.7mL/kg/min(CI,0.3-1.0mL/kg/min)。
4、生活质量评分
心脏再同步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生活质量评分降低7.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CI,3.8-11.5分)。
5、心衰住院率
CRT治疗明显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状态和全身的状况,减少了患者住院的次数。
6、全因死亡率
CRT对生存率的益处最大体现为因心衰恶化的死亡率的降低,而不是心脏性猝死的降低,最近公布的CARE-HF扩展的研究证实了CRT不仅降低因心衰恶化的死亡率,也降低心脏性猝死。
7、QRS宽度
CARE-HF研究提示,QRS宽度大于 160ms的患者CRT疗效优于QRS宽度小于 160ms的患者。
二、CRT疗效的超声评价
1、心脏机械不同步的评价
(1)房室不同步
(2)左右心室间不同步
(3)左心室内不同步
2、心功能,左室重构,二尖瓣返流的评价方法
三、其他评价方法
其它评价CRT疗效的方法包括导管测量LVdp/dt,左室压力容积曲线等。
本文是黄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