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深
副主任医师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CRT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
4744人已读
1 CRT对急性血流动力学影响
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后,置于左心室电极可以按照设置提前激动左心室最为延迟收缩的部位,通常为左心室侧壁或后侧壁,使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同步球形收缩,恢复室间隔对左心室收缩的支持作用,左心室压力上升速率加快,缩短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相应的增加了左心室的充盈时间,左心室充盈的增加相应增加了前负荷,提高心肌收缩力。
2. CRT对心脏的慢性改善和逆转心室重塑
CRT显著减少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评分、改善NYHA分级、以及用6分钟步行距离和运动峰值耗氧量(MVO2)反应的运动耐量,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及降低左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部分逆转了左室重塑,且这种作用至少可持续6个月至1年。
3. CRT减少心肌耗氧量
CRT由于提高了各个心腔协调工作的效率,减少了室间隔反常运动和血液在心室的分流,减少二尖瓣返流和无效EF,提高了能量利用的效率。
4 CRT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神经内分泌作用
CRT可以改善心力衰竭导致的神经内分泌紊乱。有证据表明长期心脏同步化治疗会增加脑钠肽等神经激素,并且能重建自主神经平衡。
本文是黄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